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税合一的蝴蝶效应

 浪打天门 2006-02-22

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已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英文《中国日报》引述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的话,基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国务院已决定在2007年,统一中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外资企业将享有5年的过渡期,即在2007年以前登陆投资的外商,享受目前的税率优惠可延续至2011年。但他没有透露,两税合并后的税率是多少,而市场先前则预测税率将为24%25%

这种说法得到了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的证实:中国不会在2006年下半年前,终止外资企业的特殊税收待遇。但北京某税务局一位官员告诉《首席财务官》:“两税合一明年立法,后年才能实施,税务局执行层面还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

时间还是不精确的,至于两税合一是怎么个合法仍然是不确定,就好像一个大家都猜、却不知道谜底的谜。

 

谁在关心

 

中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为吸引外资,向外商提供税收优惠,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负是15%,实际税负为11%;而内资企业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达2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实际税负更高达30%

而重税之下的弊端也逐渐凸显出来,北京某税务局局长告诉记者,内资企业的税负沉重,一些企业千方百计逃税,「假外资」现象屡禁不绝,导致国家每年大量税收流失,而且,外资企业在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限制愈来愈少,本土公司与外资企业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的要求日益迫切。

其实,早在1994年,中国政府就有让内外资企业税统一的意向,但方案尚未出台就遇上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大幅放宽优惠条件,引进外资的压力增大,内陆由于担心影响引资力度,两税合一胎死腹中。从去年底开始,国家财政部官员宣称,两税并轨实施在望;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作拖延。

对于两税合一,商务部和财政部一直在拉锯,但是作为当事人的外资企业只在年初联名上过一篇万言书,再也没有下文,绝大部分外资企业对这个问题都讳莫如深,某欧洲石油公司CFO在接受采访时只是表示愿意观望政府态度。

作为合资公司,松下普天移动通讯北京公司财务课长家云燕表示自己只是作为个人关注一个两税合一而已,“对公司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中国的外资公司中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相对来讲全球总球远比中国公司更关注合税合一的发展,因为他们更关心全球的战略部署以及资源调配。”由此可见,两税合一对跨国公司直接的影响在于税后利润可能会有变化,但间接影响却在于中国公司在全球总部心目中的战略地位和资源配备。

“对于两税合并这样的重要信息,首先要做的,当然是与总部进行沟通。” 某欧洲生产型企业的中国公司财务总监介绍,“总部对这一信息非常重视,指示我们进一步收集国内的税务信息,并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顾问进行联系。”该公司是一家来自欧洲的生产型企业,经营期限超过十年,目前还未进入获利年度,还没有开始享受两免三减半,所以对两税合并这个问题很敏感。因为这个重要问题,总部特地安排了一个会议,让中国区财务总监到总部去参会,并向集团CFO和税务经理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税务政策和未来两税合并的有关信息。

 

在公共政策的博弈中,各方利益积极游说决策部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然而,两税合一搬动的不仅是外资企业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奶酪,还有内资企业的奶酪。但我们看到的是,两税合并的主要受益者——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作为一国内企业,首信财务部总经理武学东并没有对两税合一做比较深入地研究,因为国内企业对这个的反应好像都是不大关心。

但与之相反,广东一个低调而不愿透露名称的民营企业在中国钢铁、矿石等需求过热的大势悄悄地积聚了数十亿收入,“国内税率不统一确实有失公平,但政府现在做出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否则政府国际信誉将扫地。”,其高姓CFO非常关注合税合一的进程,“虽然是一个民营企业,但是在国内这种环境下我们只好利用离岸公司将资金转成美元重新投资。所以非常关心FDI是否免税。”

 

政策不确定的心慌

 

2004年底,中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5,621亿美元,已经连续10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2年更高居世界第一。但由于行业产品不同,各跨国公司对中国两税合一的政策反应各有不同。

“现在合税合一究竟怎么改还不明朗,作为企业,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 松下普天的家云燕告诉记者,“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既有的优惠的会不会取消。”松下普天92年成立,讫今已有13年,优惠早已结束了,现在只能享受北京市地方24%的优惠税率,改革后的税率应该不会比这个高。

很多受两税合一影响很大的企业CFO抱怨两税合只是一个大概方向,但具体对现有外资企业会有多大影响,则不很明朗:两税合并后会不会给现有外资企业留有一个过渡期,怎么过渡,以及过渡期有多长,官员和专家们并没有给出具体信息。

“两税合一并无具体方案出台,我们不能确定到底两税会如何合并,以及对我们公司的影响会有多大。”上述欧洲生产型企业的中国财务总监很头疼不确定的未来,“如果两税合并后,对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税率和优惠政策加以保留,则我们根本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又假如,两税合并后,对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税率和优惠政策保留到2010年,2010年后将统一适用新的25%-28%的税率,那么我们就得考虑怎样在2010年之前好好运用税收政策问题。但这一切现在都无从谈起。”

 

跨国公司战略转移?

 

德勤华永广州合伙人黄晓霞认为两税合一并不会导到大型外资在华企业的投资转向,只是部分香港、台湾等地的投机资本很可能会游向高盈利地区。

黄的分析得到了多数外资企业CFO的印证,有CFO坦承:“集团来中国投资,主要是看重中国的廉价资源,包括很容易就能在附近买到的便宜的原材料,和很容易就能招到的熟练工人,而中国的工人工资平均只有欧洲的十分之一左右。”

而家云燕亦赞同,“任何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做投资之前都会做出一个很全面的评估比较,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包括市场、物流、人力资源等,”家云燕继续道,“由于中国的市场和低成本具有足够吸引力,只要期望长期投资的企业都会根据不同因素的成本情况来布局,甚至可以靠建工业园将供应商吸引在自己周围以除低成本。”

很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企业CFO认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只是吸引外资的一因素而已,总部对两税合并虽然很重视,但是并不会因为两税合并而对集团的规划和方向进行大的调整。

现在政策不明朗,很多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都在这种不明朗下颤抖,这就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的工厂部局和转移定价。例如,从集团的布局来看,中国工厂的产量已经达到集团销量的60%,并且以后还要把更多的订单拿到中国来生产。目前,集团总部只是把中国的工厂当作生产基地,以后集团可能还会把中国建成物流中心,产品完工之后直接从中国运往世界各地的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销给客户。物流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转移定价,而转移定价的制定将直接影响集团的利润布局。集团在设计利润布局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当然是各个国家的税收政策,包括税率、优惠待遇和税收的稳定性等等。

然而,家云燕认为增加税收可能会对长期在中国发展的外资企业一定影响,但是不会太影响这些企业的信心,但是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可以过滤掉一些本着逃税的企业或一些投机的游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