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1季度利润增长100%——下半年交通运输股分析

 平常心 2005-06-17






 

  一、上半年行业运行态势

  1.公路

  

  1-5月,公路完成货运量52.2549亿吨,同比增长7.7%;共实现货物周转量3378.675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2%。完成客运量70.6631亿人,同比增长3.6%;实现旅客周转量3943.24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5%。

  

  2.水运

  

  1-5月,水运完成货运量7.9037亿吨,同比增长14.3%;实现货物周转量18372.633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0%。完成客运量0.7978亿人,同比增长7.8%;共实现旅客周转量26.5926亿人公里,同比减少3.8%。

 

  3.民航

 

  1-4月,民航完成货运量92.76万吨,同比增长9.5%;实现货物周转量23.8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1%。完成客运量0.40亿人,同比增长8.9%;实现旅客周转量601.3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9%。

 

  4.铁路

  

  1-4月铁路完成货运量8.64亿吨,同比增长9.3%;实现货物周转量6680.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9%。完成客运量3.84亿人,同比增长0.5%;实现旅客周转量2192.5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6.9%。

 

  5.港口

  

  1-5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4023万吨,同比增长18.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15145万吨,同比增长17.9%;内河港口完成38879万吨,同比增长21.3%。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54252万吨,同比增长17.2%,其中,沿海完成50433万吨,同比增长17.7%;内河完成3818万吨,同比增长10.5%。完成集装箱2818.21万TUE,同比增长24.6%,其中,沿海完成2651.54万TUE,同比增长24.8%;内河完成166.67万TUE,同比增长21.5%。完成旅客吞吐量3626万人,同比增长2.3%,其中,沿海完成2982万人,同比增长7.3%;内河完成644万人,同比减少15.9%。

 

  总体来看,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1-5月公路、水运、铁路以及民航的货运量、客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同比均保持稳步增长。

 

  二、上市公司一季报综述

 

  截至4月30日,65家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一季度财务报告。第一季度,65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91亿元,同比增长28.00%;实现主营业务利润93.95亿元,同比增长8.27%;实现净利润37.39亿元,同比减少3.34%。显然,由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高,行业业绩平均增速较2004年明显放慢。一季度,行业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062元,每股净资产2.64元,净资产收益率2.35%。

 

  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增幅超过平均水平的共有28家,其中港口最多,有8家,航空、机场3家,公路6家,水运4家,其他子行业4家,城市交通2家,铁路1家。显然,港口公司在2005年一季度的增速依然不减.

 

  主营业务利润方面,增幅超过平均水平的共有31家,航空、机场占3家,水运5家,公路11家,城市交通仍是2家,港口7家,其他子行业2家,铁路1家。很明显,公路股有大幅增加。统计显示,64家公司平均毛利率(不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为零的*ST大洋B)由上年同期的31.03%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26.25%。

 

  65家公司前三季度营业费用同比增长28.00%,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0.98%,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2.86%,均显著高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幅,这是导致它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显然,交通运输股2005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37家。这其中,锦江投资净利润大幅增长是由于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主营业务已经彻底转型;中远航运同比大幅增长是由于运价上升及运力扩张所致。

 

  三、行业下半年展望

 

  航运业:行业增长趋缓,但部分公司业绩高峰尚未到来

 

  到目前为止,2005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的时间,BDI干散货指数缓慢下行,6月9日到达了2889点。我们认为,行业景气与暂时的波动关联不大,总的趋势是向下的。

 

  当然,上市的A股公司没有完全只做干散货运输的公司,中远航运有部分干散货业务,同时也有很多特种运输,并不能完全把它与干散货的航运周期完全等同起来。

 

  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原油运输指数有所反弹。

 

  行业内重点公司中海发展,今年的业绩非常乐观,当然这也已经成为市场的公开信息。另外人民币汇率即使重估10%,对公司的2005年业绩影响也不超过5%,(公司约41%的收入,26%的成本以外币计价),我们认为目前的价格并没有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仅在短期内保持对海运业的谨慎乐观,长期内仍然维持中性的判断。

 

  港口与机场:每一次非理性下跌都是买入的好时机

 

  自然垄断性企业风险主要在于对价值标准的重估。

 

  在A股市场中,有不少质量优良的港口与机场服务公司,如上港集箱、天津港、深赤湾、盐田港、上海机场、深圳机场、白云机场。也许非流通股股东会有一定的减持欲望,但他们不会放弃控股权,而且目前的二级市场价格也许并不昂贵,因此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可能性较小。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尽管资金需求很大,但根据他们的盈利状况,获得再融资资格也非常容易。因此不要奢望这些具有优秀垄断资源的公司的控股股东会为了获得流通权而支付对价。

 

  目前投资者可能放弃它们去追逐短期看来价格更加有优势的企业,但是在中国具有枢纽地位的港口、机场并不多,时间会帮助好公司证明一切。

 

  不排除港口与机场公司二级市场价格会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但每一次非理性下跌都是买入的好时机。在中国这个经济结构异常复杂,调整非常剧烈的经济体,投资于这两个行业能够在保持稳定的同时获得较大的增长,在这一点上机场公司更优于港口公司。

