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451 篇文章 |
|
宋诗三百首:254 《望云楼》《望云楼》巴山楼之东, 秦岭楼之北。望云楼是作者居宅内的一座楼,诗写登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上面两句是由楼中望秦岭、巴山,三四两句又把目光收回到楼中来;上两句写云、写楼高是暗写,三四两句则转为明写。这两句紧承上文,仍是写楼中卷帘所见之景,如果是从下面远望楼中,就看不到“满楼”的景象了。 阅8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3-11-28 10:17 |
宋诗三百首:253 《城南杂题四首(其三)》《城南杂题四首(其三)》只有老僧偏爱惜, 倩人图画作书屏。刘敞《城南杂题》诗,共有四首,分咏开封城南四景。说“只有”,正是为了强调除“老僧”之外再无他人,突出了“老僧”和他人的对比;说“偏”,则更进一层勾勒出他的乖谬,从而让读者自然引出一个结论: 这老和尚实在太反常了。“倩人图画作书屏... 阅9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3-11-28 10:17 |
宋诗三百首:252 《西楼》《西楼》其实曾巩亦堪称诗坛射雕手,其《元丰类稿》即存古今体诗四百来首(另外佚诗数目不详),后人称赞其诗者亦不乏人。“西楼”即诗中所谓“朱楼”,所以称“西楼”,恐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曾巩诗曾学李白,此诗即是一例,语言如“清水出... 阅6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11-28 10:16 |
于今玉树悲歌起, 当日黄旗王气昏。前人多咏此事,如李白之“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金陵送别范宣》);杜牧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许浑之“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金陵怀古》);都是名篇。王珪这一联“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由当今追溯往昔,是说: 如今耳边不时响起《玉树后... 阅7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3-11-28 10:16 |
宋诗三百首:250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南朝诗人鲍照《代白头吟》有句曰:“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便以“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以后还有盛唐诗人王昌龄,他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来自喻光明澄澈的品德,然而诗人这里说: 我只怀疑... 阅5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3-11-28 10:16 |
诗题曰“闲居”,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面却不是优游闲散,而是内外交困;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诗中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就流露出他对新法及其提倡、执行者的不满;对滋生的野草的厌恶,说明了他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反感。作者只好望“草”兴叹,借诗遣怀了。全诗虽仅四句,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平易中有深致,浅显... 阅17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3-11-27 00:53 |
宋诗三百首:248 《河北民》《河北民》在这一层中,前后两句在映衬中造成开拓之势,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罹,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陆之民无不如此;“长苦辛”的原因,不止是因为“近边”、“大旱”,即使是内陆与丰年照样不能幸免。上述三层,紧扣开头“长苦辛”三字而来,一层比一层深入地铺叙了河北之民所受“苦辛”的可悲,字... 阅7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3-11-27 00:53 |
宋诗三百首:247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思王逢原三首(其二)》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过高邮,逢原赋《南山之田》诗往见安石,安石大异其才,遂成莫逆之交,并将妻妹嫁于逢原,为他四方延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这首诗所以成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于其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意,无论是对故友的深切思念,还... 阅13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3-11-27 00:52 |
这是因为,一、 前四字都只从风本身的流动着想,粘皮带骨,以此描写看不见的春风,依然显得抽象,也缺乏个性;“绿”字则开拓一层,从春风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曹植《上责躬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王建《... 阅13 转8 评0 公众公开 23-11-27 00:52 |
《礼记·礼运篇》描绘先王的大顺之治云:“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则是无故,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本诗第一部分写天从人愿,慷慨助顺,仁风惠雨,略不失时,即“天不爱其道”之意;第二部分写满山遍野,谷稼弥望,江河沼泽,产物无穷,即“地不... 阅14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3-11-27 0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