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师|红学泰斗周汝昌研究《红楼梦》的感人细节

 星河岁月 2018-12-03


2018年4月14日是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他近100年的人生中,他用其中大部分的时间与《红楼梦》相伴,痴醉其中。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生研究员,他倾其毕生精力,对文学、红学所做的卓越贡献影响着我们;其严谨治学,呕心沥血弘扬中华文化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他淡泊名利,纯真质朴的独立人格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周汝昌:一生痴“红楼”  为解其中味

刘冬梅


当代著名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1987年4月在他的《〈红楼梦〉——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一文中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读懂了《红楼梦》, 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半个多世纪,周汝昌研究的主要目标集中在:曹雪芹其人其书。《红楼梦》强烈的艺术魅力与巨大的研究价值吸引着他,他浸染于其中,与书为友,与作者为伴,抱着“为芹辛苦,红楼非梦”的信念,历经万难,百折不回,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六十五载红楼情


周汝昌的不平凡在于他和《红楼梦》的一生因缘。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出生于天津南郊咸水沽镇一户书香门第。自幼聪慧的他,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便爱不释手,这成为他日后走上红学研究道路的启蒙教材。


1939年周汝昌就读燕京大学西语系,虽然读的是西语系,但选修的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受教于名师顾随先生,与顾随先生有着长达20年的笔墨问学,受先生影响极深。周汝昌平生作文、作诗、做人都严格遵循老师之教导。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这一年正值燕京大学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


胡适给周汝昌写寄的第一封信


1947年,就读于燕京大学西语系的周汝昌,收到其四兄信函,言及在阅读亚东图书馆排印本《红楼梦》时,见胡适序言中谈到曹雪芹生前挚友敦诚的《四松堂集》,但未能看到敦敏的《懋斋诗钞》,就让弟弟在京城留意找找。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找到这部胡适遍寻不着的秘籍,而且从中找到了六首直接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作。兴奋之余,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题名《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该文经老师顾随的推荐发表于1947年12月5日天津《民国日报·图书副刊》。周汝昌考证,曹雪芹生于1724年,死于1764年。由此,周汝昌把胡适1928年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关于曹雪芹死于1762年的论断推翻了。胡适看到文章,立即给周汝昌写信,信中就周汝昌提出一些反驳之意并未生气,相反还非常客气地称周汝昌为先生。在随后的一年间,胡、周二人信函往来不断。1948年夏初,正在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孤本“甲戌本”(《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此举也被学术界传为佳话。那时没有复印机,周汝昌就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和兄长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整本书抄录一遍,几十万字抄得工工整整,一字不漏,可见其真痴真爱。


还书时,周汝昌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随后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500万字、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它被认为是最接近曹雪芹原著的新校本。一愿已酬,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著作《石头记会真》


1953年出版的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是周汝昌第一部红学专著,也是他的代表作。当时他正在四川大学任外文系讲师。此书出版一纸风行为海内外所瞩目,一连三版,印了一万七千多册。在那个时代,简直惊人。《红楼梦新证》是一部关于小说《红楼梦》和其作者曹雪芹的材料考证书,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后来的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等诸多分科,乃至影印的有关资料亦由它而引发,它所考证的事实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的重新兴旺。


顾随为《红楼梦新证》题《木兰花慢》手迹


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说:“《红楼梦新证》的出版是一个标志,如果说周先生从一开始就站在新的里程碑的起点上,那么《红楼梦新证》的出版,则确立了他的红学研究的里程碑式的地位。不仅如此,它在红学三派当中又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的著作。如果说胡适之先生的《红楼梦考证》开辟了一些思路,提出了一些问题,那么周汝昌先生则是把有关《红楼梦》作者的相关材料和问题,构建成一座完整的大厦。正由于周先生的研究,才产生了曹学,以及相关的专学,脂学、芹学、版本学。他有一个特殊的看法,只有研究这四个分支才叫红学,不同于小说评论的红学。这个话,只有学问做到相当程度的人,才感受到这个话的学问力量。力量在哪里?他把对一部书的研究变成了真学问。其实,红学研究的吸引力,很多情况不在于对书本身的研究,而是对包括背景、作者身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有无穷无尽的魅力,因为它有很多谜……”


为芹辛苦见平生


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直到生命的尽头!


