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 篇文章 |
|
翡翠山水 灵动音符 | 李发模: 十二背后的背后。【作者简介】李发模,生于1948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名誉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长诗《呼声》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是当前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之一。——读巜十二背后,中国旅游的最后一把... 阅2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4-19 16:34 |
祖母年轻时很漂亮,18岁时嫁进了杜家,成了我祖父的妻子。她刚嫁进杜家时,杜家家境殷实,有着高大的房屋,丰厚的田产,而且祖父还是个读书人,每每祖母回到娘家,都感觉脸上有光。祖父23岁时因受惊吓突然去世,那时,祖母才24岁,我的父亲未满3岁。后来,祖母为杨家生有一女,这位姑姑与我父亲同母异父,只大我七岁,一直在杜家堰坎长大。年三十晚“杜家堰坎... 阅7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4-19 15:07 |
一部由地下党员编印的诗集《诗与木刻》相近的爱好和共同的观点,使二人萌生了刊印一本《诗与木刻》诗集的想法。《诗与木刻》序言道出了编印诗集的目的:“抗战以来,作家们以笔报国,新艺术的各部门,都配合着时代而有惊人的进展。但在这偏僻的角落,文化活动似乎还没有抽芽,开花结果,更无论矣。此时此地而《诗与木刻》出现,是有着''... 阅3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6-28 09:10 |
名家作品欣赏 李发模。现已出版诗集《呼声》 、 《偷来的正午》 、 《魂啸》 、《李发模诗集》 、《李发模叙事诗选》 、《第三只眼睛》 、《我思我在》 、《呵嗬》 、《酒国》、《心界》、《李发模文集》等诗文集40余部。著有诗集《呼声》《偷来的正午》《魂啸》《花间一壶酒》《有人醒在我梦中》《灵性山水》《李发模文集》等诗文集40余部。在... 阅596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2-05-10 15:00 |
记得闲暇之时,每当晴空如镜,我爱学着有文化的寨里的老辈子,在寨中石围子旁,倚石听他们讲寨里轶事,听《增广贤文》,似乎李白乍来又是东坡,还有寨子里的先贤……我曾写过一段文字,在四衙寨:“山在哪里呢?山在寨子里/你瞧,那石碓、石磨、石碾/不是山么//天在哪里?你再看/那些碗筷、饭桌和锅瓢碗盏/不就是天么?/子曰:''''&... 阅80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5-10 14:36 |
寻找李白足迹。我上初中时就开始写诗,从小常听老人们讲述李白流放夜郎的故事,李白与杜甫常驻我心,我对李杜有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古墓中留有这些文字:“李太白”,“思→李白”。距离“李白墓”不远处的半坡有一眼“太白泉”,相传是李白当年饮水的老井。怀白堂现在是“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洪武年,亭内有两块石碑刻有李白诗5首... 阅3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4-13 16:37 |
探访李白夜郎行迹。距离“李白墓”不远处的半坡有一眼“太白泉”,相传是李白当年饮水的老井。怀白堂始建于明朝洪武年,现在是“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亭内有两块石碑,刻有李白诗5首,大门正面上方至今仍有楷书阴刻的“夜郎仙踪”四个大字,相传是李白的手迹。凭心而论,李白是否真的曾到于此并不重要,此刻的我只是在寻找过去的时光,是在寻... 阅6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4-13 08:51 |
《尹珍讲堂铭》万历甲辰秋,余修旺草公署,掘地得碑,题曰:“汉尹珍讲堂。唐广明元年七月六日,播州司户崔礽立。”按:尹珍,正安人。爰即以公署为讲堂,仍立唐人故石,而为之铭曰:“矫矫尹氏,生于遐荒。不囿于地,游学北方。归而设教,爰有此堂。我新其宇,其道重光。矫矫尹氏,山高水长。”注:儒溪书院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柳宗元“以柳易... 阅13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2-04-11 13:56 |
廖公弦诗十首廖公弦诗十首。作者: 廖公弦。廖公弦(一九三七——二00三):贵州省绥阳县洋川镇人。出版有诗集《山中月》、《大山和我们在一起》、《美人醒来》、《廖公弦诗选》,与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毕生》等。(选自《廖公弦诗选》) 想敲门 想敲门,心颤抖,想回去,脚不走,呆呆站在这门口,很久,很久……(选自廖公弦诗集《美人醒来》... 阅1 转自五马山麓 公众公开 22-04-11 13:41 |
王作孚。周霖,字雨苍,号时庵,绥阳人,嘉庆辛酉(1801)举人。王筵簵,字楚材,绥阳人,嘉庆甲子(1804)举人,选授江西新昌县知县,改镇宁州训导卒于官。任昌期,字羽诜,号默斋,河南新乡人,康熙六年(1667)举人,官太常博士,康熙三十三年至四十一年(1694-1702)任绥阳知县。王姑,绥阳清代名士王道长孙女,生活于康熙年间,幼许字同里... 阅186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2-04-11 1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