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贤女帖》(选自《淳化阁帖》),崔瑗书。 汉章帝时与杜度并称“崔、杜”的草书大家崔瑗(78-143),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曾经因为替兄长报仇杀人而亡命天涯。遇赦后入仕,做过济北相。他的父亲是与班固、傅毅齐名的崔骃,所以崔瑗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还是一名深通天文历法和《易》学的学者。他的草书,也是被张怀瓘推为神品的。而且他还善...
《张迁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字径3.5厘米。碑阴刻立碑官吏41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3列41行323字,隶书,字径3.5厘米。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碑为原刻。1973年出土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桓帝永兴元年(15)刻,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高3.6米,广1.29米。尽管从艺术创作的要求看,《乙瑛碑》这样的作品显得过于工整和拘谨,但初学者由此入手,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是比较合适和方便的,故人们普遍认为《乙瑛碑》是"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西狭颂,摩崖刻石,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镌刻,在甘肃成县西狭中段青龙头。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
西狭颂,摩崖刻石,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镌刻,在甘肃成县西狭中段青龙头。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
西狭颂,摩崖刻石,汉代隶书。全称为《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篆额有“惠安西表”四篆字,故又名《惠安西表》,又称《李翕碑》、《李翕颂》,俗称《黄龙碑》。东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十三日镌刻,在甘肃成县西狭中段青龙头。此石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杨守敬评论说:“方整雄伟,首尾...
武威汉简。1959年,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数次出土汉简,其中的《仪礼》简469枚,日忌杂占简11枚;其中,《仪礼》简为《仪礼》的版本、校勘提供了重要资料,由于简册保存完好,墨迹如新,对于复原古代简册制度提供了具体例证。196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整理的《武威汉简》,公布了这批简牍资料。武威仪礼简 甘...
敦煌汉简。一九七九年在敦煌县马圈湾出土了大量汉简,一千二百一十七枚,包括隶、草、行三种书体。书记简为章草,文字婉转自如,流畅奔放,有大家风度,开后世狂草体势。是西汉中期与新莽之间敦煌境内日常应用的主要字体。敦煌木简 汉代。释文:到,责未报闻,可写下,其奉以从事,不愿知指,传马 皆大齿。
居延汉简。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在1930、1972年-1976年和1986年几次发掘中,获数万余枚简牍。古居延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因是日常实用文书,书写时随意自如,其书法便呈现出轻松直率之意。居延汉简多为汉代之物,因此书体基本上为隶书章草,从字形上看,有的字形工整,结...
左作货泉陶片。西汉 左作货泉陶片 高12.2cm 宽6.6cm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陕西西安市三桥镇出土,青灰色椭圆形陶片,摹刻小篆4字:“左作货泉”。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