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篇文章 |
|
《孟子》第一章 梁惠王(上)一、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①。’-----不知道 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 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 阅471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0-10-15 22:16 |
【译文】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齐宣王趁机进攻燕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译文】 滕文公问道:“腾国是一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司。是归服齐国好呢,还是归服楚国好呢?” 孟子回答说:“到底归服哪个国家好我也说不清。如果您一定 要我谈谈看法,那倒是只有另一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坚固,与老百... 阅3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0-10-15 22:16 |
《孟子》第三章 滕文公(上)滕文公章句上 本篇前面三章记录孟子与膝文公之间的谈话和事迹,后两章分别记录孟子对农家和墨家两个学派的观点。【译文】 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子。【译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对老师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我谈了许多,我记在心里久久不忘。今天不幸父亲... 阅64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0-10-15 22:15 |
陈仲子是齐国著名的“廉士”,可孟子却认为他的作为并不能算是廉洁,尤其是不能提倡、推广他的这种作为。其实,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廉洁就是“见 得思义’”(孔子),就是“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 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所谓“真理再往前走一步 就成了谬误。”廉洁做过了头,“当受不受”,比如说你该领的工... 阅11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0-10-15 22:15 |
②屋庐子:孟子的学生。下一篇(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告子下 以邻为壑,仁人所恶 【原文】 白圭白:“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泽③水——一降水者,洪水也—一仁 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注释】 ①丹之治水:白圭治水的方法,... 阅37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0-10-15 22:14 |
《孟子》第七章 尽心(上)尽心章句上 莫非命也,顺受真正 【原文】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译文】 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 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承受的是 正常的命运;犯罪受... 阅76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0-10-15 22:14 |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肉,马棚里有壮马;而普通百姓面黄肌瘦,城外有饿死者的尸体。这种情形就是放纵禽兽来吃人。动物自相残杀,人们都觉得可憎,而统治百姓的父母官们行施政务时,不能避免放纵动物吃人的现象,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咒骂‘第一个制造俑的人真该断子绝孙’,是因为他以人的模型用来随葬死者。现今又为什么让父母官们... 阅5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4-05-03 14:37 |
“《尚书》上说:‘老天孕育了一般黎民百姓,给他们君主来加以管理,给他们师长来加以教育,这就是帮助上天来照顾百姓的。各地之人有罪无罪由我来处理,哪一个敢不安分守己违背上天意志呢?’商纣王横行霸道,有违上天管理爱护百姓的旨意,周武王深感可耻,随即起兵伐纣。这就是武王的‘勇’。武王一旦发怒,也使天下百姓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 阅240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4-05-03 14:36 |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滕文公当世子时,在出访楚国的路上顺便去宋国拜访了孟子。滕定公去世了,世子跟他的师傅然友说:从前孟子在宋国跟我说过的话,至今仍未忘记。陈相拜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倒真是一位好君主,虽然如此,仍是没有理解仁政的根本道理。贤德君主应该是与百姓一起劳动来获取食物,抽出早晚吃饭的时间来管理国家... 阅153 转2 评0 公众公开 14-05-03 14:30 |
孟子说:“在齐国的士人里,我确是觉得陈仲子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如此,他仍不能算是廉洁之人。以陈仲子的全部操行品德,至多可以排在蚯蚓的后面。你看蚯蚓,爬到上面吞吃一些泥土和烂草根,钻到底下喝点土里的积水,这才是真正的清廉呢!从来不依靠别人。倒是陈仲子,他住的房子,是伯夷那样的好人盖得呢,还是盗跖那样的坏人盖的呢?他吃的粮... 阅8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4-05-03 1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