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资产参考06/04/27

 garychen 2006-05-10

“金融超市”或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博览财经特稿】当一家公司将自身很大一部分卖给了另一家公司,金融市场通常把其中的一方当作赢家,而另一方则是输家。但2月中旬美林将其资产管理部门售于黑石的决定,却被市场认为没有输赢可言。

黑石是一家专门为资金雄厚的个人和机构提供服务的资金管理公司,以其谨慎投资债券和风险管理产品而闻名。消息传出,分析师和投资者纷纷表示欢迎,哄抬两个公司的股票。通过购买美林价值5390亿美元的共同基金组合,黑石能够迅速增加其股票基金,加强其对零售市场的吸引力。美林购买了黑石不到一半的股份。如果黑石能够改善美林基金部门差强人意的表现并强化其受欢迎程度,将对美林非常有利。美林希望能通过合并解决之前的一个错误决策所带来的问题,即20世纪90年代末,美林跟随潮流,推出的“金融超级市场”服务。而黑石则要希望投资者不会将其视为美林子公司,继承美林的问题,而没有为其自身资产管理的经营带来价值。

沃顿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安德鲁·梅屈克认为,这次交易是金融服务业观点发生变化的清楚信号。“五到十年前投资银行非常希望能够进入资产管理市场,而现在他们希望能够撤出这个市场。”理查德·赫林教授则指出,“这次交易是为了解决利用自己的中介和销售网络出售自有共同基金的利益冲突问题。”赫林指出,大量丑闻使投资者对于利益冲突变得敏感,减少了金融超市的吸引力。他说:“(在这些丑闻之前)人们把使用自己公司的网络出售自有共同基金视为一大优势。但在证监会对这一以激励经纪人为目的的奖励体系提出质疑之后,这种吸引人的经纪人网络就变得更像负债而不是资产了。而客户也开始对这种有利益冲突的经纪人所提的建议产生质疑。”

或许“金融超市”这个观点,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种一站式购物模式并没有像其支持者所希望的那样能够吸引投资者。因为很多人不想把一切交给一个人处理,他们喜欢听到其他的意见。对有些人而言,超级市场是个好主意;但很多其他人希望将资本进行分散投资

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金融超市从诞生起就注定了其内部利益冲突的重大风险性2002年,调查机构发现美林公司的分析师向客户推荐他们知道不好的股票,美林因此被处以1亿美元的罚款。而其他公司,比如摩根士丹利的经纪人向客户建议购买自己公司的基金,而不是其他更好的基金。这通常是因为他们从销售公司基金中能够获得更高的佣金。

自此之后,美国的大银行们从去年开始,又开始了由“通才”向“专才”的转化。去年6月,花旗银行作为最初超级市场模式最大的支持者之一,将其基金部门出售给了莱格梅森,以此交换后者的证券部门。几个月前,花旗银行也卖掉了自己的旅行人寿保险部门。最近,摩根士丹利也曾希望将其资金管理部门出售,美国运通则将其基金部门独立出来。LFY

     

【博览视点】

纳斯达克为何要收购伦敦证交所?

港交所即将“改朝换代

【要闻报道】

发改委浙江调研或促《反垄断法》出台

中式餐饮成了风投机构的“水中月”

传中行上市外资获利逾40亿美元

工行50%新股或留在A股发行

【金融与法】

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中的增资扩股

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审查机构

对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形成垄断的判断标准

关于审查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行为的申报程序

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产业准入政策

美国调整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

【观察与思考】

中国亿万富翁的进化之路

【博览视点】

纳斯达克为何要收购伦敦证交所?

【博览研究报告】纳斯达克日前突然宣布,已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购得伦敦证交所14.99%的股份,从而成为这家百年老店的最大股东。纳斯达克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次购入股份是并购伦敦证交所的重要一步,今后在特定情况下仍会提出进一步并购的要求。博览分析员认为,纳斯达克收购伦交所主要的动机还是为了实现其全球化。

表面看来,纳斯达克收购伦交所,是为了应对纽交所的竞争。毕竟纽交所现在的市值为120亿美元,几乎为伦交所53亿市值、纳斯达克60亿美元市值的总和。目前美国的市场已经基本上被纽交所覆盖,要想压倒他实在不容易。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纳斯达克要想与纽交所平起平坐,只有一个办法: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全球市场,打国际牌

