溇水河是横穿鹤峰县境的一条小河,但是却千转百回但却始终奔腾不息永往直前最终达江通海,她蜿蜒奔腾在起伏绵延的群山之间,记录着鹤峰人民几千年的勤劳朴实善良和勇敢,记录着革命时期压迫与斗争的血雨腥风,记录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揭露着西部大开发的激越和豪迈,记录着田埂上挥洒热汗耕耘地农民的艰辛与不屈,记录着鹤峰的悲喜和历史今天的潮起潮落,饱含着她的儿女上下求索永不放弃的精神。当在山外求学的我在网上看到鹤峰县特色农业发展状况的相关报道后,我的耳边好象有个声音一直在呼唤“回来吧,回来看看”--我要回去看看,看看清澈的流水,看看绵延起伏的群山,看看那些挥洒汗水的农民,看看山头哼着山歌的土家姑娘.我知道,这里是我的故乡,她给了我血肉之躯,给了我奋斗不息和克服一切的勇气,正如我走出这重叠的群山去征服外面的坎坷和艰辛,这里有22万辛勤耕耘的人民,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跟上祖国现代化的步伐,因为这里有大山阻隔,这里交通不便,因为这里居住这超过全县80%的人口是农民.这里的山透着淳朴,透着百姓的勤劳和艰辛,这里的水流淌着清澈的温情和世代的期许,汩汩泉声中有农民们劳动的汗水在滴落.我对她魂牵梦绕,对她满怀祝福.我那这个暑假用完了, 前后一个多月我跑遍了鹤峰的7个乡镇,去了二十几个村.大概是因为我的父母是在这块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大概是因为我爱这片留下我斑斑足迹的土地,大概是因为我倾情于这里的明澈与清新,当我看到她正走向一个巨大的变化时,我有一种莫名的欣慰,我,亲吻这块土地,这块土地怀抱着我.
二,鹤峰概况
(一)基本地理概况
鹤峰县位于湖北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南角,地处东经109°45′—110°38′,北纬29°38′—30°14′。东毗湖北省五峰县和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依湖北省来凤县、宣恩县,西北与恩施市相连,北同建始县、巴东县接壤。境内东西长约85公里,南北宽约67公里,版图面积2886.35平方公里,占全省山区总面积2.3%。其中耕地占7.6%,水域占1.5%,山地占88.9%,公路、屋场、田坎等地占2%。境内陆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岳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 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最高点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点是东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达1901米。
全县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其中小于5度的平地24.8万亩,占地表总面积的5.7%;6—15度的缓坡地52.7万亩,占12.2%;16至25度的斜坡地138.9万亩,占32.1%;26至35度的陡坡150万亩,占34.6%;36度以上的险坡地66.6万亩,占15.4%。全县划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为低山,土地总面积76.8万亩,耕地5.2万亩,分别占全县土地和耕地面积的17.8%和17.4%。海拔800—1200米的地带为中高山,土地总面积173万亩,耕地16.3万亩,分别占全县的40%和54.3%。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为高山,土总面积183.1万亩,耕地8.5万亩,分别占全县的42.3%和28.4%。
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恩施176公里(公路,下同),距省城武汉603公里,到长 江“黄金水道”的巴东港、枝城港分别为251公里和272公里,距枝柳铁路的枝城火车站起来70公里、大庸火车站180公里,石门火车站251公里,境内列入养护的公路341公里。县城至周边地区城市的公路距离是:到来凤县城100公里,宣恩县城133公里,建始县城237公里,巴东县城250公里,咸丰县城155公里,恩施市178公里,利川市278公里,五峰县城125公里,京山县城624公里,潜江市447公里,仙桃市502公里,天门市495公里,枝江市320公里,沙市中心79公里,宜昌市343公里。距湖南省石门县城251公里,桑植县城110公里,龙山县城108公里,永顺县城220公里,保靖县城278公里,花垣县城304公里,吉首市375公里,常德市340公里,长沙市535公里。至四川省黔江县城211公里,彭水县城341公里,重庆市783公里。
(二)基本行政辖区
鹤峰县隶属于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该县是州辖区2市6县中人口最少,经济基础最薄弱,人才最为匮乏,交通地理条件最为恶劣的县.也是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中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所属红色革命区,在这段艰苦的革命岁月中,在贺龙元帅的领导下,这里诞生了一大批革命家和人民英雄,让反革命和帝国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火海. 鹤峰,与湖南省桑植县山水山水相连,是贺龙元帅的第二故乡,是一片血染的红色土地,革命的摇篮。土地革命时期,鹤峰是湘鄂边根据地的中心。当时,鹤峰全县仅六万多人,跟随贺龙闹革命的超过2万5千多人,有 3000千余人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献出了生命。该县亦属于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行政区.
