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52 篇文章 |
|
5.25表白:爱自己最好的方式,不取悦别人,不否定自己◆ ◆ ◆累计写作1361篇。在工作中,我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总是迎合别人的意见,即使内心并不认同;我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然而,换来的却是我内心的疲惫和迷茫。生活中,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喜好去生活,去做那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你会发现,当你开始爱自己的时候,生活... 阅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5-26 09:06 |
《彷徨》中祥林嫂的马斯洛需求困境◆ ◆ ◆累计写作1360篇。祥林嫂的悲剧,首先在于她生理需求的彻底破灭,这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最基础的一环,她的彷徨,是对生存最基本权利的绝望挣扎。在生理需求受到严重威胁的同时,祥林嫂的安全需求也如同风中残叶,随时可能凋零。然而,对于祥林嫂而言,这一需求几乎从未得到过满足。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19 23:36 |
《活出生命的意义》教会我们什么◆ ◆ ◆累计写作1359篇。弗兰克尔曾言:“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生命的意义,并非宏大叙事里的空洞口号,而是藏匿于每一刻对生活态度的抉择。生命的意义是隐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它可能是一次与家人的温馨团聚,...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12 20:03 |
自己“宠”明白,人生才不白来《身体从未忘记》◆ ◆ ◆累计写作1358篇。别人希望你干啥,社会让你变成啥样,还有别人眼里所谓的“厉害”,跟了解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比起来,那都不叫事儿。生活中烦心事多了去了,得有本事把这些坏情绪都处理掉,把自己的需求满足了,让自己跟周围的环境处得舒舒服服的,这样压力才能释放出去。心里头舒坦...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5-06 23:45 |
《中年之路》打破“中年危机”的焦虑,从此学会为自己而活◆ ◆ ◆累计写作1357篇。然而,现实却是“中年危机”如影随形,当我们提及“人到中年”,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烦恼、焦虑、无聊、失落感、挫败感以及失去方向感等负面词汇。童年时期,我们拥有魔法思维。曾经的魔法思维与英雄思维,在现实生活的冲击下,逐渐显得格格不入。在《中年之路... 阅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9 23:18 |
在岁月有些特定的日子被你打上了标签,它区别于任何时间,意义非凡,并且专属。比如今天,4月23日,这个日子不仅被全球的书友们共奉为世界读书日,更对我们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庆典,在这一刻奇妙地交融,用特有的方式在诉说:生活本身或许并无固有的意义,但正是我们赋予了它色彩与温度,让每一...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3 23:27 |
[原]《金刚经》不焦虑的生活 《金刚经》不焦虑的生活◆ ◆ ◆累计写作1355篇。长安街头,玄奘法师曾在《金刚经》译本上落下批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佛教《金刚经》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破除执着、回归清净本心,以智慧应对世间万象。现代人的焦虑,正是这颗心迷了路。《金刚经》说“正见使人心静”。就像《金刚经》所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 阅5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17 09:31 |
北大教授彭凯平:别再嘲笑“追求幸福”!别怀疑,这个被无数人嗤笑的“终极问题”,其实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课题——所有宗教都在探讨如何抵达幸福,所有政治理想都在承诺“人民幸福”,就连“中国梦”的核心,也是千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大积极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说:“比你有钱的人、比你智慧的人、比你活得好的人,都在认真研究幸福。这不是... 阅8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4-10 23:06 |
福贵的幸福:每天睡觉前摸一摸身边的亲人,亲人都在;家珍的幸福:每年给福贵做一双新鞋;但就在这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余华老师埋下了最震撼的生命隐喻——当福贵把老牛唤作“家珍”“有庆”“凤霞”,当他在田间与老牛共享同一捆干草,他早已将失去转化为另一种拥有:那些被岁月揉碎的过往,最终沉淀为对当下的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早已...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04 22:12 |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 ◆累计写作1352篇。这是改编自瑞典作家巴克曼同名小说的影片,它以平实却深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名叫欧维的男人的一生,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部电影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欧维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连接、爱与被爱的故事。欧维的一生,是悲剧与...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3-29 2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