但是怎么体现这个全球性呢?纳斯达克想到了伦交所———如果纳斯达克能够成功收购伦交所,那么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可以同时得到美国、伦敦两个选择,这就有了点“全球化”的样子,而纳斯达克的吸引力无疑也会大大增加。

由于纽约与伦敦有5小时的时差,纳斯达克并购伦敦证交所可以帮助后者获得纳斯达克市场上午开盘前的交易业务。这样纳斯达克并购伦敦证交所就可以创建第一个横跨太平洋的证券交易所,而这也是目前世界主要证交所努力打造全球24小时不间断证券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证券交易市场的竞争加剧和交易猛增,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证交所已在积极考虑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证券交易市场。而且从技术上讲,实现全球证券市场24小时不间断交易模式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难想象,尽管并购后在总市值和单一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这两个指标上,纳斯达克仍然要输给纽交所,但在交易量、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市场的覆盖空间这三个方面,纳斯达克都将超越纽交所成为全球老大。这样的结果对纳斯达克来说意义重大。

博览分析员认为,从目前纳斯达克所面临的处境来看,闪电般拿下伦交所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也是其最务实和最有利的选择。毕竟对纽交所而言,纳斯达克摆明了是要于己不利,当然得出手制止。而对欧联所来说,尽管纳斯达克不是冲着欧洲市场而来,但作为欧洲本土的交易所,欧联所难免会担心纳斯达克意欲将美国市场扩展到欧洲,进而影响欧洲的经济安全。有这样的政治经济压力,欧联所肯定没办法袖手旁观。

在这种情况下,纳斯达克可不想美欧腹背受敌,于是改变了策略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可以预计,71日实行新的市场分级后,纳斯达克将会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在其环球精选市场中,跟伦交所部分股票形成双市场挂牌和跨市场交易,至少部分体现其“全球性”。另一方面,任何有意收购伦交所的对手,都必须与纳斯达克这个第一大股东进行谈判,从而使其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

此外,美国前年出台的《萨奥法》提高了海外公司到华尔街上市的监管门槛,令那些想到华尔街上市的外国企业望而生畏,其中不少外国企业都转向非美国证交所上市,伦敦证交所就成为这些外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理想之地。因此,纳斯达克并购伦敦证交所,就可以绕过美国《萨奥法》吸引更多的海外上市公司,实现“国内损失国外补”的目标,还可以增强同纽约证交所等主要对手竞争的实力LFYTOP

港交所即将“改朝换代”

【博览财经报道】掌管香港金融交易市场命脉的香港交易所,昨天起进入改朝换代的日子。据了解,政府今日公布的港交所新任董事委任名单上,行政会议成员夏佳理榜上有名,令他成为有机会接替李业广,明日当选新任港交所主席的“顶头大热”。

据悉,去年被港府“安插”入局的张建东,原被认为是港交所新任主席的热门人选,但其强硬作风令他的“主席之路”受阻。加上李业广似无意接纳港府的美意,过档证监会做主席,因此当局很大机会要调动张建东主掌证监会。

熟悉李业广的政坛人士透露,李业广身体状态不是太好,卸任港交所主席后,应该不会出任职务繁重的公职,证监主席需另觅人选。李业广是金融界教父级人马,一身兼任港交所及积金局主席,深受港府器重。消息人士称,由于李业广有哮喘病,近年香港空气愈来愈差,他不时发病,有一次出席某演讲场合,原定30分钟的演说,讲了15分钟已说不下去,需要中途腰斩,他不想勉强再做公职,主动向政府表明退隐意向。

史美伦郑慕智料入董事局

据了解,政府将在港交所股东大会后公布董事委任名单,其中作为“夏佳理方和吴正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行政会议成员的夏佳理,将是其中一名新任董事,另外入局的两名热门人选为行会成员史美伦及前立法局议员郑慕智,3人将取代今届势必出局的李业广、罗嘉瑞和范华达。

新董事局诞生后,一众董事随即于今日开会选出新一届主席,而在政经界均吃得开的夏佳理,已成为顶头大热门,若他在今日的董事互选中胜出,任期将为3年。

夏佳理早前已明言,将在今年暑假马会主席任期届满后不再续任,消息指这令夏佳理有更充裕时间,接手港交所的工作。

知情人士说,要是港府今天宣布委任夏佳理、史美伦及郑慕智3人入局,他们理应无缘成为下任证监会主席,张建东主掌证监会的呼声因而最高。不过,过去两天市场盛传港府拟邀请郑慕智做证监会主席,令张建东过档证监会的机会出现变数。

