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糜余话 IP属地:江苏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梁山泊的历史变迁。由于水库不仅负担黄河分洪任务,还接纳汶河全部来水,根据黄河和汶河洪水情况,一般洪水多,特大洪水很少,黄汶较大洪水相遇的机率更少,为此,在1963年以后,随着位山枢纽的改建,在原运河西堤、旧临黄堤基础上,在安山镇附近填堵了老运河口,三者联成一体,修筑了二级湖堤,将整个水库划分为老湖区和新湖区两部分,黄汶一...
从牛才子到朱先生——关中大儒牛兆濂。小说中朱先生的原型,即是关学最后一位传人,被关中地区广大群众口口相传的“牛才子”——大儒牛兆濂。这种弃功名的行为,按大清科举例制当削夺已经取得的举人功名,但牛兆濂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较大轰动,光绪皇帝亲自批复:“孝行可风,着赏加内阁中书衔。”这种常人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却被牛兆濂力...
南朝梁武帝萧衍:三次舍身入寺目的是什么。在萧子良的熏陶和开示下,萧衍弃道转佛,渐渐成为一名 狂热的佛教信徒。萧衍频频往寺庙里跑,一再出家舍身,一再扶持寺院经济,一再像《御讲(摩诃般若经)序》所说的“皇帝(萧衍)舍财,遍施钱、绢、银、锡杖等物二百一种,直一千九十六万”, 甚至利用权力将佛教定为国教,应该是为了争取佛教界支持所...
如晋陶渊明《咏贫士》:“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唐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宋晁补之《晚雪示阎仲孺》:“明日穷檐深一尺,不知何处觅袁家。”元张可久《寒夜》:“芦花絮衾江纸也似薄,问袁安怎生高卧?”明汤显祖《牡丹亭·旅寄》:“俺是个卧雪先生没烦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史湘...
清朝灾荒繁密,有记载的多达1121次,据《清史稿》所录,仅乾隆年间,六年“甘肃陇右诸州县大饥”、二十五年“近京数百里,毁屋伐树,卖男鬻女”、四十三年“全蜀大饥,立人市鬻子女”、五十年“湖北大饥,人食树皮”,惨状不忍直视。有一个地方发生旱灾,饥民无数,朝廷开办施粥厂,免费向灾民施粥。事实上,当地听闻朝廷免费施粥,不少村民都...
11-2108 古代食人习俗与“人相食”依据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古代食人大体可分为三类:纯食物性消费、宗教巫术需要和食物严重匮乏带来“人相食”。恩格斯也说过,古时“由于食物来源经常没有保证,在这个阶段上大概发生了食人之风,这种风气,后来保持颇久”。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出于巫术宗教需要的食人。由食人巫术演化出的人祭、人殉,说到...
县衙门前跪宰相县衙门前跪宰相。堂堂一朝宰相,在县衙门前虔诚下跪,所因何由?众人对阎敬铭感恩不尽,纷纷称赞他为“救时宰相”。县令见状,慌忙离坐,紧步跪于阎相面前连连叩头:“折煞卑职,快快请起!”阎敬铭诚恳地说:“你是我的父母官,大灾之年,未使我的故里饿死一人,功德无量,我代百姓跪堂拜谢,理之应当。”县令忙说:“愧不敢当!...
文学家张养浩舍身救荒。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皇帝七次征召后因赈荒救灾累倒在陕西任上。张养浩为官时深怀“致君泽民”的政治抱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张养浩散曲《为政忠告》),弹劾不避权贵,举荐不疏仇怨,政绩斐然。“民苦饥馑,而吾宁不...
郑板桥的赈灾情怀。潍县原本繁华大邑,这年却正逢灾荒,“潍县大旱,翌年不已。大批灾民外逃,流离失所。”郑板桥出身于衰落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幼时家道贫困,生活艰难,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任职潍县期间,郑板桥“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他的种种努力,不同程度地减轻了灾荒,救活了成千累万的灾民,深得百姓拥戴,...
于知县为救荒自尽。汾西是当时的重灾区之一,饥民塞道,饿殍遍野,知县傅鸿勋不察民情,饮酒作乐,被义愤填膺的百姓联合告发,改任教职,由于钟德继任知县。于知县实在不忍心离开正在受苦受难的汾西百姓,他向朝廷报告,恳请留任汾西,与百姓同在,以尽职守。于知县夫妇双双而去的噩耗不胫而走,汾西民众把凤池书院正中的窑洞作为灵堂,哭奠敬...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