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君zijun123 IP属地:河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7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脾肾阳虚的泄泻;腰膝冷痛,肾冷精流,肾虚泄泻,肾虚则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虚寒,迟于运化,致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呕涎泄泻,如鼎釜之下无火,物终不熟,故补命门相火,即所以补脾。岂知气之上泛,由精水之不足,水虚则生火,破故纸补命门之火,以火济火,真水益涸,虚火益炽,火有余便是气,其气更浮于上而不下。盖肾火非水不生,...
四逆汤适用于虚寒证,此证的出现多有极度疲劳、寒冷刺激、高热持续、严重的腹泻、呕吐、大出血等诱因,患者出现面色无光泽,神情淡漠,血压下降、四肢冰冷,或有冷汗,脉象微弱微细等临床表现。适用于关节疼痛。1、配肉桂、地黄等,方如肾气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金匮要略》谓“夫短气有微饮,当次小便去...
1. 亡阳虚脱,肢冷脉微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2.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癌,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本草汇言》称其“乃命门主药”,凡肾、脾、虚寒心诸脏阳气衰弱,阴寒内盛者,均可应用。治脾肾 阳虚、寒湿内盛所致脘腹冷...
半夏为什么叫半夏,不是全夏?现在药典里规定了四种半夏: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水半夏是犁头尖的块茎,多长在南方田边湿地而得名水半夏,相对正品半夏常被称为旱半夏。混乱年代之后的1977年国家药典还曾将水半夏列入半夏正品,使得水半夏应用更加猖獗,甚至名正言顺,很多药房明知进的是水半夏,但就是拿来当半夏卖,小永以...
半夏名称的由来。【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的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在《礼记·月令》中记载半夏这个名字的由来:“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故名。”古人将夏天分成孟夏、仲夏和季夏,五月正值仲夏,夏天刚过去一半,于是就有了“半夏”这个美丽的名字。但是,《吴普本草》《图经本草》记载的半夏当和现代的植物半夏一致无误的。在...
比如附子与干姜配伍,和附子与熟地配伍,若用陈修园打过的比方,前者是夏日可畏,后者是冬日可爱,说的是两种配伍在附子偏性量上的差别。其实不仅如此,干姜配附子回阳救逆,熟地配附子温肾滋补,药物通过配伍起到合力,或者说通过配伍其他药物引导了附子的偏性作用于特定方向。还是借用上面的例子,附子3g配伍干姜3g,附子9g配伍干姜3g,附子3...
心功能不全多见于肺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疾病,大率以心阳虚衰为本,血瘀水停为标,证见心悸怔忡,汗出肢冷,喘促,神疲乏力,面色恍白,紫绀,胸闷腹胀,下肢水肿,严重者甚至出现胸、腹水,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细或结代,舌淡苔白者,常用参附汤、真武汤、桂枝茯苓丸、防己黄芪汤四方合方,收效甚速。《三因方》以附子配...
附子的功效解析。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附根,主根也是一味药,叫乌头。附子和乌头的有毒成分是一种生物碱,叫乌头碱。乌头碱毒性非常强,咱们口服的话,3毫克就能致死,这个毒性跟百草枯不相上下。那是因为乌头碱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稍微受热就分解掉了。咱们刚才讲了,附子经过长时间煎煮之后,有毒的乌头碱都分解掉了。一是附子当中的乌头...
分析《伤寒杂病论》中含附子经方的主治及配伍特点,认为附子辛温发散可祛风寒而治疗咳逆邪气,温暖脾肺而治疗金创,散寒通结而破症坚、积聚、血瘕,疏通经脉而治疗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并通过桂枝加附子汤、肾气丸、附子粳米汤、黄土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阐述附子的临床应用。若素体阳虚、风湿相搏则处以桂枝附...
清代以前医籍多认为乌梅有止痢、止泻、止咳、止血等功能,而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乌梅的使用具有新的认识,为补肝、敛肝、泄热、生津等良药。《临证指南医案》共有77个使用乌梅的医案,本文试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乌梅的应用规律,为当今临床医生使用乌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叶天士运用乌梅的特点主要为:①...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