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中世纪是上帝主宰的时代,是神灭掉人的最黑暗时代。
古俄罗斯圣像画
公元14世纪时曾经有过许多希腊画家在莫斯科工作。公元1344年,总主教菲奥格诺斯特聘请希腊人为莫斯科教堂画壁画。世纪末希腊人费奥凡来到莫斯科,他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莫斯科的圣像画风。
当时居于古俄罗斯画派领导地位的主要是鲁勃廖夫,他曾参予费奥凡的壁画绘制工作和圣障的创作。圣障是俄罗斯圣像画的典范。在俄罗斯,圣坛和其他房间隔开,就是运用这种圣障,它是由圣像构成墙壁,圣像布满了整个祭坛的发券。在圣障下面的一层描绘了三位一体圣像。
彩色玻璃窗
哥特式教堂几乎没有墙面,而窗子很大,占满整个开间,是最适合于装饰的地方。当时不能生产纯净透明玻璃,却能生产含有各种杂质的彩色玻璃。由于受到拜占廷教堂玛宽克镶嵌画的启发,工匠们在整个窗子上镶嵌一幅幅图画。这些画都以《新约》故事为内容,作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
11世纪时,彩色玻璃以蓝色为主调,有9种颜色,都是浓重深暗的。以后逐渐转变为以深红色为主,再转变为以紫色为主,然后又转变为更富丽而明亮的色调。到公元12世纪,玻璃的颜色有21种之多。阳光照耀时,把教堂内部渲染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这正是上帝居住的景象,当人们注视物质的美丽时就能导致对神的理解。可以利用尘世的光辉引导信徒接受神的启示。可是,冲破神的迷雾,把天堂搬到人间可以直接感知的现实中来,正是工匠们的创造。晚期的彩色玻璃窗,万紫千红闪烁,分明洋溢着现实世界欢乐的情绪。
彩色玻璃窗的制作:先用铁棂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用工字形截面的铅条在格子里盘成图画,彩色玻璃就镶在铅条中间。公元13世纪以前由于玻璃块小,所以分格小,图画富有情节性,内容复杂、人物形象多,所以画面浑厚丰富。自公元13世纪以后,玻璃块大了,分格疏阔,因而图画内容简略,以个别圣像代替了故事,且用着色弥补彩色玻璃的不足,这就削弱了画面的装饰性。公元14世纪玻璃的色彩更多样,也更透明,因此就不浓重了。到了公元15世纪玻璃片更大不再作镶嵌了,而在玻璃上绘画,装饰性就更差了。
西班牙罗马式绘画
西班牙的罗马式壁画以粗线条表现人体的轮廓,造型刚劲有力,色彩主要是红褐色,白色,黑色和饱和的蓝色(通常是蛋彩),色调特别响亮。
公元12世纪时,西班牙有一种绘在木板上的画非常风行,这种画叫作“弗隆塔勒斯”。在巴塞罗那博物馆保存有许多这样的祭坛画。“弗隆塔勒斯”在风格上接近同时代的壁画,但其色调更响亮鲜明。画家们喜欢用朱红和金黄色调相配合,在这种调子的背景前、黑色的、粗硬的,有棱角的人体轮廓线和衣褶显得非常突出。
西班牙的书籍插图艺术在罗马式时期最早的细密画,主要特征是刚劲的素描,饱和的色彩和典型的黄色和深紫色的对比。具有生动的构图和梦幻般的气氛。
德国罗马式绘画
在德国公元10—11世纪的教堂壁画大多数已经被破坏,保存下来的有雷赫瑙岛的奥贝尔采尔圣乔治教堂壁画。它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但没有神秘气氛。构图清晰,人物动作自如,姿式多样,下垂的衣褶线条柔和自然。画中的人物是用明暗调子画成的。尔后的壁画中不再有情节和复杂构图,人物布局亦自然,对空间理解接近现实。
但是位于德国东南方教皇派中心累根斯堡附近教堂中的壁画就画得非常枯燥和抽象,带着一股冷漠的味道。
在德国细密画已呈现出繁荣局面,在修道院的文献和手抄本中制作已相当精美。在福音书中的插图接近拜占廷画风,但构图及形体造型更加生动,有明显罗马式美术特点。
到了公元12世纪,书籍的插图已不再是纯粹的宗教题材,而更多的是世俗题材,还出现插图年鉴和历史著作。从这些细密画的风格看,已接近哥特式的形式,其中人的身体画得修长而柔软,都穿着当时而非古典式的服饰,不失文雅之风度。
新的内容给细密画的技术带来了变化,画风变得更加柔和了,这种细密画实际上如现代的钢笔画。
德国罗马式雕刻
德国的罗马式雕塑以科隆大教堂的《基督磔刑》(公元970年作)为范例。
这是一件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雕像,受难的基督,完全没有殉教者的样子,而是普通的人。但人体解剖是不准确的,可是人物的表情与死的沉闷结合得比较好,造成一种静穆的悲壮气氛。
意大利罗马式雕塑
中世纪的意大利还没有形成一个艺术中心在雕刻方面由于地方的分散性,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学派。
南意大利的雕刻基本上是沿着罗马艺术的途径发展的,大多数是对罗马时代雕刻的直接模仿。
伦巴底是意大利最早形成城市公社制度的一个地区。雕刻家威廉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艺术的传统。在莫德纳教堂的浮雕中创造的人物动态已十分动人,具有自然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有的已塑造了真实优美的人体。在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世俗的场面和世俗人物形象。
