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0 篇文章 |
|
诗家争鸣131期 | 杨逸明:诗词创作解读及经验归纳十条。小编按:发一篇杨逸明先生的诗词创作总结,希望对诗词写作者有点帮助。现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网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上海诗词学会2016年第二次诗词创作讲座。诗词创作的语言可以有多种风格。新诗有新诗的触觉,旧诗有旧诗的... 阅159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1-07-21 21:07 |
诗词修行概要。维新运动中,诗界革命旗手黄遵宪主张诗要为事而作,须反映现实生活,我手写我口,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愤时势之不可为,感身世之不遇,不必去模拟古人,今之世异于古,则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白石云: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总结:1、 诗语无常法,某字用于山则灵气,用于水则... 阅1 转自爱雅阁 公众公开 21-05-06 10:49 |
诗词写作技巧:诗词的虚实相生。虚实最小的概念是字或者说词——实词与虚词。虚词在诗中的应用在宋诗(词)中的体现比较突出,唐诗还是以炼实词为主的,但晚唐诗人已经越来越重视虚词的使用。咱们前面说唐诗重炼实字,宋诗重炼虚字,但奇妙的是,唐诗实字炼出的虚景却比宋诗要高妙得多——顾随先生曾经讲过一段话,被他的学生记录在笔记里,有... 阅36 转3 评0 公众公开 19-04-11 07:42 |
能知道什么样的诗是好诗,什么样的诗是坏诗。这套系统和近体诗不同,你不能因为古体诗不合近体声律,就说它不是诗或者说这些诗中没有好诗。如果文学作品的好坏没有硬标准,那么古往今来,怎么没有一个懂诗的人说许浑的诗比李白的要更好呢?如果文学作品的好坏没有硬标准,那李白诗和杜甫诗的好坏,又为什么这么难判断呢?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 阅55 转3 评0 公众公开 19-04-09 15:50 |
写诗歌怎么才能写出优美的意境?诗词的其它技巧暂且不提,诗词中常常要用到景物描写来进行铺垫或承接,那么要想出写意境,一定要用炼字,就是动词或形容词的精准与生动。这应当是最平常最无聊的景色了吧,那么如果写诗词,要如何写出意境呢?怎么写出意境来?尤其是写景物描写,你写得越神,所谓意境便不请自来了。灰烬二字,把痴狂,绝望,执... 阅45 转3 评0 公众公开 19-03-24 10:33 |
十九说:辩家数如辩苍白,试以己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之而不能辩,其真古人矣。诗不可凿空强作: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自工。2.诗要首尾相应:诗要首尾相应,多见人中间一联,尽有奇特,全篇凑合,如出二手,便不应家数。5.诗有内外意: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意含蓄,方妙。6.诗结尤难:诗结尤难,无好结句,可见... 阅5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19-01-16 23:25 |
山水旅游诗写作八法。此诗乃谢灵运山水诗中的名篇。诗曰:同大谢相比,小谢山水诗清新自然,特别是“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为历代诗人所激赏。先将所见的景物分为若干类,再给各类景物按逻辑顺序或时间、空间顺序安排合理的次序,然后依次写入诗内。(三)中两联写景,这是山水旅游诗最常见的布局形式,如:杜甫的《题郑县亭子》“一... 阅3 转自WENxinHAN... 公众公开 18-12-25 11:36 |
写作课:关于诗的起承转合。吕居仁《夏均父集序》中说:“学诗当学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又不背于规矩也。”沈德潜《说诗语》中说:“诗贵性情,亦需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 阅83 转3 评0 公众公开 18-12-25 11:26 |
古典诗词里律诗是要求最严的,掌握了这个,律诗就成功了一半.颔联、颈联两句要求对仗。都说一首律诗的优劣成败主要看对仗。有些唐宋人的律诗,中间两联也常有不对仗的情况,但只要平仄和律仍然是律诗。一般初学写诗的人在对仗运用中,主要弊病有:对仗模式呆钝呆板。律诗颔、颈二联对仗,这是一般必须遵守的规则属于正格。(常见于五律)全诗仅一... 阅601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8-12-24 17:40 |
2.《江雪》(三)诗画结合。文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纯用名词组合,不用形容词等加以修饰点缀,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上路,顶着寒霜,脚印印在木板桥上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可谓音韵铿锵,意象具... 阅82 转5 评0 公众公开 18-11-29 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