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收购风令世界措手不及

 坞丝别垎 2005-09-30

   昨天,2005沪港青年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主题讨论“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今年8月刚从对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并购中全身而退的中海油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向与会者公开了作为这场世纪并购失意而归后的反思和体会。

  本报讯(记者 王庆慧 陈敏华)昨天,这一传奇收购背后的“操盘手”——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首次在沪总结失败教训,并扬言要从“与老外交朋友”开始继续赴美并购。

  傅成玉认为,中海油对优尼科公司的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并购导致了美国政界的恐慌,并使一件普通的商业并购行为被理解为政治事件。“如果是西方企业报价185亿美元,不会引起轰动,但因为是中国企业,便掀起了轩然大波。”傅成玉指出,包括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TCL收购汤姆逊,海尔收购美泰克公司,突然而至的中国收购风令世界“措手不及”,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海外拓展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然而,“走出去”,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作为资源企业,必须是全球性的企业。”经过这次收购经历,傅成玉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要在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两个方面进行准备。

  “中国应当向世界说明一个明确的全球战略———中国对世界并不是威胁,而是尽责任、义务,拥有同等权利。在收购的具体操作上,各个政府部门应该协调一致。”傅成玉是指收购优尼科谈判过程中发生了朝核会谈、汇率调整,商务部购买50亿美元飞机大单等事件,这些事件应为中海油增加谈判砝码,而不是各行其是。

  尽管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国内舆论并不十分支持,但傅成玉认为,收购未成功使中海油错失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不担心整合的问题。”由于中海油市值与优尼科相当,人们担心“蛇吞象”可能带来整合的困难。傅成玉说,石油行业与其他制造业不同,石油在全世界只有一个产品,一个价格,不存在产品、客户以及文化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不是要将对方的公司员工赶走,系统换掉,而是反改造,用他们的人员和系统,学会使用和管理外国人,“因此,不能用原来的西方整合的方法来衡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