  董事选举战况激烈

至于股东选举董事方面,今届战况激烈,更初步形成两大阵形。据了解,现任董事DavidWebb与前立法会议员陆恭蕙站在同一阵线,希望借她摊薄对手李佐雄的票源。另一边厢,华资经纪一向不满DavidWebb的硬朗作风,身为经纪代表的李佐雄,旨在把DavidWebb击倒出局,因此不惜找来并非资深证券界人士的何猷龙(赌王何鸿燊之子)去角逐,冀能借助“赌王”声名,击败其他对手。

身家清白张建东有望掌证监会

3个熟悉财经界的立法会议员均表示,夏佳理是港交所主席大热门,其中一人解释,“黑马”张建东不谙普通话、处事不够圆滑,所以夏佳理才得以由此机会。另一议员分析,夏佳理仍为一家有承接内陆企业法律服务的律师行的合伙人,有利益冲突问题,估计政府从大局着想,宁愿可由身家较清白的张建东出任证监会主席,此职位比港交所主席更为敏感,付出的工作时间要更多,由工作稳健的张建东出任较为妥当LFYTOP

【要闻报道】

发改委浙江调研或促《反垄断法》出台

【博览财经报道】浙江省有关部门日前发布一季度经济形势报告,表示应“关注外资对浙江产业安全的影响”。该报告是浙江有关部门近日随国家发改委调研组在浙江专题调研后做出的,据悉,调研组先后走访宁波、杭州、绍兴、嘉兴、湖州等地,召开了农办、发改、经贸、财政、国土、建设、外经贸、海关、人行等部门和企业座谈会。

浙江有关部门在报告中提醒:在肯定外资在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积极作用的前提下,需注意外资新动向,“即国外强势企业意图将省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扼杀’在变强之初,从而影响浙江产业安全”

报告显示,“外资新动向”在浙江主要有2种表现形式。一是省内企业主动外出招商,寻求与国外强势企业合作合资,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档次,“国外企业借机完成其在国内的产业布局”。二是,国外强势企业预测到国内相关企业可能对其构成威胁,便开出优厚条件并购——该现象正是李德水此前提出的“警惕外资垄断性并购中国企业”观点所指。

事实上,浙江官方发出“关注”外资新动向的预警,是因为类似“垄断性并购”已在该省出现。一个被业界传播的例子是:去年,世界500强之一、欧洲第2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德国ZF集团欲控股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后者是我国最大的专业齿轮箱生产企业,最终在各方呼吁下终止。此外,嘉兴市外经贸局向调研组反映,“丹麦生产变压器的知名企业主动出击,并购嘉兴1家拟年内上市的变压器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此次调研有国家发改委参与,相信浙江的现象会引起高度关注,也会促使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出台,据此前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负责人透露,我国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将在更高层面对外资并购作出限制,并对监管外资的机构作出更明确的操作规定。LBRYTOP

中式餐饮成了风投机构的“水中月”

【博览财经报道】1999年在内蒙古开出第一家分店起,小肥羊连锁店迅速发展壮大,至今已有700余家店铺,并开始将“国际化”战略提上日程。知情人士透露,小肥羊的红火使得不少风险投资商“垂涎”,已有不止一家风投机构悄悄地和该公司接上了头。

事实上,在经历了对高新科技产业、高风险产业等领域的投资热潮后,风险投资机构开始将矛头转向传统产业,餐饮行业就是风投“瞄”上的新目标。得到风投机构关注的餐饮企业不只小肥羊一家,而是逐渐扩展到了全行业的大型公司。比如俏江南、大娘水饺等数家知名餐饮连锁公司,都先后得到多家境内外风投机构的青睐。

小肥羊常务副总裁卢文兵这样解释餐饮业对风投机构的特殊吸引力:“餐饮行业从1978年以来一直保持着25%以上的行业增长率,从行业规模与发展速度来看都是其他行业所不及的”。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5年餐饮行业的销售额达到8800亿元,比2004年上升了300亿元。面对庞大的市场,风险投资开始蠢蠢欲动。

业内人士则认为,过去餐饮行业虽然整个市场容量很大,但缺乏大型的规模化的中式餐饮企业。近两年来,随着一些企业开始引入标准化运作,餐饮巨头的崛起为风投机构的介入提供了成熟条件。

