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解红楼味(陶璐)

 育则维善余言 2007-02-07

  2003年 10月 13日是曹雪芹逝世 240周年的忌日,这是红学家周汝昌考证出来的。民间本来就有许多红楼梦爱好者,怀旧情绪重燃更带动了大家对相关书籍的瞩目。林林总总的“红”书也有自己的偏执与趣味,我们不妨作个介绍。
  作家出版社的《脂本汇校石头记》是头一个值得注意的。市面上的红楼版本通常以“程高本”为基础,与原本相去甚远。而《脂本汇校石头记》则是以脂评抄本为底本,综合汇勘而成的,应是较接近曹雪芹原著的佳本。一般读者读惯了通行版本,总觉得《红楼梦》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其实古钞本与世俗的流行本颇有不同。张爱玲说人生恨事: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梦》不全。这套脂本自然无力回天,但已尽现有的力量复原,得以面世自然是红学爱好者的幸事。
  本文一开头提到的周汝昌先生是红学大家, 20年前写了本《红楼小讲》,至今仍在热卖。虽然年岁渐长,现已近于失明失聪,但周老先生觉得自己对《红楼梦》的许多地方有了新的理解,于是又写了一本《红楼夺目红》。这本书的好处是以短文讲R20;大旨”,全书一百三十余篇,要言不烦,很适合非专业的读者阅读;这本书的奇处是提出“脂粉英雄这四个字是一部红楼的主题”,同时他认为宝玉真爱的是湘云:“二人是青梅竹马,是同食同榻,是旧埔新房,是风尘知己,是患难夫妻,钗、黛如何能与之比肩哉。”
  周老先生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看法迥于常论,自有他的道理。在后记里,周汝昌说到,对红楼的赏会高低和理解深浅,除了取决于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历史学识,“还有一个‘感悟’能力的大小”。他特别推崇刘心武的读红札记,以为“善查能悟”。刘心武新出的《画梁春尽落香尘》重点研究了三个女性的身世与命运:秦可卿、贾元春、妙玉。其中最可一看的是对秦可卿的探佚。秦可卿命丧天香楼的第十三回,曹雪芹出于非艺术性的考虑接受脂砚斋的建议,删去已写好的“四五叶”文字,却又大布疑阵,引人遐思。刘心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指出这个人物的原型应是康熙朝被废太子的孙女,被曹家收养。他更以小说家之笔试图复原,端的好看。
  早在曹雪芹增删修改《红楼梦》的过程中,对诸多问题的论辩便已开始。大家要去解这谜,越解谜越多,越有吸引力,直至今日,似乎永无休止。然而,惟独发生在 1954年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由学术论争始,逐步升级,在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彻底改变性质,锋芒直指统治中国学术界达三十年的“胡适思想”;最终超越学术层面,扩展到其他各个领域,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这场连环扣式的大运动,是由几个彼此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小运动组成,“戏中有戏,山里套山”,故此很少有人能讲清楚。孙玉明得天独厚,身处《红楼梦学刊》,俯仰之间都是资料,更方便采访当事人、知情者。饶是如此,他仍花费极大心血,方成近 40万的《红学: 1954》。这是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红学,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介绍完以上的考证探佚、学术史研究,我们最后来点轻松的。看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无不对凤姐儿那道“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的茄子印象深刻。这道茄鲞是哪里的风味?自家做得吗?史太君陪姥姥逛栊翠庵,不喝的“六安茶”产自哪里?妙玉早就备下的老君眉又飘香何方?临走,太君送姥姥的奶油炸各色小面果子,是什么点心?《红楼梦饮食谱》真是本“有味道“的读物,一一道来这种种美馔,手执一卷,当真如黛玉读西厢———“满口余香”啊!
  最后一册,是戴敦邦先生的《新绘全本红楼梦》,这里的全本,不是红楼全本,而是戴先生按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每回彩绘两幅,凡二百四十图的全本。戴敦邦的风格是一代人早在小人书时代就熟悉的,此番新绘全本,是他历时两年,几易其稿完成的。画得好,印得精,很值得收藏。陶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