鹤峰县辖9个乡、镇(7个乡、2个镇),1个高新技术开区发,2个办事处,219个村。
容美镇。辖26个村:张家村、康岭村、龙井村、容美村、新庄村、屏山村、唐家铺、张家坪村、庙湾村、石门村、官坪村、彭家垭村、观音坡村、大溪村、二果坪、麻旺村、坪溪村、板辽村、祥台村、山崩村、奇峰村、长岭村、核桃湾村、朱家山村、吕坪村、板凳台村。
太平乡。辖17个村:洞长湾村、唐家村、四坪村、龙潭村、罈子洞村、茅坝村、中坪村、奇观村、周家坪村、槐树庄村、堰塘村、枞阳坡村、三岔口村、祝家村、茅坪村、官屋村、水田包村。
中营乡。辖32个村:辖32个村:红岩坪村、官扎营村、青岩河村、岩屋冲村、大兴河村、黎子坪村、韭菜坝村、长湾村、中营村、梅果湾村、白水沟村、三家台村、何家村、棕园村、青龙村、茶园村、祠堂村、白鹿村、上阳坡村、王家村、铁牛村、柳家村、冷竹村、夹沙村、汤家湾、元井村、大路坪村、金竹园、龙家湾、八字山村、锅厂湾村、刘家湾村。
下坪乡。辖13个村:下坪村、东洲村、江坪村、岩门村、留驾村、堰坪村、二等岩村、上村村、胜利村、两凤村、石堡村、云梦村、红鹞村。
邬阳乡。辖16个村:辖石龙村、邬阳村、斑竹村、凤凰村、龚家垭村、小元村、高桥村、郭家村、百鸟村、栗子村、杉树村、三元村、湾潭河村、云雾村、高峰村、金鸡村。 燕子乡。辖28个村:溪坪村、蔡坡村、瓦窑村、石龙洞村、高寨村、北古村、龙坪村、东乡村、茶店村、楠木村、桃山村、百顺村、三溪村、荞云村、响溪村、大五里坪村、红莲村、咸盈村、大岩村、清湖村、湖坪村、董家村、车家村、燕子村、新行村、程丰村、朝阳村、油坪村。
五里乡。辖20个村:青山村、金钟村、瓦屋村、紫荆村、杨柳村、南村村、水泉村、十字村、寻梅村、雉鸡村、陈家村、潼泉村、湄坪村、红鱼村、上六峰村、下六峰村、三路口村、中坪村、后坪村、柏榔村。
走马镇。辖32个村:大典村、大沟村、芭蕉村、北镇村、杨坪村、金岗村、周家峪村、刚家湾村、九岭村、花桥村、刘家垭村、白果村、官仓村、升子村、阳河村、李桥村、栗山村、时务村、金山村、楠木村、水坪村、柘坪村、曲溪村、杜家村、梅坪村、九洞村、红土村、古城村、千金村、金龙村、汪家堡村、红罗沟村。
铁炉乡:碉堡村、铁炉村、七里村、唐家村、江口村、千户村、鱼山村、犀牛村、三望村、马家村、细沙村、万寺村、泉峪村。
(三)人口民族概况
鹤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15843人,其中男性112702人,女性103141人,性别比109(以女性为100),年内出生人口1473人,出生率为6.82‰,死亡1125人,死亡率为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2‰。在总人口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9%,除土家族、苗族以外,还有蒙古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土家族:居住在鹤峰的土家族,自称“贝锦卡”,属于古代巴人的后裔,是湘、鄂、川、黔边区土家族的一部分。以田、覃、向、唐等姓氏最多。在汉文典籍中,对居住在鹤峰的土家秦以前称“巴”,秦汉至隋唐称“蛮”,先后被称为“武陵蛮”、“ 中蛮”、“ 中蛮”、“五溪蛮”、“宜都蛮”、“天门蛮”、“施州蛮”等,宋称“溪洞蛮”、元称“容米洞蛮”,明清称“容美土司”。鹤峰原为容美土司地。“‘容美’在元以前称“容米”。“容米”系土家语,源于土家族源传说“人类起源歌”中的《雍尼.布索尼》《雍泽.雍米涅》等神话故事,“雍尼”、“雍米涅”与“容米”谐音。“容米”部落是鹤峰土家族的先民。近期在县城容美镇周围相继出土两尊“虎钮淳于”,一块“编磬 “和巴氏剑、钺等文物证明土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年以前。
苗族:鹤峰苗族与湘、鄂、川、黔居住的苗族同出一源。以石、龙、麻、杨、冯等姓氏为多,他们中间的大部分是五溪地区迁移来的。土司时期迁入一部分,清康熙雍正年间,湘西黔东的苗民不断起义,遭到清王朝的血腥镇压,大批苗民逃避镇压而迁入麻寮千户所内,少部分迁入容美土司内。“改土归流”以后又有一批苗民迁入开垦谋生。
蒙古族:以部姓为主,始祖部锡侯,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从澧州迁入县境,处居清水汆,后迁三家台之神仙茶园,主要分布在中营镇和北佳镇的部分村组。部姓始于末明初官荫,部官荫系元镇南王将官之后裔,本姓铁木真,明初隐居荆郡。传家暗语:始祖“忽必烈。波尔济济特”,沿袭至今。
白族:居住在鹤峰县境内的白族,共约3000多人,系从湖南桑植一带迁来,距今近300年历史,以谷、王、钟为主要姓氏。蒙古宪宗三年(1253),蒙古军灭大理国后,有大将兀良合台征募了一只“寸白军”,又称“白衣没命军”,共约两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白族人。白族的谷均万、王鹏凯、钟千一等都在这支军中服役。寸白军于蒙古世祖二年(1261)被遣散,谷、王、钟等人流落桑植,生息繁衍。清康熙年间,白族后裔从桑植迁入麻寮千户所地(今走马地区的马家柘坪一带),“改土归流”,麻寮千户所的这部分地区划归鹤峰。以后抗战时期又有部分白族群众进入本县,成为鹤峰籍居民。
三,有鹤峰特色的绿色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现状