公元13世纪初,雕刻家安泰拉米的出现是雕刻发展的新阶段。他的作品构图已经达到自由活泼,优美雅致的境地,人物的身体比例更趋匀称,衣褶的线条柔顺有力度,整个浮雕画面显得平和。
意大利罗马式绘画
意大利的绘画也各具地方画派特色。在南意大利的绘画中,镶嵌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2世纪时在西西里境内制作了一系列拜占廷风格的镶嵌画,多出于君士坦丁堡画派的几位希腊大师之手,可与拜占廷的宏伟艺术形象相媲美。
在意大利发现的希腊大师的作品,形象已具体积感,人物的动态手势自如且富有表情,具有独创意义。
公元12—13世纪作于蒙特利尔教堂的镶嵌画早期,清楚地显示出罗马式风格:基督的形象粗笨,其他的人物身姿也没有什么动态,令人感到一种森严的宁静。但到后来逐渐表现出画家的个性特征,人物造型、动态已有表现力,画面具有叙事意味。
东意大利地区的代表拉文纳教堂的镶嵌画,开始放弃了拜占廷画家那种严格遵守形象配置的呆板形式,人物表现开始具有个性表情。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的镶嵌画是威尼斯绘画发展的重要阶段。绘画处理具有罗马式造型艺术的固有特征——轮廓坚实有力,姿势富有表情,但仍保留一些拜占廷艺术的特征,这种特征一直延续到公元15世纪。
意大利的细密画也有很大发展,但拜占廷风格仍有一定影响,在有的手抄本中发现精工描绘的人物是用水粉画的,文字用伦巴底特大字母写成,起着字母保持难认的连体字,还有植物图案和动物装饰纹样。
法国罗马式雕塑
随着教堂建筑的兴起,法国的雕刻绘画工艺开始复苏了。教堂建筑开始使用浮雕和圆雕装饰。将圣经的故事和代表人物雕在墙上和柱上,成为教民看得懂的“石头圣经”。公元12世纪法国罗马式雕刻进入繁荣期,兴起了许多地方不同的学派。主要有勃艮第、朗格多克与普罗凡斯等学派。
勃艮第学派的代表是圣马德兰教堂和奥顿大教堂中的雕刻。雕刻中的人物具有戏剧性的情绪,光与影对比十分强烈,衣服的皱褶显示出晃动的优美旋律。人物塑造富有立体感,实际上表现了一个异教徒的世界。
朗格多克学派作品主要特点是在充满虚构性的形象中有着崇高的感情与戏剧性。人体拉得很长,人物的服装往往有像鳞片一样的装饰或者是在光滑的平面上形成两三道纹路的衣褶。这个学派的代表是莫阿萨克的圣彼得教堂和苏亚克教堂的雕刻。
普罗凡斯学派在许多方面接近意大利北部城市公社的罗马式雕刻风格。代表作品是马赛的老教堂高浮雕。构图稳定均衡,形象的塑造基本上不是线条式的装饰,而是具有真实感的立体造型。
在法国东北部巴黎地区的雕刻家们用完全独立的方法来处理安放在建筑装饰框子里的圆雕像,形成了一个出色的罗马风格的雕刻学派,这对以后哥特式雕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代表作品是夏特尔教堂的雕刻作品。雕刻家们尽力使人体服从于建筑形式的节拍。这些雕像都富有肖像性特点,脸部比较生动,而且有一定程度的个性表现,这属罗马式晚期成就。
法国罗马式绘画
在法国教堂里,壁画十分盛行。画面多为单线平涂的罗马式特征,画面充满幻想、夸张。细密画是当时法国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北部的圣洛仑成为大规模的细密画创作中心,那里发展着版画风格的细密画。在亚眠图书馆藏的福音书中可见绘画技术十分熟练,人物形象充满了丰富的表情。在手抄本中,细密画的线条所塑造的形象极富扭动感。还发挥了轮廓线的作用;在这些轮廓线中又平涂上鲜明的颜色,具有平面装饰效果,它和雕刻一样,呈现一定的抽象化和象征化的倾向。
公元12世纪初勃艮第的修道院产生了一个细密画派,他们的特点是素描细致、优美,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这一时期的作品表明了罗马式风格,画家在作品中追求一种抽象、明朗和新鲜的感觉,使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结合为一体。
镶嵌画
早期基督教教堂采用巴西利卡式,在这些教堂里最突出的是以基督教为内容的镶嵌壁画。这种镶嵌画在古代希腊罗马已广泛用来铺地面和小型的墙壁装饰。基督教极大地发挥了镶嵌艺术,从公元4世纪起他们开始用来装饰教堂内部的各个部分:壁画、拱顶、天花板等等。这时的镶嵌画不像古代所具有的活泼生动的风格,而是按教会要求采取了严格的教会图象公式。这种形式与宗教思想内容相结合,更加强了教堂的神秘感。画中人物被表现为正面,严肃古板的形象,布局上必须遵守对称的法则,强调平面构图和金色背景,使画面距离自然生活愈远愈好,这样才能有“远离尘世”向往天国的感觉。人们在教堂里,从那有限的窗口射进来的微弱光线,只能照到圣坛附近,室内只能摇曳不定的腊烛光,照在布满镶嵌画的墙壁和天井上相互辉映,就像已进入一个眩目的幽灵世界。教堂完全被这种神秘的气氛所笼罩,教徒们在这“神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忏悔而别无他念。

