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完的《红楼梦》 人人都能有“红楼”

 宏文图书网 2005-09-29

  文/石 寒 实习生 欧亚英

  2005年被称为图书市场上的“红楼梦年”一点不为过。

  红学泰斗周汝昌有八九本红楼梦著作的出版计划;红学家冯其庸定价不菲的百万字大部头,居然在26天内卖出4812套;刘心武今年两本“红学”新著都登上畅销排行榜,销量以万册计算;在湖南弘道连锁书店,近三个月来“红楼著作”销量持续走高……

  “红学”再掀热潮

  从1月到8月,今年的图书市场上各类“红楼论著”层出不穷,且大受读者追捧。对此,书海出版社总编辑杭海路说:“各种红学著作的出版,今年肯定是最热的。”

  在今年,近90高龄的红学泰斗周汝昌,有八九本有关红楼梦的著作出版计划。老人悉心研究红学六十年,如今视力下降到难以认字,双耳失聪,仍坚持笔耕不辍,字迹不辨,女儿周伦苓的誊抄工作可能更为艰难。今年周汝昌已出版的几部论著中,《红楼十二层》已卖到近2万册。周汝昌创下的另一出版佳话是,他的研究随笔《红楼夺目红》从去年畅销到今年,已经卖到十几万册,气势惊人。

  另一位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融毕生研究红学之成果,经过五年多时间编辑、校对、排版,在今年初推出《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这一套三本的厚重之作,160万字,沉甸甸似砖头,定价近300元,居然在刚上市26天内卖出4812套,为红楼图书出版热又添一把火。

  今年还有已故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红学随笔集《红楼心解》问世,其中许多文章深入浅出、妙趣盎然,但未曾结集成书过;作家们也不甘示弱,大侃“红楼”, 刘心武今年两本“红学”新著都登上畅销排行榜,销量以万册计算;8月新出版的《李国文楼外说红楼》和《王蒙活说红楼梦》,相信也会十分有读者缘……

  这些还都是文坛数得上名号的“腕儿”,其他“草根红学著作”更是多如牛毛。

  对于这股有点突然的“红楼热”,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认为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持“壬午说”、“癸未说”、“甲申说”三种不同观点的学派,分别把2002、2003、2004年定为曹雪芹“逝世240周年”,结果,在2002年至2004年这段时间里,“红学”便分外热闹,而相关活动也显得较为频繁。

  揭秘《红楼梦》引争议

  书海出版社总编辑杭海路认为,首先,几位著名红学家、作家都正好同在今年出书,因此“红楼热”跟名人效应分不开;其次,著作本身观点新颖、看点突出也是能够畅销的重要原因。

  作家刘心武今年两本“红楼新著”销售成绩非常抢眼。刘心武大约十多年前开始研究红学,渐渐自创以研究秦可卿为解码锁的“秦学”分支,从《红楼梦》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秦可卿身世猜想”,由此又牵连窥探出贾元春死亡之谜、妙玉身份之谜等。

  刘心武在其“秦学”著作《红楼望月——从秦可卿解读〈红楼梦〉》中得出一个大胆的论证结果: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如果废太子能摆脱厄运,当上皇帝,她就是一个公主,贾家因为这种潜在的政治资本,冒险收留了“秦可卿”,并隐瞒其身世。

  而与此相关,刘心武结合史料与原著证明,贾元春原型是曹家当选王妃的一位女性,并且曾将“秦可卿”身世秘密向康熙告发,造成这位落魄公主之死。

  关于妙玉身世,刘心武认为这又是贾府一桩窝藏案。她曾与一贵族公子相爱,这种大逆不道的自由恋爱是“世难容”的根本原因,且遭更强大权贵的逼婚,只能遁入一般人难以觅踪的贾府大观园栊翠庵。说到“王孙公子叹无缘”,也不像大多数读者认为的那样定是贾宝玉,刘心武另有猜测。 
 
   关于妙玉在后八十回中“无瑕白璧遭泥陷”的结局,刘心武提出妙玉为了挽救宝玉竟不得不违心嫁给权贵,是与其他金陵诸钗全不类同的特殊悲剧。

  《红楼望月》自今年4月首印,数月间已3次加印,总销量近3万册。“秦学”虽面对不少来自红学界的质疑,也有许多读者不能接受秦可卿的落魄公主身份、元春的告密者形象及妙玉身份猜想,认为证据不足,又破坏了人物原本之美,但毕竟对秦可卿等人有全新论述,让读者耳目一新,谈论者众。

  从2004年底到2005年,应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系列节目《红楼六家谈》邀请,刘心武陆续录播了18集《揭秘〈红楼梦〉》系列讲座,果然听众反响不俗。东方出版社适时重金购下版权,推出将这些讲稿补充修订而成的同名图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8月此书一出版,即登上当当网、搜狐商城等网上书店月销售排行榜,上周登上新京报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榜首。

  出版界知情人士表示,过去刘心武的“秦学”著作也就卖几千册,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也是导致“红学热”的关键原因。

  同上《红楼六家谈》节目的红学研究者刘心武、蔡义江、梁归智今年都推出了红学新著,一位读者因此开玩笑说:“讲座在央视重播多次,一次就是个把小时,结果讲稿卖书卖得这么好,CCTV不但不应该给刘心武他们钱,还应该考虑收一笔广告费。”

  人人都有一个“红楼梦”

  面对“刘心武是外行人说外行话”的批评,刘心武表示,红学应该是公众共享的学术空间,大众都有发表观点的机会和权利,要打破机构和权威的垄断,甚至允许外行说话,说哪怕最刺耳的不同的话。
继去年《草根红学杂俎》之后,今年草根红学研究者邓邃夫又校订出版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修订本)》,而“红迷”小女子闫红的《误读红楼》,则显示出个人经验、性情和聪慧,年轻而鲜活。还有医学教授段振离的《医说红楼》、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的《红楼梦植物图鉴》等著作问世,也让“红学”的世界开阔了许多。

  今年“红楼”热了图书市场,杭海路收到不少年轻作者几十万字的红楼论著,“他们都是业余红学研究者,写得真还不错”。杭海路以编辑眼光点评道,“看来这场‘红楼热’很有可能持续到明年啊”。

  曾著写《碎红偶拾》等红楼随笔的学者朱健,年过八旬,学会上网。面对出版界“红楼热”的说法他哈哈一笑,认真地说:“不止出版界,网上更热。”打开百度,输入“红楼网站”,出来627000个页面,输入“红楼梦网站”,出来970000个页面。其中大部分网站都是普通“红楼迷”建的。正如朱健所说,“红楼热”归根到底是《红楼梦》本身魅力所致,而这个魅力之“热”也是属于大众读者,也是大众创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