事实上,风投机构对于行业的选择,并不会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放长线钓大鱼是其一贯的作风。而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在连锁领域的不断扩张,就是这样的长线。餐饮行业迅猛发展的背后,需要的是巨大资金的投入,而这正是风投机构所能够提供的。而此前,包括鼎晖等在内的风投机构已经在蒙牛等传统行业的投资上尝到了甜头。

可是,面对风投机构的“垂涎”,餐饮企业更多的还是选择了观望。风投机构的投资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并不仅仅是与“金钱”画等号。对于大娘水饺来说,衡量风投的另一个标准,是其必须能给企业带来与连锁餐饮行业相关的管理经验以及相关领导人才,“如果引进风险投资,我们希望不仅仅给我们带来资金。希望双方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同时还需要对方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并能为我们全球扩张提供资源支持”。

事实上,对于风险投资的引入,餐饮机构仍旧处于慢慢挑选和观望的阶段,这样的原因来自于餐饮行业对风投机构的陌生。正如大娘水饺副总经理杨金兔所言:“我们一直与风投在接触,但我们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青苗期,舍不得以现在这个较低的价格让风投占了股份。我们还想再发展一段时间,但我们绝不是拒绝风投”。也正因为此,餐饮企业对待风投机构,始终若即若离。尽管风投机构频频上门,餐饮机构也谈了一家又一家,但成功的却几乎没有。LBTOP

传中行上市外资获利逾40亿美元

【博览财经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银行(下称中行)本周将寻求监管部门批准,并即将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计划,拟将该行10%的股份上市,筹资60亿至80亿美元。据悉,中行首发定于6月进行。而中行一旦上市成功,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外国投资者可能获得逾40亿美元的账面利润。

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投资财团包括富豪李嘉诚的慈善基金会、美林(Merrill Lynch)和多家对冲基金。该财团不到一年前投资于中行的资金,其价值定将增加一倍多,这一事实可能加大中国国内针对外资的阻力。虽然这些海外股东三年内不能出售股份,但它们的名义资本收益,仍可能使有关国有资产“贱卖”的说法更有依据。

而中行决定只将10%的资产上市,比例低于其它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该决定可能会刺激需求并推动股价上涨,进一步增加外国投资者的账面利润。此外,中行承诺在首次公开发行时再出售给淡马锡价值5亿美元的股份,还计划将部分股票专门留给香港大亨,再加上预计散户投资者需求强劲,留给外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股票可能会进一步受到限制。LBTOP

工行50%新股或留在A股发行

【博览财经消息】日前有消息称,工行100亿美元的IPO中,可能限制新股的发行,将新股的比重控制在50%以下,这样可以使工行的收益率与建行差不多。但是按照工行与高盛投资团所签战略投资协议,后者所购仍是新股。这就意味着中央汇金和财政部将在国际配售和公开招股中出售自己的部分股权

知情人士透露,这种存量发行可以看作将来发A股的预演。杨凯生于日前曾表示,工行在时机成熟时希望能够发A股,但目前就连境外上市计划也还没有上报。他指出,控制增发新股的比重主要基于流动性过剩的考虑,避免资金闲置,况且发H股后其资本充足率将会更高。去年底,工行资本充足率接近10%,达到了9.98%。而今年随着战略投资者资金的到位,其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提高。LBTOP

【金融与法】

当前,我国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与此同时,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也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容易在部分行业形成外资垄断。尤其是在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博览分析员今天将就中、美两国对待外资并购的法律体系做一分析和比较。

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中的增资扩股

【博览财经报道】从近两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构成看,外商越来越倾向于设立独资企业。2002年、2003年新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均超过了中外合资企业的2倍,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则达到合资企业的2.4倍。对于已经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外方投资者而言,由于这些合资企业无论技术还是管理均已十分成熟,更适宜作为在中国并购的目标。外国投资者通过并购中方股权或增资扩股来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完成并购,成为并购的一种主要方式。