从根本上讲鹤峰的基础和经济命脉就是农业,近几年来,鹤峰县通过引导民营企业及农业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和观念创新,将农业发展与鹤峰地形气候垂直差异结合起来,将农业与乡镇企业,城市企业以及当地的农业产业民营企业结合起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激发了农业产业扶贫优势。典型的例子就是以鹤峰长友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基地的发展和以华龙茶叶公司为龙头的鹤峰茶叶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两个蔬菜基地:燕子乡以萝卜为主的多品种蔬菜生产基地和中营萝卜白菜基地等;茶叶基地有:下坪乡,太平乡,邬阳乡,走马镇等.另外这些地方企业还将科技引进鹤峰,走现代化的农业之路: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支持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与之建立挂靠关系,共同创办科研中心,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开发特色资源。八峰药化、长友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与国内10多所科研机构(高校)的近百名专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推进“电脑农业”的示范应用,依托网络构筑农业信息平台。开发和推广了6个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在7个乡镇、6个龙头企业、60个专业示范村、66户中心示范户、1200户示范户、1.2万户农户织成了一张“电脑农业”推广应用网络,形成了鸦来、鹤南、巴鹤线三条“电脑农业”示范带。通过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指导种植业面积达6万亩,养殖业数量达4.8万头,为农民增加纯收入130万元,增加出口创汇100万美元。运用高科技和行业先进技术嫁接改造传统特色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等环节上的技术。薇菜孢子“三段式”培篼栽培和5000亩薇菜野转家栽培已获成功;以无公害、有机茶为主攻方向,开发珠茶获得成功,且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5000亩.
但是鹤峰农业发展的时候也存在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第一,农民增收并不明显,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忽视了对农业基础的加大投入,对农民利益强调不够;
第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存在很大隐患(注:当地政府主要是将交通建设的资金下拨到企业,再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产业布置发展其利益范围内的交通设施,比如长友公司在与农民签定合同的前提是:农民为企业种植蔬菜,企业以合同价格回收,企业负责为农户出资修路);
第三,农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市场意识依然淡薄,重点是农民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准,容易“扎堆”;
第四,政府农业普法宣传缺乏力度,农民权益维护存在很大不足在这个基础上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思路:
1)观念更新:经营管理的思想,竞争的思想,创新的思路,农业、文化思想,农业市场化思想
2)体制改革:管理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
3)经营模式革新:农业产品类型多样化,营销机制多样化等
4)农民利益至上:建立健全法制,管理,监督等
5)继续加大经济支持:改善农业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
(二)我的建议
第一,农村发展需要高效负责的政府引导和管理,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同时企业应与政府机制并举,尊重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结合.我走访了燕子乡部分蔬菜农户:他们认为当地政府和企业选对了一条路子,但是企业在这个农业增收过程中渔利过大,从而导致农民在更新路子的同时丧失信心.(我获得的数据可以体现:2005年春季和夏季燕子乡乔云管理区由长友公司投入的萝卜基地达1500亩,蔬菜种植农业户口约203户;收益情况:农民生产萝卜主要投入劳动力,一亩地需要约25--30个劳动力,萝卜合同价格0.09元/斤,平均亩产约6000--9000斤,这样,农民可获得收益为:540元/亩--810元/亩,除去基本生活开支约150元/亩--200元/亩,收入约为340元/亩--650元/亩,平均劳动力价格表现为11.3元/人.天--26元/人.天,长友企业获利情况是;包装成本约0.05元/斤,清洗分选成本约0.1元/斤,综合人力成本约0.1元/斤,播种投入为250元/亩,合计成本约为;0.38元/斤;另外企业还有市场风险成本;实际上,由于与农民签定的合同上没有明确规定产品质量标准,企业在操作上往往按照习惯规矩进行质量规定,并将标准口头告诉给农民,企业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将这个标准下限提高,降低回收率,从而将市场风险最终转嫁给了农民.根据了解长友公司与港商的合同价格为0.8元/斤,其中运输成本由港商提供.从而企业本身获利约为0.42元/亩,利润率高达110%100.注:政府向企业提供的基础设施资本额不详)农民种植蔬菜的动机在于追求较好的收入,但事实上他们的信心受到很大打击,根据我的调查,下年同期愿意与公司直接合作的农民将有很大的下降,或者种植面积将大幅度减少.