中学时代的周汝昌


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也听不太清。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晚年的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儿女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


周汝昌女儿周伦玲回忆说:“进入80年代,60多岁的父亲,犹如‘枯木逢春’。父亲挥毫不止,他的文章连篇累牍,著作日渐高垒。在他生命的最后5年,眼疾愈来愈重,终于双目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总说自己又有新感悟、新想法,要抓紧写出来,常常一夜不睡,第二天一早便口述出一篇文章。就这样连续出版了《红楼真影》《红楼别样红》《谁知脂砚是湘云》《诗词赏会》《兰亭秋夜录》《红楼心境》等十几部专著。其中多部作品以新的随笔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悟,文章短小亲切,可读性很强。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计划再写部《梦悟红楼》,“大纲”都已口述列出。周伦玲说,父亲到走的时候头脑都十分清楚,他不是衰老而死,而是将自己燃烧到最后一刻。


 “为芹辛苦见平生”,周汝昌先生践行了自己的许诺,在红学界无论是研究年代之长,涉猎范围之广,著作成果之丰,影响之深远他都当之无愧。


梦圆红楼,著作等身(周汝昌部分作


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但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姿态,始终认为自己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面前,才疏学浅故捉襟见肘。晚年的周汝昌仍不认为自己就全部读懂了《红楼梦》,仅仅是“弄了60年才有了点信心。”在他的眼里《红楼梦》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那么简单。他不厌其烦的普及他的主张:“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 《红楼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他一直想着从文史哲、诗书画、儒道释、真善美的角度好好阐释“红楼”,好好阐释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文化。周汝昌一生淡薄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舍。先生的一首《自述》最概括他的一生: 


年少风华比并难,何期伏枥笑衰残。

平生志业归文史,一味情肠怨恕宽。

借玉通灵深有愧,为芹辛苦岂无欢。

良桐与我同焦处,珍重朱弦忍亦弹。


多留成果给后人


周汝昌人生最后的念想是:“我很留恋人间事,我积累一点东西不容易,我想把成果多留点给后人。” 1979年末,周汝昌因视网膜脱落不适于编辑工作而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调往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研究员。在学术研究之余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应中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邀讲说《红楼梦》。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周汝昌应美国鲁斯基金会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身份赴美一年。除研究著述外,他还为威斯康辛、普林斯顿、纽约市立和哥伦比亚4所大学及亚美文化协会讲解《红楼梦》,给听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1992年周汝昌用英语在北京给40多家外国驻华使馆官员讲解《红楼梦》,当时场面同样如磁铁聚沙。1993年他还分别为北京国际协会和联合国开发署演讲《红楼梦》。


周汝昌在四川大学任教时期的照片


从1999年到2007年,他在每年高产创作专著的同时奔走于大学、现代文学馆、国家图书馆、大观园甚至企业做了大量的演讲,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纷繁的《红楼梦》讲的活色生香,恐怕只有将“红楼”烂熟于心才能做到这样的游刃有余。


从2002年到2008年将近90高龄的周汝昌先生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唐诗宋词鉴赏、解读《红楼梦》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等。只要身体允许,他从来都是不讲任何条件地乐而往之,把学术研究转到了向普通老百姓普及红学,他认为,《红楼梦》真正的影响力在民间,一旦群众对它失去了兴趣,任何研究都没有意义。周汝昌女儿周伦玲说,父亲此生颇有遗憾的一点是未能带领一批学生进入研究领域。然而这所有聆听过周汝昌先生演讲的中外人士、大学生、文学爱好者、普通老百姓不都是他的传承人吗?


作为一位博学勤奋的大学者,红学研究并不是他一生学术成就的全部,他的兰亭辨伪、诗词赏会、京剧曲艺、英译《文赋》、书法造诣……构成一道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历经百年,他那纤瘦的身影仍然屹立在人们心中,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人物简介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祖籍天津,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曾就学于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和中文系研究院。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石头记会真》《诗词赏会》等。


周汝昌是中国著名红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生研究员。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史上里程碑式人物,是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一生专著多达60多种,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1947年周汝昌开始研究红学,他与胡适先生就红学的交流被传为佳话。1953年,他发表了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该书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之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也确立了他红学研究的里程碑式的地位;另外他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华英才半月刊发布

作 者:刘冬梅

图 片:周伦玲

制 作:李 鹏

编 审:范丽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