《双耳杯》

胸针

祭坛装饰(局部)

乐园

装饰水壶

装饰壶

象牙板

胸饰

银盘

王冠

《基督磔刑像》
这是一件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雕像,受难的基督,完全没有殉教者的样子,而是普通的人。但人体解剖是不准确的,可是人物的表情与死的沉闷结合得比较好,造成一种静穆的悲壮气氛。

圣母子

圣遗物箱

《圣坛装饰》

基督

儿童与动物

石棺

石棺浮雕

祭坛

十字架

大卫

狮子座和牡羊座

圣母之死

埃克列娅

圣母子
[last edited by fenglong88 2004-5-1 13:37:42]

圣女

基督洗礼与十二使徒
司教安东尼·奥索

十字架2
大天使

《三人之旅》

殉教者

壁画

圣保罗和圣科斯马

圣女
基督像

游玩的孩子们

圣母子像

契约之柜
天使

荣光的基督与圣母

庄严的圣母

圣者殉教
圣母的哀叹
基督和天使

圣母子

基督像

洗脚的基督
淫乱

基督升天

圣母

拜访基督墓地的圣女们

圣母子
受胎告知

宝座上的圣母子

归

受胎告知

基督被捕
圣洛伦佐的殉教

基督降架

祭坛画

圣母子

十字架的发现与验证
嘲笑基督

圣路易的生活

放弃武装

圣马尔提斯传

与怪兽搏斗的圣凯依斯
基督之死

圣三位一体

基督磔刑

查理七世像
丘维尼和圣斯巴诺

圣母子和天使们

拉赛罗的复生

基督的诞生
圣赛巴斯的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