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691 篇文章 |
|
开国中将湘江血战带头强渡,神堂御敌重创日寇,一生战功赫赫却不搞特殊。在井冈山根据地的日子,硝烟与饥饿是常态。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奉命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开辟中央根据地。湘江一役尤为惨烈,肖新槐率红九军团三师九团与敌激战,甚至带头涉水强渡湘江。之后肖新槐所在部队编入左路军,随红四方面军南下,三过草地。此后,中央... 阅22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5-07-05 09:51 |
他是特务连连长,抗美援朝回国后升任38军副军长,还被授少将军衔。在新环境中,他从排长、代连长到师警卫连副连长,一步步成长。在新的编制下,他先后担任358旅特务连连长、第5团营长等职,随部队转战晋北、绥远、冀中与晋西北,参与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建设。1945年抗战胜利后,罗坤山升任晋绥军区358旅团长、西北野战军358旅715团团长,参加了攻... 阅248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5-07-03 08:27 |
刘邦作为曾经的泼皮无赖,为何能问鼎皇位,而那些文武双全的豪杰,却一个个折戟沉沙?刘邦亲自问话,陈平理直气壮地说:“我空着手来投奔陛下,不收点钱,拿什么笼络人心?要是我的计谋还能用,就用;要是不中用,钱都还你就是。”刘邦想了想,反倒觉得他说得对,当即重用陈平。还有英布,曾被项羽追杀后投奔刘邦。甚至是雍齿,这个人三番五次... 阅313 转17 评0 公众公开 25-07-02 08:30 |
授衔之前带头降低军衔,依然被授予少将,晚年主动要求退居二线。新中国成立后,汤光恢将军被调往地方军区任职,先后担任胶东军区政委、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莫文骅首先找到了文化班的支部书记汤光恢。他深知汤光恢在学员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希望通过汤光恢的表率作用,带动其他人。最终,46岁的汤光恢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之后,汤光恢继... 阅1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02 08:30 |
红军长征时,一干部负伤追赶大部队,建国后授少将,52岁因病离职。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张太生随部队奋战在前线。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张太生没有停下脚步。抗战胜利后,张太生任华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张太生担任53军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兼... 阅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30 08:33 |
蒙古对待金国皇室和宋朝皇室的态度,为何差别很大?为什么蒙古人要对金国赶尽杀绝,却又对南宋皇室稍微留情呢?蒙古与金国的仇怨,埋下得极深极久。金国皇室身上背负着数代仇恨,蒙古人自然不可能手下留情。当蒙古大军南下攻击金国时,南宋起初犹豫过,可金国权臣术虎高琪却反过来挑衅,1217年劝金宣宗攻打南宋。忽必烈喜欢汉文化,笼络汉人士... 阅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30 08:33 |
李鸿章为何敢在苏州冒大不韪,设局诛杀天国八王和上万降兵?在守城无望的绝境下,城内的太平军八位王爵和八位天将,包括纳王郜云官(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这“四王”,以及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这“四天将”,竟然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路——他们杀害了坚持誓死守城的慕王谭绍光,并带着城内数万太平军向李... 阅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6-30 08:33 |
嘉靖帝在位期间,为何把百年前的朱棣庙号,从明太宗改成明成祖?然而,令许多后人不解的是,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具体来说是在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竟然下令将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庙号,从“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最终,嘉靖皇帝取得了胜利。追封父亲为皇帝后,接下来的难题是将父亲的神主牌位安放进太庙。父亲朱祐杬追封为皇帝... 阅10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6-29 16:51 |
同为年少继位的天子,为何康熙能除掉鳌拜,而曹髦却被司马昭弑杀。更重要的是,两人都面临着权臣专政的困境(曹髦面对的是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玄烨则要应对鳌拜)。到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更是干脆利落地除掉曹爽,把曹魏的实权握在自己手里。司马懿死后,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把控朝政。小僮读史时注意到,司马家族从司马懿起,就不是... 阅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9 11:39 |
为何古代中国对绿色如此深恶痛绝?我们常说“红配绿,赛狗屁”,又或者提到“绿帽子”便会联想到婚姻的不忠,这些俗语无不透露出古人对绿色,特别是某些绿色搭配的偏见。在“绿帽子”这一说法出现之后,绿色更是与伦理失范、家庭耻辱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化的做法,不仅让绿色从伦理边缘色彩转为法律意义的身份标签,也让“绿色头巾”逐步演变... 阅793 转19 评0 公众公开 25-06-11 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