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艺术万年史-122》哥特式艺术:雕刻与绘画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3-07-27 发布于上海

哥特式艺术:雕刻与绘画

1.雕刻

哥特式建筑出现于1140年代,而哥特式雕刻的出现要比建筑稍晚一些。

作为中世纪主导艺术的建筑在12世纪发生的变化,也必然要影响到雕刻和绘画。

新的建筑技术的出现,使在罗马式建筑中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厚墙逐渐消失了,这使得教堂内部的装饰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依赖于墙面的浮雕、壁画、镶嵌画等如今逐渐失去了依附,而越来越大的玻璃窗成了装饰的新天地,于是,彩色镶嵌玻璃画获得了空前发展。装饰雕刻的建筑职能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几乎变成了"纯装饰"。同时,哥特式建筑空间的增大,为圆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浮雕日益趋向局限于门楣及其它少数部位,而且日益表现出脱离建筑结构框架向高浮雕发展的倾向。

哥特式雕刻家开始突破宗教传统严肃刻板的程式束缚,人物的表情追求自然和富有情感。与罗马式雕刻相比,有了一种温情,技巧上已比较自由地表达了人物的动态并加强了空间感。在哥特式雕刻中,除了基督的形象外,表现圣母的题材多了起来,凡夫俗子的形象也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表现。

早期哥特式雕刻可以以夏特尔大教堂正立面大门人像柱为代表。为了适合圆柱的形状,人物身体被拉长。雕像身躯仍依附着圆柱,但开始了分离的趋势,人物表情安祥。这些人像圆柱体现了由罗马式向哥特式过渡的特点。

繁荣期的哥特式雕刻在把理想化的表现和从自然观察中获得的细节相互配合方面达到了风格的平稳。这个时期最有特征的雕刻仍是门侧柱雕像,这些雕像现在由于更为逼真的人体表现,由于开始使面部表情个性化,以及衣饰的色彩变化和图案的更富想象力的处理而变得生气勃勃。如兰斯大教堂的《圣母领报》群像和《圣母访问》群像以及斯特拉斯堡的《犹太教会》雕像,雕像不再被紧缚在圆柱上,而是略转着身体并使身体的重心落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脚略微侧向一边,从而使衣服显出弯曲的线条和身体的起伏,加强了真实感和生动性。

巴黎圣母院中央门廊的雕刻表现的是基督受难与最后审判的题材,在构图布局上、人物动作上,都显示出雕刻家力图在匀称与秩序中寻求变化的良苦用心。

亚眠大教堂正面的雕刻构图是盛期哥特式雕刻的杰出范例之一。三个门廊分别雕刻着基督复活、圣母加冕与最后的审判的内容。门廊的巨墩上刻着圣者、先知与使徒的雕像行列。西面中央支柱上的基督雕像,被称为"美丽上帝",身体呈S形站立,姿态自然生动,表情仁慈,虽仍有一定理想化成分,但确实是一位人间的美男子。

南十字耳堂的圣母玛利亚,因为它原来是镀金的,就被称作"金色的玛利亚"。圣母马利亚在12世纪时只是一个纯粹的宗教人物,但到了13世纪后期,在基督教世界从东方到西方出现圣母崇拜,抱子圣母集美丽、纯洁、温柔、慈爱、神圣等一切女子美德于一身,成为哥特时期人们心目中最光辉的偶像。亚眠的金色玛利亚、头戴皇冠,手抱圣婴,面带微笑,仿佛在与儿子嬉戏,充满温馨的母爱。