由于我国现行外资法对外国投资者在合资期间增加资本的数额和程序以及外资出资比例的上限缺乏具体规定,导致对增资扩股式并购的法律规制几近空白。如何规制外方通过增资扩股来实现其控股的目的,是我国外资并购立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未来的《外商投资法》中应规定,在某些限制或禁止外资控股的产业,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运用“增资扩股”的方式并购,杜绝外国投资者以此方式规避有关外资准入的法律规定。同时,还应设定合资企业增资的数额和程序,当合资企业的一方单方面要求增加资本,并且增资的数额(一次或多次增资)会导致控股者发生变化时,必须经过合资企业董事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设定此程序的实质是赋予合资企业中方成员对外方成员恶意增资的否决权。LFYTOP

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审查机构

【博览财经报道】有关部门在2003年出台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首次对并购导致过度集中的审查作出了规定,提出防止外资并购造成市场过度集中。但从已经实施的30多个审查案例来看,尚没有运用权力作出禁止合并的决定,审查制实际上成了备案制

未来应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和管理机构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由于外资并购极易引发控制或垄断现象,所以外资并购除商务部审查外,还应经反垄断主管机构审查,即建立外资并购联合审查制度。在此基础上,应着重明确我国实施反垄断规制的机构,即,未来在《反垄断法》出台后,应统一建立我国独立的反垄断机关——国家竞争局。由该局与商务部共同对外资并购进行审查,商务部负责外资并购准入阶段的审查,国家竞争局则负责对外资并购是否构成垄断进行审查。LFYTOP

对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形成垄断的判断标准

【博览财经报道】我国目前对于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形成垄断的判断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的是《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目前我国采取用市场份额来判断市场集中度的方法。在判断标准上设立了营业额、市场占有率和关联企业三个指标。但是该规定还是比较简单:一是没有关于关联企业的具体界定标准;二是对并购前与并购后市场占有率的考察仅限于并购一方当事人,而没有涉及其他相关企业;三是关于营业额的规定,部分行业和部门一概以15亿元人民币作为标准也不够科学。

近期内我们应该继续完善和细化已经采用的市场份额判断方法,可以考虑引入考察前四位企业市场份额总和(CR4)的方法。从对外资并购进行规制的实体标准来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市场支配标准,即着重考察并购是否导致企业达到法定的市场份额标准。如果一项外资并购导致并购后企业达到法律规定的市场份额的标准,则不予批准。

从国际上并购规制的经验看,市场支配标准还应注重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和加强,如果一起并购被认为在所涉及市场中使并购后的企业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或强化了原有的市场支配地位,这时,规制机关就倾向于禁止该并购。LFYTOP

关于审查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行为的申报程序

【博览财经报道】《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第5条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应依照本规定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设立登记。”这说明目前我国外资并购审查种类属于单一的事前申报类型

我国未来对于外资并购的审查亦可以分成事前申报、事后申报、事后备案三种基本类型。具体可为:1.如果外资并购属国家鼓励外资准入行业的国内企业,且并购规模不超过法定数额的,可采用事后备案形式,即免于进入并购审查程序,但在并购完成后须向审查机构备案;2.如果外资并购属国家鼓励或允许外资准入行业的国内企业,且并购规模超过法定最低限额但未超过法定最高限额的,可采用事后申报形式,即在并购交易完成后报审批机构审查;3.如果外资并购属国家鼓励或允许外资准入行业的国内企业,且并购规模超过法定最高限额的,或者外资并购属国家限制外资准入行业的国内企业,适用事前申报形式,即并购交易完成前必须提交审查机构审查。LFYTOP

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产业准入政策

【博览财经报道】以并购方式利用外资的产业准入政策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联系紧密。由于外资并购是以直接取得东道国目标企业控制权的方式进行投资,并购方可以迅速地通过获取控制权决定被并购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尤其当并购目标是作为相关行业龙头的国有企业时,外商甚至可以进而达到控制相关行业的目的,因而,一般来讲,各国对外资并购的准入限制更严于绿地投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更应受到东道国相对严格的准入限制

应根据国有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应有的产业分布结构,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世界经济发展动态,来制定外资并购的产业规则,确定外商可以参与并购的产业领域,以实现中方利益最大化。外资并购可以参与的产业领域应当包括:第一,不涉及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应当包括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自然垄断性行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行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要门类。第二,我国缺乏国际竞争优势且属于全球技术产业中的主要门类。即使不允许外资并购,这些领域内的本土企业也很难独立地快速成长,通过外资并购可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LFYTOP

美国调整跨国并购的法律体系

在美国,由于并购法律体系并未对外国人和美国人进行区别对待,而且美国没有独立的外国投资法律体系。因此,对跨国公司并购进行直接管制的法律法规并不存在,美国的并购法律体系适用于任何企业并购。

