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软为何“弃猫养虎”?

 黑传说 2006-05-26
最近几天,很多人总觉得MSN好象出毛病了:时不时地老掉线,还经常上不去。据说,有人也问过微软中国,回应说不是他们的原因,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两天上MSN聊天时不经意发现,Msn messenger上侧面第四个标签变了,成了一个“Q”,难道?难道是腾讯的“QQ”,这两家跟仇人似的怎么能绑到一起呢?打开一看,原来的“猫扑社区”换成了“奇虎社区”!再登陆MSN中国网站,社区同样也换成了“奇虎社区”。
可是好端端的05年微软的9个合作者之一的猫扑怎么就变成了奇虎呢?笔者极为不解,业内一资深人事道出了该事件的几个可能因素:
 
其一、微软中国网的合作者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业内传言微软网站的合作者每年要向微软交纳大约50万美金的费用,而加入到MSN客户端的标签里则需要高达100万美金的合作费;另外一个版本的金额是300多万人民币。看来合作费的数目上存在争议,但合作费似乎真的存在,那么这次“猫扑”被奇虎替下,应该有费用的因素在里面---猫扑不愿支付价格不菲的合作费。
 
其二、和微软合作的意义已经不大。猫扑通过和微软的合作,吸引了大量用户注册,在2005年取得了高速发展,可现在猫扑自己的流量已经超过了微软中国网站,而且微软带来的新用户也在逐渐减少,加之猫扑的“变态文化”和微软面向高端和办公人群的路子也格格不入。猫扑和微软合作的意义已经不如一年前那么迫切和重要。
 
其三、作为奇虎掌门的周鸿一和微软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是促进了他们这次的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2002年,当周鸿一还在3721做董事长之时,就曾和微软展开过相关合作;另外据传,05年微软在中国做网站的时候就曾经考虑过让周鸿一代理,可见周鸿一和微软的关系不是非同寻常。

 
其四、奇虎的流量在经历了几轮广告之后,流量跌回到了05年底的水平,之前热炒“蜘蛛计划”似乎效果不大,而同样以论坛概念著称的大旗给齐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我们从ALEXA的流量图中看到,最近两个网站的流量呈反相发展,有此消彼长的趋势。而从技术上分析,大旗擅长“编辑加机器抓取”这种有点“流氓”却高效的方式,而奇虎用的是对论坛机器搜索,可毕竟有百度和GOOGLE一大堆搜索引擎挡在前面,奇虎陷入流量低谷就不足为奇了。05年,看到微软给猫扑带来的流量和用户,奇虎应该早有了取代猫扑成为微软合作伙伴的愿望。而奇虎自身的搜索引擎概念,也是吸引微软的一个重要因素,未来二者很有可能在搜索引擎方面进行相关的合作。

奇虎、大旗和猫扑流量对比---by www.

该图表明,在MSN中国上点3次就能进入到MOP,由此可见MSN对MOP的在用户方面的支持---by www.
奇虎终于取代了猫扑,可以想象未来将带来数量不菲的用户注册,甚至可能将一部分原来猫扑的用户收入囊中,而也为其06年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微软已经将“猫扑”养大,猫扑不久就会踏上纳斯达克之路,而微软现在开始养的“老虎”也会走同样的路;另一面,微软05年的其他八个合作伙伴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命运,也许下个月我们会在MSN的标签上看到一些新的标签。
 
或许那时,我们的MSN 又开始掉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