13世纪法国盛期哥特式雕刻中,最值得骄傲的是兰斯主教堂的雕刻。

兰斯的雕刻装饰极为丰富,犹如一座琳琅满目的雕刻博物馆,最精彩的作品是三个大门两侧的那些雕像。

在中央入口侧面是两组雕刻,即"圣母访问""圣母领报"。如果我们将它们与夏特尔教堂的人像柱作个比较就会发现,兰斯的雕像比夏特尔的雕像似乎更少依靠于建筑物本身。它们站立在小小的垫座上,这些垫座从门侧壁突然伸出,看不出它们与身后的细长小圆柱有何联系。而且,兰斯的这四个雕像被安排成相互关联的两对,不同于夏特尔每个雕像互相独立的面貌。由于兰斯主教堂工程浩大,持续了50多年左右才完成,这也导致了兰期的雕刻风格的多样化。不同时期由不同艺术家所雕刻的大门雕像,现在都并肩站立,提供了各种风格的鲜明对比。右边一对雕像表现的是"圣母访问",是由一位"古典风格"雕刻师创作的,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由于他对衣褶的处理同一些古典雕刻中的手法相似。但雕像不再是静态的、受圆柱形状限制的,而是在空间中自由运动,产生了一种S形的轮廓。两尊雕像,即伊丽莎白和圣母,身体上部朝着同伴转过去,老年伊丽莎白起皱纹的脸与年轻漂亮的玛利亚的脸形成对照。左边一对雕像是"圣母领报",这两个雕像也不是同期雕刻的,圣母雕像是一位亚眠雕刻师的作品,衣褶宽阔流畅,表情沉静而略显拘谨。报喜天使迦百利很可能是四尊雕像中最后完成的一尊,衣饰和脸部的处理与另外几尊有所不同,他穿着宽大的长袍,衣褶尖利,有棱有角。他的脸不同于任何我们在罗马式艺术中曾见过的脸,面带微笑,眼睛周围出现笑纹。这种微笑与其归功于他在向圣母报告好消息时产生的快乐,不如归功于法国艺术家在这个用风格化的面部表情表示漂亮和幸福的13世纪时期的创造。这尊雕像出自一位兰斯雕刻师(艺术史文献中把他称作"约瑟师傅")之手。在这个时期的许多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哥特式的微笑"14世纪的法国雕刻在人物姿态、表情和运动方面被过分夸张,甚至带有一种矫揉造作之感,表明哥特式艺术中的象征主义已代替了自然主义,几乎没有了早期的那种生动朴素的特点。直到14世纪末,北方与南方以其各自的创造力汇合成一股潮流,形成了"国际哥特式"风格,雕刻方面的转变是开始重视对形体的重量感与体积感的表现,追求写实手法。

尼德兰雕刻家克劳斯.斯吕特是国际哥特式雕刻风格的创始人,是晚期哥特式雕刻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在14世纪来到法国第戎,为勃艮第公爵服务,把逼真的写实主义带进法国艺术。斯吕特传世作品中以1395-1406年为尚普莫尔的卡特尔修道院而作的喷泉雕像——摩西井最为著名。在井口四侧壁面旁站立着四尊雕像,其中摩西雕像最完美地体现出斯吕特的风格特点。整个雕像以结实的体积感占据着空间,每个细节都被刻划得很有份量,形式上似乎还连结在底座上,但实际上已离开底座成为独立的圆雕,这对后来出现的完全独立的雕像来说是一个先导。这座雕像在表现力量和运用写实手法方面远远超过了中世纪末的其他作品。

哥特式雕刻在传向欧洲各国时,渗入了当地的地方色彩,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德国哥特式雕刻以更加世俗和富有戏剧性的倾向,代替了法兰西风格的纯洁与节制。其最有独创性、最成功的哥特式雕刻是瑙姆堡主教堂西内殿的捐助者纪念雕像。该教堂将早已亡故的资助人雕像单个或成对地安置于室内窗户之间的墙壁前,这些雕像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其中两尊雕像,埃克哈德以及他的波兰妻子乌塔最为出色。这两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雕像是由一位我们称作"瑙姆堡师傅"的雕刻家在1249年之后创作的,虽然距所表现的两个历史人物所生活的年代已近200年,但感觉形象是如此逼真生动。雕刻家很好地选择了两个瞬间姿态,尤其是乌塔正在向我们转过她的脸,左手拢着斗篷,遮挡在斗篷之下的右手正欲捂住她的面颊,姿态逼真,使人觉得随时可能从柱脚上走下来。