第二,结合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建立健全相关的企业制度和政府监管机制,设立农民意见反映渠道,听取农民意见,将农民利益切实落到实处。鹤峰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西部贫困县,但在发展上又在向绿色产品的轨道上前进,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将绿色农业真正引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农业发展道路,需要政府对市场行为进行宏观调空,对违法行为进行市场立法的形式进行监管和规范。比如,对于农业合同进行合法的法律鉴定,达到公平有效,从而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民增收。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鼓励农民以市场为向导,在政府引导下自主发展蔬菜、茶叶或其他销路良好的农业产品,比如针对农民资金不集中的情况,政府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鼓励农民减少对低收入合同农业的依靠,从而才用不同的形式让农民走上农业产业的多样化道路。
第三,加强交通尤其是道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向农民传授掌握市场信息的方法、扩大信息传播的渠道,并设立相应的信息报告中心,及时地想农民报告和预测市场信息,从而进可能地使农民获得较高的收益,增强农民信心,维持农村稳定。
第四,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农村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大多数农民对农业法律知识和民主知识的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或是根本不了解,对法律解释概念模糊,这样导致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道路异常坎坷。人大在加强立法的同时也应要求政府设立农村法律援助机构,在农村设立农业法律宣传中心并培养地方法律骨干,使国家的法律在农村的意识空白能从根本上得到革新和彻底地改变。让农民耕耘的土地变得更加纯洁和美丽。
四,结语
250多公里的溇水河曲折、婉转、迂回、跌宕起伏,时而高歌,时而低吟。低吟时令人哀惋凄绝,肝肠寸断;高歌时令人振奋欣喜,激情澎湃。诗人曾这样描写溇水河:
八峰山下蜿青龙,穿云破雨似云鹞。溇水河畔蓑篱翁,独钓峡口观鱼跳。
(溇水河从八峰山下的鹤峰城中间穿过,画了一个大秤钩,最后在秤钩尖上跌入麂子峡口的深潭,“喷波杨珠向洞庭”!在麂子峡〈县城南口的一个小峡谷〉,都是垂直的河岸,很适合“钓潭”,我少年时代常在那里垂钓。麂子峡口上游约一百米处河中间,有一巨大石坎。从两河口飞泻而下的激流在此被劈成两半。每逢洪水季节,水位上涨,常见鱼从石坎上飞过,故而得名“跳渔坎”。)
河水记载着这里的秀美、宁静和偏远。这里风景美妙,泛着神秘的气息、山川恢宏、溶洞神秘、石林奇特、还有瀑布飞流。由北向南横贯全境的溇水河,沟深谷狭,滩多水激,乘舟顺流而下,既有滩荡缓流的悠然,又有急下三千的峻险与澎湃。这里的人民秉承了她的性格和征服大山的勇气,当你看到大山被凿穿,看到田坎上绿苗茁壮,看到巴山舞飞扬在蓝天碧云的青山之间时,你感受到的是她奔泻的气势和激流勇退的伟大。虽然脚下的路还艰辛,但是他们却正迈着倔强的步伐。
红日越过巍峨的八峰山喷薄而出,冰雪消融,溇水河畔的鹤峰正迎着改革和西部大开发的朝阳,拨开雾霭蓬勃向前,这包括那正在探索的绿色农业产业化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