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969 篇文章 |
|
传统书法笔法风云。传统书法笔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核心,承载着千年文化积淀与艺术智慧。- 笔法是书法“骨力”的体现,如林散之草书以“屋漏痕”笔法融金石气,被誉为“当代草圣”。- 书法家如孙伯翔以魏碑方笔重构行草,王冬龄解构传统笔法,探索“乱书”新境。传统书法笔法既是技艺的锤炼,更是文化的沉淀。今日学习者既需深耕传统笔法精髓,...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9 13:02 |
米芾苦学王羲之30年,编出草书第一宝典,宋徽宗钦点为“官方范本”!不过这些作品的内容,过于精深和笼统,当代人基础差,识读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分析笔法,好在宋朝的“狂人”米芾,具备先见之明,他苦学王羲之30年,编出“草书第一宝典”——《集王羲之草诀》。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9 12:26 |
王羲之尘封千年的60件法帖,终于全部问世,每一件都超越《兰亭序》!直到宋徽宗赵佶登基,这位艺术帝王决定将它们合成一部法帖,这便是《右军六十帖》。此作递藏有序,先后归金内府、绍兴内府、贾似道、赵孟頫、鲜于枢、周天球、项元汴、王鸿绪、清内府、翁方纲、翁同龢等所有,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和清雍正年间被先后摹刻上石,尤其是绍兴版本,...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9 12:26 |
北魏《李伯钦墓志》欣赏。 阅1 转自德润斋 公众公开 25-04-29 12:20 |
北魏鸳鸯志《元飏墓志》《元飏妻王夫人墓志》:清劲宛逸,简古妩媚。北魏《元飏墓志》、《元飏妻王夫人墓志》,清末宣统年间出土于河南洛阳。据民国出版的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载,《元飏墓志》、《元飏妻王夫人墓志》出土于洛阳城北的张羊村西北,姚凹村东,出土的时间在清末宣统年间,或说宣统初年(1909,见马宝山《书画碑帖见闻录... 阅1 转自石不言斋 公众公开 25-04-29 12:20 |
北魏《长孙氏墓志》,欹侧险峻,动态平衡。北魏《长孙氏墓志》是北朝墓志书法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风格鲜明体现了北魏中后期楷书的过渡性特征,兼具北碑的雄强与南朝的韵致。- 延续《张猛龙碑》的雄强险峻,又吸收《元怀墓志》的秀逸典雅,展现北魏书法“雄强与韵致”的融合。《长孙氏墓志》以“方笔为主、结构奇崛、章法茂密”为核心特征,...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9 11:12 |
看到全新修复的《圣教序》,1900字完好如初,王羲之看了都要愣两秒。王羲之的《圣教序》为何千百年来,一直被书法家们奉为圭臬?唐太宗就为这些经书整编在一起而后写了一篇序,这篇序就和当年王羲之在兰亭山上为众诗集写的一篇《兰亭序》一样,所以这篇序唐太宗也想着得用王羲之的风格来写。《圣教序》与《兰亭序》单一的书风不同,这部作品汇...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8 22:17 |
张黑女“勾搭”褚遂良,一种柔味,少了干硬!前面发了很多期智永与其他书家的混搭,好多书友都爱看!今天来一期张黑女与褚遂良的融合,大家来细品这味道,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8 18:24 |
《吊比干碑》的书法魅力。漫步于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吊比干碑》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书法风格上看,《吊比干碑》堪称一绝。这种瘦硬的笔画风格,在北魏书法中独树一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吊比干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每当我凝视着碑上的文字,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领略着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4-25 0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