美国调整并购的法律体系与执行机构

1.联邦反托拉斯法。美国是最早对公司并购进行法律管制的国家,其反托拉斯法以“有效需求论”为基础,塑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反对垄断,保护消费者利益,其法律体系主要包括1890年谢尔曼法、1914年的克莱顿法及在这之后颁布的若干修正案。

2.联邦证券法。由三部法规构成,《1933年联邦证券法》、《1934年联邦证券交易法》和《1968年威廉斯法》。《1934年联邦证券交易法》决定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实施证券法案、管理证券交易,监管市场。而《1968年威廉斯法》正是有关并购的联邦证券法的核心,该法对通过证券交易所逐步收购和通告发出收购要约一次性收购作了规定。

3.州一级的并购法律。州并购法律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敌意并购进行限制或惩罚,主要表现在对目标公司的反并购行为予以法律上的承认或支持;规定对敌意并购行为进行惩罚;或者干脆直接通过立法防止敌意并购行为。在执法过程中,普遍的倾向是对外国并购公司施以更加严厉的限制。

4.政府颁布的并购准则。美国司法部为了便于执行反托拉斯法,每隔若干年就颁布一次兼并准则,用于衡量什么样的并购可以被批准,什么样的得不到批准。

在美国,执行并购法律的机构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以及各州的有关部门

对跨国并购的特殊限制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除了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国防工业、金融、保险、通讯、广播、交通运输等对外资实行一定的限制外,在其他领域,外资进出自由。

1.国家安全。外国公司欲并购的美国公司如果涉及到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产业,该项并购将受到特殊的审查,执行审查任务的机构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认为该项并购威胁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外国投资委员会将就此并购提请总统审查,而总统有权根据“国家安全”方面的理由,禁止任何外国人对从事州际商务的美国企业实行吞并、取得或接管。美国国会甚至至今还试图使该修正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经济安全”领域。

2.航空。外国公司对美国航空公司的收购不得超过25%的股份,航空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美国国籍的董事比例不得低于23

3.海运。外国个人、公司或政府在该美国船运公司的股份不得超过25%,否则就取消沿海、内河航运权。未经联邦运输部长的批准,将在美国注册的船舶出售给外国公司,属于违法行为。

4.通讯、金融、原子能等也有限制。

美国对跨国并购管制的主要特点是:外松内紧,表松里紧。在宽松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跨国并购具体实施下来远比想象的复杂,特别是并购管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LFYTOP

【观察与思考】

中国亿万富翁的进化之路

【博览财经报道】迄今为止,中国的绝大部分富翁获取巨额财富的手段主要是两大类。

第一类经历了由蝌蚪变青蛙的完整进化过程,财富的获得也是一点一点慢慢积累而成。联想、华为、万向、万科等都历经了资本积累和企业发展的完整过程。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先做贸易,见子打子,谋取中间价差。等挖到了第一桶金,贸易已经很难再获得暴利时,他们纷纷转入实业,由商人变成了企业家。任正非最早就是靠代理香港的电话交换机起家的,后来才开始走上程控交换机的自主研发、生产之路。联想差不多也是这种模式。

做贸易需要的只是敏锐的眼光、灵活的头脑、迅猛的行动力以及复杂的人际网络,当然在改革开放初期还需要勇气和胆量。昔日的北京亿万富豪李晓华,在20世纪80年代,就因倒卖了几块破电子表,被劳教3年。但是做实业就不同了。产品的研发、生产质量的控制、物料的采购、成品的销售、售后服务的跟进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设计、人员管理、流程运作,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认真务实精神。

完成了流通资本到产业资本的进化,有的就可以进入金融资本的阶段,如新希望集团就成为民生银行的股东。如果企业将产业做大,除了直接投资金融业外,还可以利用资本杠杆在股票市场上纵横捭阖,收购兼并。难怪有人说产业运作是加法,而资本运营是乘法。

第二类亿万富翁的产生没有经历过流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洗礼,财富的聚集主要是股市或期货市场

