共 1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很多焦虑的父母,因为自己生活上、梦想上、情感上缺失得太多,潜意识里总希望有个人能替自己实现和弥补所缺失的这一切。于是,常常以“我是为孩子好”的名义去操纵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听话按照父母的要求去生活,最终让孩子迷失了自己,后悔一辈子。 父母们总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并坚信自己为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常常忽略了,这条...
我们经常能在新闻里看到,“熊孩子”干坏事的消息。小小年纪,做起事来让人气得牙痒痒。这个时候只要他们觉得开心的事就会去做。无论对错,也不考虑后果。如果家长这时候一味护短,不寻找孩子问题的根源,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他就会一直“熊”下去,越演越烈。最终父母以及家人也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自己的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引发抱怨或者语言上甚至肢体上的暴力。看上去,大嫂是因为觉得丈夫回家晚而抱怨,其实是因为大嫂的内在需要——希望得到丈夫的关心与呵护——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大嫂对大哥抱怨说:你能不能不要这样忙了呀?相信大哥也不清楚大嫂的需要是什么。其实,大嫂可以这样表达:我希望你每周至少有一天能在家里陪陪我...
打车付2万元车费后跳河:自杀的心理学诠释。在心理学研究中,通常与“自杀”同时出现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抑郁症”和“幸福感”。世卫组织的报告中指出,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口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三,但是中低收入的国家人口远高于高收入国家人口,折算成自杀率的话,反而是高收入国家的自杀率更高一筹。研究发现,经济收入和主观幸福感之...
如果观察一下现在学校里的孩子,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会发现这样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家里有钱的孩子更聪明。这是真的吗?
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爸爸并不意味着你要成为一个跟妈妈相同的角色。爸爸可以给到孩子不一样的成长,而且每个爸爸能够带给孩子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对一个家庭而言,有一个足够好的爸爸就和足够好的妈妈一样,是影响几代人的财富。
对孩子来说,从家庭中体验到不同层面的支持和关怀,会让他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即使是在离异家庭中,孩子和爸爸妈妈在不同时空中的接触也会让他们体验到这些部分。
儿童依恋与安全感。有研究发现,孩子成年之后的安全感,与童年早期的依恋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孩子有安全感的前提就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回应他的需求。具体做法是,在监护人许可的条件下,将低龄儿童与其母亲和一个陌生人,以多种组合方式,安排在控制情境中进行游戏,由实验人员来观察不同儿童在该情境下的情绪、行为反...
很多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即便有时候看上去并没有公开比较,私底下也会默默地进行比较。然后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比如:他是个捣蛋鬼,他笨得跟猪一样,他已经没救了……这种比较是非常不明智的。
别人家孩子”真的那么完美吗?可能每个国人都被父母拿“别人家孩子”对比过,好像那个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就是一把完美的标尺,能够丈量出我们所有的不足。那个传说中的完美的孩子,通常会被描述为一个在父母面前温顺服从、不会和兄弟姐妹吵架打架、自觉做家务并且从不抱怨、做作业不用监督不用提醒,最最重要的是——成绩优秀、有很多才艺...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