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术基础 数术基础不外乎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如果说阴阳、五行是数术的果实,那干支就是数术的树干支叉。简单的说:“没有干支那就无法标识及体会到古老的阴阳、五行。”。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此巩固了“天人合一”的中华人文历史的智慧结晶思想。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具有传统色彩的道、释、儒三家都非常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法则。 “天地人”是宇宙的“道”,道法自然。故,“天地人”是廣义的,说的是原始有形的一面,可用于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数”。“数”是道家数术的演绎法则,道家用“数”涵盖所有的自然现象,这与儒家用“理”解释自然现象的道理是一致的。“数”在道家最高的自然法则中,称为“定数”,此“定数”即为人们所说的“命中注定”,与儒家常说的“天命难违”的道理也是一致的。紫微斗数离不了“天地人”及“天人合一”的思想。 简单的说:“天地人”是“阴阳、五行(气化)”的体(质),“阴阳、五行”是“天地人”的用(气)。有了“阴阳、五行、天地人”的体用,数术就有了生命,有了生命就有了变化,这变化就是人们所说的“变数”。 紫微斗数中所涉及的“数”有《太微赋》的“其星分布一十二垣,数定乎三十六位,入庙为奇,失度为虚。”,其“数定乎三十六位”指的就是“天地人”在一十二垣中的“定数”,“天”之“数”一十二位,“地”之“数”一十二位,“人”之“数”一十二位,而“入庙为奇,失度为虚。”指的就是“天地人”在这三十六位中的“变数”。 斗数中所涉及的“数”还有《太微赋》的“星有同躔,数分定局,须明其生剋制化之要,必详乎得垣失度之基。”,这“数分定局”指的就是斗数五行局的“定数”,而“得垣失度之基”指的就是斗数五行局“定数”后可变的“变数”。 大凡研习中国古老文化,皆需强行记取重点含义,尤其于初次接触中国哲学文化者,有许多事物只可意会,暂时难以言传,原因在于所引用的许多事物,皆有许多博大渊深的背景知识,如要言明含义,就得牵涉到非常多的古代天文地理知识。 现今商业环境龙蛇混杂,抱残守缺,于理不合,故此,吾尊重任何创造性的詮释,但望对古文詮释有异议者,即使发现一个明显的错误,也别轻易更改古文,只仅在旁边作个附注,以避逸“失之毫里,差之千里”的错误。 学习数术所要理解的是“定数”,所要追求的就是“变数”,因而理性的掌握自己,创造未来,是学习数术者的应有态度。 《阴阳说》
《易传·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宋明时期,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元代全真道士李道纯《中和集》的《无一歌》云:“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五行体性》 木居少阳之位,春气和煦温柔,弱火伏其中。故木以温柔为体,曲直为性。 『洪范』云:「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穡,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是其性也。 水虽阴物,阳在其内。故水体内明。 『洪范传』曰: 「火曰炎上。」炎上者,南方。扬光辉,在盛夏,气极上。故曰-炎上。上王者,向明而治,盖取其象。古者明王南面听政,揽海内雄俊,积之于朝,以助明也。退邪佞之人臣,投之于野,以通壅塞。任得其人,则天下大治,垂拱无为。易以离为火、为明。重离,重明,则君臣俱明也。明则顺火气,火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能成熟。顺人士之用,用之则起,捨之则止。若人君不明,远贤良,进谗佞,弃法律,疏骨肉,杀忠諫,赦罪人,废适立庶,以妾为妻,则火失其性,不用则起,随风斜行,焚宗庙宫室,燎于民居。故曰 - 火曰炎上。 「土曰稼穡。」稼穡者,种曰-稼,敛曰-穡。土为地道,万物贯穿而生。故曰-稼穡。土居中,以主四季,成四时,中央为内事,宫室,夫妇,亲属之象。古者天子至于士人,宫室寝处皆有高卑节度。与其过也寧俭。禹卑宫室,孔子善之后。夫人、左右妾,媵有差。九族有序,骨肉有恩,为百姓之所轨则也。如此顺中和之气,则土得其性。得其性则百榖实,而稼穡成。如人君纵意广宫室,臺榭鏤雕,五色罢尽,人力亲疏无别,妻妾过度,则土失其性。土失其性则气乱,稼穡不成,故五股不登,风雾为害。故曰 - 土曰稼穡。 「金曰从革。」从革者,革更也。从范而更形,革成器也。西方物,既成杀气之盛。故秋气起而鹰隼化,此杀、生之二端。是以白露为霜。霜者,杀伐之表。王者教兵,集戎事以诛不义,禁暴乱以安百姓。古之人君,安不忘危,以戒不虞。故曰:「天下虽安,忘战者危国。邑虽强,好战者必亡。」杀伐必应义,应义则金气顺,金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者,工冶铸作,革形成器。如人君侵凌好攻战,贪色、赂,轻百姓之命,人民骚动,则金失其性,冶铸不化,凝滞涸坚,不成者眾。秋时万物皆成,百榖已熟。若逆金气,则万物不成。故曰 -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润下者,水流湿,就污下也。北方至阴,宗庙祭祀之象。冬阳之所始,阴之所终。终始者,纲纪时也。死者魂气上天为神,魄气下降为鬼,精气散在于外而不反。故为之宗庙,以收散也。『易』曰:「涣,亭。王假有庙。」此之谓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孝乎。故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服。敬之至也。敬之至则鬼神报之以介服。此顺水气,水气顺则如其性,如其性则泉源通流,以利民用。若人君废祭祀,慢鬼神,逆天时,则水失其性,暴出漂溢,没溺坏城邑,为人之害。故曰 - 水曰润下也。
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 以五行体性: 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进行于丑。 高堂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辰为水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袒踊之哀,岂待移日,高堂所说,盖为浮浅,其生王意,又别是一家。 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 孝经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给天下。」 《论干支》 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採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辰。阴阳之别,故有支干名也。」 天干有十 地支有十二 地支别名:
尔雅岁次云:「太岁在寅,名摄提格。」淮南子注云:「格,起也。万物承阳而起。」 卯,名单閼,单尽閼止也。言阳气推万物而起,阴气尽止也。 辰,名执徐。执,蛰也。徐,舒也。言伏蛰之物,皆散舒而出也。 巳,名大荒落。荒,大也。言万物炽盛而大出,落落而布散也。 午,名敦样。淮南子云:「敦盛样壮也,言万物盛壮也。」 未,名协洽。淮南子云:「协和也,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也。」 申,名芚涒滩。淮南子云:「涒滩,大脩也。言万物皆脩其精气也。」 酉,名作鄂。淮南子云:「作鄂,零落也。言万物皆陊落也。」戌,名掩茂。掩蔽也。茂,昌也,言万物皆蔽昌也。 亥,名大渊献。渊藏献迎也。言万物终亥,大小深藏窟伏以迎阳也。 子,名困敦。困混也,敦沌也。言阳气混沌,万物芽孳也。 丑,名赤奋若。奋起也。若,从也。言阳气奋迅,万物而起,无不顺其性。赤,阳色也。春秋纬云:「大阴所在之名。」 ---------------------------------------------- 历数之兴,其来尚矣。重黎是司,容成斯纪。推步天象,消息母子。 五胜轮环,三正互起。孟陬贞岁,畴人顺轨。敬授之方,履端为美。 |
|
来自: 活着的道 > 《中国传统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