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江平行线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5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曲、干地黄、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病机为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
伤寒论的五则“泻心汤”,你真的会鉴别吗?“泻心”还是“泻胃”?甘草泻心汤之“心”非心,而是胃,而这里的胃又可引申为脾胃的功能,所以这一首方剂还可以用来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 贝赫切特综合征又称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伤寒大白》:泻心汤五方,三方皆用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两热两寒,豁痰...
“朱师母,伤风骤时音哑。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太阳之表不解,以致邪内及阴分。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太阴之脉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厥阴之脉循咽喉之后。外邪搏之,则肺实,肺实则音哑,用小青龙汤两解表里,使风寒之邪去,则肺自用矣。又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轻而扬之’之义,小青龙汤用量除半夏9g外,余皆用0.9g:桂枝0.9g,生白...
国医大师张志远:掌握这3点,使用小青龙汤方能效如桴鼓。乃以小青龙汤损益,突出五味子之量:半夏10g,麻黄6g,橘红10g,川贝母10g,款冬花15g,细辛10g,射干10g,干姜6g,露蜂房6g,五味子40g(打碎),水煎分4次服,5 h1次,连饮6剂症状锐减。《伤寒论》小青龙汤所用麻黄只注明“去节”,未明言用生麻黄抑或是炙麻黄。张志远认为此方用五味子...
中医名方---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出自著名《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主治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身痛不出汗,脉浮紧等。证治机理: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毛窍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之风寒表实证。正如张秉成所谓:“阳盛之人,外为风寒骤加,则阳气内郁而不伸,故见烦躁不宁之象。”(《成方便读》)此证为...
中医认为,脾升清气,胃降浊气,如果脾不升清,则清气下陷,胃不降浊,则浊气上逆,清气下陷,则生泄泻,浊气上逆,则胀满呕吐,故此时用理中汤,理中者,理中焦,党参(治霍乱吐逆),白术(治霍乱,吐下不止),干姜(治咳逆上气,霍乱,肠澼下利),炙甘草(温中下气)此四药等量,功能主治,切中病机,拨乱反正,理中焦之乱,恢复脾胃升降...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
小小桂枝能力强,合理搭配治病佳。如果出汗太多,有气虚证者,桂枝加黄芪一起用,桂枝加黄芪汤就是桂枝汤加黄芪。同类处方有三: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桂枝加黄芪汤,这3 方的组成成分相同,但其剂量及君药不同。《伤寒论·太阴病篇》:“太阳病,医反下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汤证未去,同时伴有“大实痛者”,里...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麻杏石甘汤的一个变方,为麻杏石甘汤去掉石膏,加上连翘、赤小豆、生梓白皮、生姜、大枣。还可治疗皮肤病  麻杏石甘汤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都可用于肺热的疾病,但本方是治疗肺中湿热或蕴藏于皮表的湿热的,《伤寒论》本用来治疗“发黄”证,根据它的清利湿热的特点,现在临床还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
伤寒论原文解读,第1到11条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