英国哥特式雕刻中有许多陵墓中的雕像,刻划了死者的真实形象,手法越来越写实。

西班牙的哥特式雕刻一方面受到法国的影响,一方面又有很深的诺曼传统。最著名的雕刻作品是由马太师傅领导制作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堂的荣光门廊雕刻群。石制或木雕大祭屏,在西班牙有很大发展,规模宏大,雕饰富丽。

意大利哥特式雕刻始于尼古拉.皮萨诺,1260年,他和儿子乔凡尼受委托为比萨主教堂的浸礼堂布道坛做雕刻。完全采取写实手法,表现出对于艺术形式和生命活力的真诚感受和古典主义风格。布道坛上的人物采取了一种优雅的姿态,重心落在一个膝盖上,臀部向外突出,这种姿态曾被称作是"哥特式倾斜"。乔凡尼是表现人物情感,创造新的构图的天才。他的雕刻充满了热情和力量,风格强烈。

哥特式雕刻总的来看趋向于"自然化"的真实,还未能完全脱离开建筑而获得最终的独立,但其许多尝试以及向世俗生活方向的转变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艺术提供了启示。

2.绘画及工艺美术

由于前边多次谈到的原因,在哥特式艺术中,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成为哥特式教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彩色玻璃窗镶嵌画是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马赛克镶嵌壁画的启发而制作的。它是由各色小玻璃片组成,由铅丝联结起来,而铅丝就构成了玻璃上的图画轮廓线。这些铅丝有着工字形凹槽,彩色玻璃就镶在凹槽中。人物的面貌及身上的一些细部是由黑瓷漆绘制的。这些画都是以圣经为内容,颜色越来越丰富。早期以蓝色为主调,有9种颜色,以后逐渐转变为以紫色为主和更加富丽明亮的色调,颜色也多达21种,从而使哥特式彩色玻璃窗焕发出宝石般的光彩。哥特式彩色玻璃窗画的典型特色是,注重细节描绘、轮廊清晰,人物形象及背景都是平面的,没有深度,人物的表情不在面部而在于姿态。当阳光透过宽大的镶满彩色玻璃的大窗子射进教堂时,教堂内部被渲染得五彩缤纷,光彩夺目,宛如到了天国。彩色玻璃窗的杰作很多,尤以法国夏特尔主教堂、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横厅上的作品最为突出。

和彩色玻璃画一样,哥特式抄本插图绘画也在创造性和艺术性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这一时期的抄本画较之罗马式时期的作品,一是明显受到染色玻璃的色彩艺术的启示,色彩鲜艳夺目;二是把带有奇特的、生动的哥特式建筑样式用进了插图。对于中世纪的人来说,这种丰富多彩的插图,艳丽的色彩、金光灿灿的装饰,就和珠宝一样,都显示着书籍内容的精神价值与宗教价值。然而,插图画的主题并不总是宗教性的,定居在法国的尼德兰画家波..林堡兄弟为德.贝里公爵所画的祈祷书《美好的时光》就描绘了十二个月的月历图景,画中人物都在自然景致中从事着合乎季节的活动。例如六月,描绘的是巴黎城外的收割,前景的两位妇女正在堆麦垛,中景三个人正在收割,田地的边缘伸向远方背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幅画重视了透视原理,背景巴黎城描绘精细,不再是平面图案处理。

挂毯在这个时期也广为使用,但已不是在教堂里,而更多的是被贵族们用于家庭装饰。

总的来说,绘画在哥特式时期的作用不如其在艺术史上其它时期那么重要。这是因为哥特式大教堂几乎没有为绘画提供条件——完整的墙壁没有了,这一切只有意大利是个例外。13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许多地区性画派,继续模仿拜占庭艺术。14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们在壁画方面发展了有地区特色的和个人的风格,出现了契马部埃、乔托、杜乔、乌尔蒂尼等一大批绘画大师,他们以创造性的艺术天才推进了欧洲文化发展的进程,揭开了人类艺术最伟大的时代——文艺复兴的序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