 

  另外人民币币值的重估对国际枢纽港口以及机场外币收入会因会计因素产生一次性的不利影响,进出口贸易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但是在劳动力供给仍严重过剩的中国,阻止庞大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没有意外事件打断的话,快速的进出口增长仍然会持续下去。

 

  而且,人民币汇率重估要比人们预期的要温和及遥远的多,如果仅仅因为汇率预期变化导致人们恐慌,反而可能是一个投资的机会。

 

  航空:在弱市中寻找投机机会

 

  现在的股价并没有完全反映高昂的成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的伤害,同时也没有完全反映汇率调整对公司的正面影响。

  

  近两年紧张的石油供需形势并不会因为价格的涨跌而发生变化,因此,尽管航空业目前处于景气周期,但至少在中期(一年内),行业的盈利能力将非常脆弱。

 

  油价波动使得航空业在淡季出现亏损或持平。旺季方能一定程度抵御成本的影响。因此航空业业绩在第三季度会比较好看。

 

  我们维持国内航空业长期中性的判断,中国航空公司目前的核心优势主要是垄断。航空开放,市场竞争加剧会侵蚀到这一优势。因此即使是长期投资者,也不能长期持有这些股票。

 

  高速公路:新路产收购将带来公司价值的变化

 

  往往新路产收购,将带来公司价值的变化,高速公路运营公司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公司,经过一定的分析可以发现非常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如赣粤高速、皖通高速、现代投资、中原高速等。

 

  四、行业下半年投资建议

 

  总体来看,交通运输行业仍是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为数不多的增长性行业之一。

 

  下半年,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仍然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与市场整体水平比较,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市盈率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从中期投资角度来看,交通运输行业仍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在市场仍然处于中期调整、行情总体偏淡的情况下,交通运输股由于业绩的支持,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1-6月,行业63家股票(不包括暂停上市的*ST大洋B和*ST天海)的平均跌幅为8.46%,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1.647%,整体表现强于市场平均水平。63家个股中,上涨的共有16家,赣粤高速以32.51%的涨幅位居第一,北海港涨幅位居第二,现代投资位居第三。总体来看,涨幅居前的个股基本面大多比较好。

 

  操作策略:主要持有港口、机场股票,部分持有高速公路、海运股票,密切关注航空股和铁路股。根据市场情况和发行进度,逐步买入新的长期品种。

 

  具体操作上,建议投资者在股指调整至低位后,对业绩上有支撑的品种逐步逢低吸纳。具体品种方面,建议关注环比保持连续增长、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个股,如中原高速、中海发展和福建高速等,而对于盈利能力下降、涨幅偏大的个股则要保持相对的谨慎。

 

  五、重点个股介绍

 

  1.中原高速  (600020车辆通行费收入良好增长、收购郑漯高速公路以及实施计重收费使得公司2004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由于实行计重收费,公司的利润率呈不断提高态势;2005年,漯驻高速车流量将实现20%左右的增长,通行费收入占比将由2004年的8%上升至30%左右;受新郑高速开通的影响,预计黄河大桥日均车流量下降25%,2005年收入将下降30%左右(一季度同比下降28.68%);预计2005年公司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每股收益0.59元,同比增长约20%。

 

  2.中海发展  (600026公司200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公司表示,一季度业绩增长基本上全部来源于运输主业的增长,并非一次性因素。第一季度收入和运输量数据显示,同比分别增长40.2%和13.3%。其中,沿海煤炭的运价上涨36.5%,剔除VLCC后国际油运价格上涨18%。由于需求仍将旺盛同时运力增长有限,预计内贸煤运、内贸油运、外贸油运三项主要业务的运价水平和盈利能力至少在1-2年内可以得到维持,其中内贸煤运价格甚至有望进一步上升。同时,单位运力成本水平预计不会出现明显的上升。预计公司2005年的每股收益为0.896元。中海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周期性公司,同时,市场整体上并未完全预期公司在2005年可以实现的每股收益,盈利超过市场预期的幅度预计将给股价带来较为强劲的上涨动力。公司目前2005年的动态市盈率为10.56倍,明显偏低。

 

  3.福建高速  (6000332004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14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74138万元,净利润394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9.44%、24.70%和28.83%。每股收益为0.40元,由于送股所产生的摊薄效应,每股收益增长7.3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来自于车流量的提高,2004年泉厦与福泉高速车流同比分别增长28.57%和34.33%,为原预测车流的120%和145%。车流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及路网的引流效应。在2004年中修工程已完工的情况下,预计2005年仍然能够维持20%以上的增幅。2004年,公司养护费用为14568万元,同比增长73%。预计2005年养护成本将下降至7000万元左右。2005年4月1日开始,公司执行新的收费标准,部分车辆在新的分类体系下费率实际已被提高。同时在新的收费标准下,3、4和5类车型的收费系数被调低。车型分类的下调基本抵消了4、5类车收费系数下降,此次调整本身不会对通行费收入产生影响。预计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0.455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