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网互联——无线互联网的“前景”与“钱景”

 yuheliu 2006-06-23
新网互联——无线互联网的“前景”与“钱景”
http://tech.tom.com  2003年09月15日 16:58来源:TOM 科技

名词解释:

  MSP——移动服务提供商

  互联网的发展是这样的大起大落,从2000年的网络狂潮到后来的网络严冬,瞠目结舌的巨变令人唏嘘不已。国内互联网也是酸甜苦辣,好在现在终于熬过了严冬,互联网正渐渐迎来她的第二春。不过,在未来的互联网第二春里,也许领军的并不是传统的有线网络,无线互联网正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第二次浪潮的主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两种通讯技术直接影响了亿万人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那就是Internet和移动电话,他们分别是无线网和有线网,在并不遥远的未来,两张网的联姻将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无线互联下次狂潮

  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超过10亿个可上网的手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 或称为掌上电脑)将在世界范围内使用,通过无线接入因特网的数量将超过今天使用电话线和局域网的消费者数量。无线互联网将戏剧性的改变那些曾经戏剧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的事物。手中骄傲的拿着自己的新工具,移动消费者不仅可以为了交谈而交谈,而且可以发送电子邮件,跟踪自己的股票投资组合与银行账户信息,核对电影时刻表和购买电影票等等,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巨变。

  对于无线互联网,摩根斯坦利发表的报告这样评价:“自从1894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以来,移动因特网是该领域最具革命性的新发展。移动设备技术、网络和应用等领域的共同发展为无线技术搭建了成功的舞台,并使其成为最终的传播媒体。”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在题为“迎接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报告中说到:“数字化3C产品与无线互联网应用必将开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新局面。”作为国内第一批接触互联网的新网互联总裁蒋群认为:“为什么选择无线应用?因为我们从1996年起就进入了互联网这个行业,现在我们觉得无限互联带来了一轮新的机会。国内目前有6800万的网民,手机用户有两亿多,2.3亿。这2.3亿带来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巨大的用户群体给了产业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产业界在为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兴奋不已时,却发现——

  无线互联遭遇临门一脚

  据GartnerGrop预测,2003年无线设备的数量将超过与因特网相连的PC数量,可当前的情况却是,无线互联网业务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呼之不出,究竟什么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呢?

  移动通信是一个价值链比较长的行业,各个阶层的厂商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其中电信运营商是主导、是提供基础的网络;手机厂商是设备提供者,提供硬件供消费者使用;软件厂商提供软件技术支撑,这三者缺一不可,都是无线互联网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提供应用规则的最终实现者,应是——无线互联平台服务提供商(MSP)。它所扮演的角色就像足球比赛中的前锋,虽然有后卫的辛勤工作,有中场输送炮弹,也有教练的高明指挥,但是如果就是在前锋这临门一脚发软,整支队伍都要无功而返。企业的最终环节是销售,没有销售,企业的利润无法获得。移动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是应用,没有应用就没有赢利模式,它连接了用户与其他厂商,用户通过应用满足需求,产业链其他厂商通过应用实现其价值。

  在电信运营商这个方面,NTT DOCOMO 与移动梦网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无线互联增值服务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几年来,移动和联通相继建设了2.5代技术的GPRS和CDMA网络,新一代通信技术3G也处于"在路上"的状态。近期推出的随e行业务,更是把手机高速无线上网变成了现实。无论在动机还是在行动上,电信运营商都已成为成熟的网络运营商。

  在产业链的另一环,终端提供者手机厂商同样磨刀霍霍。自2002年多普达686打响了第一枪,CECT、联想等厂商在手机同质化严重、利润太薄的今天,推广高端手机的需求十分迫切,因为谁都清楚,在IT领域,高端产品才是利润源泉。在未来的1到2年里,高端手机产品会迅速普及,无线互联网终端缺乏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无线互联网作为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传统软件巨头也是重要的支柱。发家于操作系统的微软,并不满足于自己已得领域的垄断地位,一直在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品牌,野心勃勃地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从推出windows CE 以来,微软一直在移动设备领域攻城掠地,早已撼动曾经雄踞业内95%份额的PALM。6月又推出了Windows Mobile并作为独立品牌运营,目标直指智能手机市场。而有了微软支撑的无线互联网,也自然有了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平台。

  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各个厂商都毫不掩饰自己对无线互联的野心,无线互联网似乎"万事俱备",但请千万别忘了内容与应用。没有内容与应用,就烧不起无线互联这熊熊烈火。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市场面前,技术并不显要,关键还在内容和应用。从各个方面分析:内容与应用的缺位无疑是瓶颈所在。《商业周刊》杂志刊文曾指出,无线互联网在欧美市场虽然屡遭挫折,但是在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它却获得了蓬勃生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移动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携手挖到了互联网市场第一桶金。

  没有应用和内容,用户的需求就失去了基点。作为产品最终裁判者的客户其实并不关心技术或者网络,他们在乎的是无线网络能否提供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由于当前的所有网站都是针对PC用户提供的,显示方式一般为800x600或1024x768的显示模式,而当前的移动终端如:PDA,智能手机的显示尺寸一般为320x240甚至更小一些。这样为原有PC用户浏览的网页到PDA上就不能正常显示,其格式和图形都会变的混乱,甚至无序。国内无线互联应用也极其贫乏,仅仅限于mail、短信等比较简单的应用。

  新网互联打造国内第一家MSP

  谁能在移动内容与应用领先一步,谁就能获得未来移动领域的大蛋糕。凭借对无线互联市场未来的敏锐判断,新网互联率先推出第五代虚拟主机。针对实时性要求很强的用户,新网互联提供更快捷、实时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针对传统方式下管理虚拟主机中较繁杂的技术操作,新网互联提供给客户用手机进行‘拇指’操作,结合已经开发出的近30项在线管理工具,屏蔽掉所有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极大地增加了网站管理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开辟了网络应用一片新的天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无线上网费用的进一步下降,面向移动终端用户浏览的网站将会成为下一步运营商争夺的“热点”。新网互联副总裁李晖介绍说:“用手机管理网站,只是我们在无线互联领域做的一次尝试。不久新网互联将在国内首先提供‘移动版本网站生成’服务。用户只需将自己原有的网站内容重新录入到这一系统,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类型,调整栏目名称,即可立即生成320x240规格的‘MINI网站’。这使新网互联率先提供的可用手机管理网站具有延续性,变为‘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站’。”李晖满怀信心的对记者说道:“新网互联的目标就是做国内的第一家提供无线互联应用的MSP。”通过SP向MSP延伸,带动无线互联的普及应用。

  随着GPRS和CDMA 1X等2.5G网络的全面建成,智能电话的普及,以及因特网技术向移动领域的迁移,互联网应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无线互联网时代"。这种应用虽然仍是沿着传统的互联网应用轨迹发展,集中在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即时消息、在线游戏、在线商务等领域,但其移动性造就了无与伦比的方便性。无线互联作为互联网应用中的新方式,未来的前景无限光明,只有应用有了广阔的前景,无线互联才会有广阔的"钱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