不管是通过流通(主要指灰色渠道),还是通过股市玩猫腻发的家累的财,我们不妨称之为浮财。浮财有点类似于西方海盗劫掠的不义之财,也有点像赌徒在澳门葡京、美国拉斯维加斯赌城赢的钱。这类财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第二类老板老板之所以会犯很多的错误,这与他们的出身有很大关系。由于他们是靠金融资本发的财,缺乏做产业所需的产业能力(因为做金融,做产业,或者做流通,彼此所需的思维模式和背景手段是完全不同的。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操作实业需要的专业管理团队。这绝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为花高薪请来就行。请来固然没有问题,但如果这些职业经理人发现老板在这方面是个菜鸟,会无所不用其极地吃里扒外,而且不脸红--反正老板的钱也是来路不正,我这叫劫富济贫。看看南德的牟其中和晓庆公司的刘晓庆,就知道了。

但这样的职业投机者在联想、在海尔、在华为、TCL就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他们的老板是狼中之王,比狼更宽厚、仁慈,但同时也比狼更残酷,更凶猛。

很多靠浮财发家的老板就是被职业经理人搞垮的。但根子还是在老板那里。老板与职业经理的关系,就像东风与西风,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一个职业经理人在联想,可能恪敬职守、工作勤奋、品德高尚,但如果他去了另一家极不规范的公司,可能很快变得偷奸耍滑、吊儿郎当甚至卑鄙无耻。

不管是第一类经历过完整市场洗礼的老板,还是第二类直接当空军的老板,他们如果真的想打造中国式的百年老店,往往逃不过由诈到仁、由凶到慈、由恶到善的进化格局

以前我曾说过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这是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老板运作企业的不同方式。小老板只要兢兢业业地把该做的事做好,就可以了;中老板仅仅能把事做正确,还不行,必须懂得如何做正确的事,懂得市场竞争的策略和手段,懂得管理团队的打造与企业文化的宣导;而大老板除了懂得做事与市之外,还必须具备通过中国宏观的经济大势、区域经济趋势以及行业发展态势,创新商业模式的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具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从而紧扣时代脉搏,引领市场潮流,成为与时俱进的火车头。

以上是从外或毛的角度讲中国式的亿万富翁的进化之路,那么如果从内或皮的角度来看,其进化之路应该是什么呢?

先讲小老板靠术。这是进化的最初阶段,由小蝌蚪逐渐变成小青蛙。这个阶段的企业和老板非常脆弱,是否能够活下去是第一要务。我始终认为老板的所作所为,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其行为操守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存的环境历史、政治、现实与习俗和发展的阶段,而非个人品德

为了生存,这些小老板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继续生存,黑心棉、假酒、假奶粉、毒火腿,他们会卖;只要能实现从乌鸡到凤凰的跨越,他们敢走私贩私、践踏法律、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要能赚到丰厚的利润,他们会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所谓的无商不奸、为富不仁以及现在社会上广泛争论的商业的诚信危机,多半发生在这个阶段。

不过有一点要强调,这里所说的小老板与公司赚钱的规模没有必然的联系,更多指的是一种生存状态。有的人很有钱但仍然是一个小老板,因为他的钱是浮财,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从资本变迁的角度看,小老板大多数仍处于流通阶段,还没有进化到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的阶段。一些直接成为空军的金融资本家--利用不规范的股市捞取了大把利润的老板也是属于这一类,表面看是绝对的大老板,骨子里还是一个小老板,这样的帝国是建立在沙滩上,风一吹就倒,银广厦、亿安科技、郑百文、大庆联谊、中科创业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什么叫中老板靠智?这时小蝌蚪差不多变成了小青蛙,历经磨难的老板已经从流通领域转型到产业领域。企业也好老板也罢已经跨越了生死关,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命也变得金贵了,不会为了利益随意地铤而走险,也不会为了利益胡作非为。做产业所需的专业、严谨、科学的精神,让这些老板慢慢荡涤了身上的阴险、狡诈、虚伪、浮躁气息,他们从心灵到外表逐渐趋于理性、沉稳、智慧

目前中国的许多大老板,包括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的,其实仍属于这个阶段。

最后再来谈谈大老板靠德。处于这个阶段的大老板,金钱对他们来说仅仅是追求卓越与创新顺带的结果。财富在他们心中只是实现个人价值理念和终极人生意义的一种手段。

这是个十倍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摩尔定律大显身手的时代,产品可以快速克隆,模式可以瞬间模仿。只有企业的内在精神气质无法复制。这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就是指由企业老板独特的人格、操守、魅力、理念以及由此而塑造的企业文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企业能长多大,就要看老板有多高。老板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LFYTO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