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真 IP属地:吉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0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王孟英对后世的影响。陆士谔言:“清贤医案,惟孟英案最为善本,因叶天士等医案,编者不善选择,治效各案与未效各案,兼收并蓄,读者颇难判别,惟王孟英案,编印时孟英及身亲见,且最后之《归砚录》为孟英自作,所录各案,绝无一案不效者,读者因见症之精确,悟撰方之灵巧,进更变化,不越规矩准绳,故读此书,胜读各家医案多多也。”(《分类...
王孟英?临证经验。火痰郁久可致郁痰。咳吐痰涎或呕吐痰涎是痰证的常见表现,然而在临床上,痰有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之分,且痰之病位亦有不同,故有不见痰而确属痰证者,正如王孟英所言“岂可以不见痰面,遂云无痰乎?”如张养之侄女案,患月经后期,饮食渐减,于姓医认为属血证,予以通经活血化瘀药,反而更加不愿饮食。朱丹溪将痰证明确分类为...
王孟英医学著作及学术特点。有他人辑其医案或医方而成者,如《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王氏医案三编》《王孟英案方》等;全书共载王孟英医案347则。(《王氏医案·卷二》)梨有“天生甘露饮”之誉,王孟英在《重庆堂随笔》中称:“温热燥病及阴虚火炽津液燔涸者,捣汁饮之立效。此果中之甘露子,药中之圣醍醐也。”案中又有猪肉汤代水...
为此,郑钦安总结了“辨认阴虚、阳虚要诀”,亦即“阴阳辨诀”,作为辨认阴证、阳证的纲领。郑钦安在《医理真传》“辨认一切阳虚症法”中指出:“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蜷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 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
《温热论》张志斌导读。对于望齿诊断法,可以说又是叶桂的一个创新,他将望齿与外感病过程中正气的存留及病邪的进退联系在一起,尤其重视的是通过望齿的荣枯来判断温病过程中阴液存留,而阴液的存亡确实是古代温病治疗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叶桂进一步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规范治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宜清气","入营犹可透热仍转气...
外感不应强分为风寒风热。以前,中医教材把感冒分成风寒、风热两种,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其实,风寒和风热不是感冒的不同类别,而是感冒的不同阶段。感冒都是由温度变化引起人体机能障碍导致的,每个人的每次感冒,都会经历风寒和风热两个阶段。首先外感的第一症状即是,体表发冷,或发热恶寒,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头身体...
而肺的以上特性是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积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总结出的,《(难经.三十三难》还这样解释了肺象金的有关问题,间日:"肺白象金,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答日:"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故令肺得水...
“从革作辛”之我见。日之行秋,西从白道,成熟万物,月为之佐,万物皆肃然改更,秀实新成"。二是"辛"即金味。<周礼.癌医>"以辛养筋",郑玄注,"辛,金味,金之练合异物似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帝胜酸",王冰注并言:"辛,金味"。又,<素问.例阳应象大论>"金生辛&qu...
《金匮要略》比《伤寒论》差在哪里?《伤寒杂病论》的书名就很是准确,即讨论的内容是伤寒和杂病,原书共十六卷,前十卷论伤寒,后六卷论杂病。王叔和收集到了《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而未见到杂病部分;有很多人认为,《伤寒论》的方是可以治疗百病的,包括杂病,这当然是不错的,只是一定要明确的是,伤寒方治伤寒是“主职”,治杂病是“...
而人参甘甜补气为阳药,黎芦苦寒宣泄为阴药。海藻、桂枝、赤芍、白芨、法半夏、杏仁各15g,干姜、细辛、五味子、制南星、白菠、制川乌、百部各10g,藜芦、芫花(布包)、甘草各5g(方中的海藻、芫花反甘草,白芨、白蔹、法半夏反川乌,赤芍、细辛反藜芦,多达十反)。清半夏长于化痰,法半夏偏于燥湿,姜半夏降逆止呕,半夏曲化痰消食,竹沥半...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