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35 篇文章 |
|
黛玉初进贾府,贾母的反应极为强烈:“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林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其早逝令贾母悲痛不已。黛玉虽非贾姓,但作为贾敏的遗孤,贾母对她的照顾具有天然的伦理正当性。史湘云曾因贾母偏爱黛玉而吃醋。第二十回,史湘云对贾宝玉...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14 20:15 |
仪征三将军庙的历史记忆与民间信仰。驻足庙前,望着这座如今供奉着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地藏王和关帝圣君的小庙,不禁深思:这座庙宇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历史记忆?从胥浦河边到焦家山下,从专祀三将军到佛道同奉,这座庙宇的变迁史,实际上是一部微观的民间信仰发展史。站在焦山庙前,我想起不远处那家以“三将军”命名的酒店。三将军从历史人物...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13 00:15 |
焦山行记,在墨香与炮火交织的江中翡翠里穿行。焦山:墨香与炮火交织的江中翡翠。“金山如砚焦如墨,万里长江作砚池。”清代诗人王士祯的妙喻,道出了镇江焦山独特的地理形胜与文化品格。焦山碑林堪称“江南碑刻博物馆”,是这座文化圣山最璀璨的明珠。宝墨轩内,乾隆御碑上的《游焦山歌》墨迹如新,“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10 13:54 |
漫步北固山,在诗词与传说中触摸历史的温度。当我踏上北固山的石阶,仿佛步入了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每一处遗迹都诉说着动人的故事,每一首诗词都回荡着深沉的情感。苏轼、刘过等文人也在多景楼留下诗作,使北固山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诗山”。行走在北固山,历史与现实在此交织。北固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它让我们在...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09 21:12 |
崔川荣|靖本批语证明甲戌本并非早出①.幸好靖抄“刺心之笔”旁标出“贾珍''''''''蹲身跪下[请安]道乏’朱笔眉批,”不可憾动,我们才发现前面有相同的批语:“此作者刺心笔也。”回看靖批,已删减为四字批:“刺心之笔,”形容作者对其行为的极度不满和悲痛,颇具嘲讽味。3,甲靖:此作者刺心笔也。靖本4条皆...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06 13:42 |
[原]梨花风起,又是清明 梨花风起,又是清明。梨花又白了。母亲的坟不在公墓,在爷爷早年买下的一块宅基地上。我们姊妹几个,每年清明便在这荒芜中寻母亲的坟。纸灰被风托起,在空中飘摇,确如蝶儿般轻盈。临走时,回望母亲的坟。新烧的纸灰堆在地上,风一吹,便翩翩起舞。纸灰化成的蝴蝶早已飞散,而母亲的笑容,永远定格在了记忆里最温柔的角落。而思念,却比纸灰更...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04 19:36 |
水畔芳华映红楼—上巳节与《红楼梦》一、上巳节与红楼女儿的时间节点 《红楼梦》中,上巳节的意象巧妙地隐伏于人物的生辰与诗社活动中。书中多次提及的“女儿令”酒宴,如宝玉在冯紫英家行令时吟咏的“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虽然没有直接点明节令,但其以水为媒、以情为核的意境,与上巳节“临水宴宾”的习俗形成互文,展现红楼女儿... 阅7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3-30 21:09 |
[原]莫愁湖畔,海棠依旧映红楼 莫愁湖畔,海棠依旧映红楼。海棠深处,仿佛隐藏着一个时空隧道,那里沉淀着六百年的棋局与文人墨客的墨迹,那些凝固在宣纸上的飞白与顿挫,与现代手机镜头中的光影,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海棠依旧,静静绽放在莫愁湖畔;那些古老的墨迹、棋局与海棠,与现代的科技、镜头与光影,共同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让人在每一次回眸中,都能...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3-29 00:30 |
林如海与甄士隐帮助贾雨村的对比与反思。张桂琴 在《红楼梦》的宏大叙事中,林如海与甄士隐对贾雨村的两次关键性帮助,不仅推动了贾雨村的仕途发展,更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情、利益与道德的复杂纠葛。此举既为黛玉寻求庇护,又借贾府势力为贾雨村铺路。二、效应差异:善因恶果与权谋反噬 1.甄士隐的悲剧:善意沦为野心跳板 贾雨村...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3-27 07:09 |
解读“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则运用了寒塘、鹤影、冷月、花魂等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在中秋主题的诗词中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意象、深刻的情感基调、丰富的哲学思考与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 阅5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3-25 2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