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善堂羅啟旭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六经辨证及传变太阳病首先是体表肌肤上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太阳经所过的地方所现出来的证状, 包括太阳伤风,太阳伤寒,以及太阳温病等。同样,脾经为什么叫足太阴脾经,肾经叫足少阴肾经,而肝经叫足厥阴肝经。心、肺、肝、脾、肾,藏精华而不泻。《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的生...
无汗麻黄汤可汗,汗多宜以桂枝煎,时药香苏(饮)加减用,对经中病即时痊。阳明经证热如汤,不恶寒兮减去裳,目痛鼻干眠不得,脉浮洪滑数而长,法用解肌微取汗,升麻葛根(汤)最为良。太阴经证当恶热,脉沉有力来无歇,舌苔气急烦躁增,石(膏)知(母)(汤)投之休胆怯。少阴经证身体凉,恶热烦躁手足扬,口渴舌苔腹满硬,大小便秘语言狂,...
定义: 指伤寒六经病变的后期阶段出现心肾亏虚,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的证。病证转化分类:由于人体阴阳有偏盛偏衰的不同,病邪从阴化寒则为少阴寒化证,从阳化热则为少阴热化证。定义: 指病邪深入少阴,心肾阳气虚衰,从阴化寒,阴寒独盛所表现的虚寒证。证候表现: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脉微,或见...
定义: 指疾病发展传变到较后阶段,所出现的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所表现的证。病至厥阴,势必干扰阴阳出入和交接之机,产生阴阳逆乱、变化多端的病变,其证以寒热错杂为提纲。证候表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①上热,为胃中有热,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③邪入厥阴,阴阳交争,寒热错杂,阳...
脾属太阴,为三阴之屏障,病邪内入三阴,太阴首当其冲,故太阴病证为三阴病证之初期阶段,以脾虚寒湿为病变特点。病证转化: 太阴与阳明同居中焦,互为表里,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两经病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常易相互转化。阳明病证清、下太过,损伤脾阳,易转为太阴病证;而太阴病证滥用温燥,或寒湿郁久化热,亦可转为阳明病证。
定义: 指邪犯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胆火内郁,经气不畅所表现的证。证候表现: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辨证要点: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注意: 对于少阳病证所表现的证候,不必一一求齐,临证只要见到能够反映少阳病机的证候即可诊断,正是“有柴胡证,但见一...
六经辩证之太阳病证。(2)六经辨证: 就是以六经所系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综合归纳为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六类。病证分类: 邪犯太阳,随其浅深而证有经腑之分。病证分类: 由于感受病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太阳经证又有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之分。定义: 指...
六经辨证之阳明病证。定义: 指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于全身,而肠中糟粕尚未结成燥屎所表现的证。②邪热炽盛,热迫津液外泄,故汗出;病因病机: 多因阳明经证大热汗多,或误用汗法,使津液外泄,以致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腑气不通而成。不同点: 邪入阳明,弥漫全身,往往先出现阳明经证,邪热持续亢盛,消烁津液,继而导致肠燥便结,...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