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里的中国社会和谐度

 学海泛舟 2006-07-21

数字里的中国社会和谐度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出现负增长

    为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和谐度,本文选择了38个重要指标组成指标体系,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生活质量、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六个子系统。资料来源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民政、劳动统计年鉴、有关部委提供的数据及调查资料。

    19792003年25年间,经济社会27个指标的综合指数年均递增速度为5.4%,各子系统指数变化最快的是生活质量递增6.0%,其次是人口素质为5.8%,经济效

益和社会结构指数递增5.4%和3.9%。

    但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却出现负增长。社会秩序指数25年年均递减2.096。其中,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率从1978年5.5件上升为2003年34.1件,按逆指标计算,年均递减9.0%;贪污贿赂渎职受案率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年均递减3.2%和5.2%;每10万人交通、工伤、火灾死亡人数2003年达13.6万人,每10万人死亡率从1979年4.4人增至10.6人,年均递减3.5%;

    25年间社会稳定指数增减相抵后年均递减1%。其中,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递减5.8%,实际失业率年均递减0.8%,贫富差距年均递减4.1%,城乡贫困率递增6.4%,其中城镇贫困率年均递减7.3%,城乡收入差距递减0.9%。

    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密切相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意味着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上升。25年来,此两项指数均呈现负增长,影响了综合指数的增长。如25年经济社会27项指标的综合指数年均递增为5.4%,若包括社会秩序、社会稳定11个指标综合计算,年均递增只有4.2%,影响综合指数1.2个百分点,影响度为22%,其中19912003年13年影响度上升至31%。这充分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拖了发展的后腿。

    在GDP总量中,社会发展总支出增长速度慢、比例低

    国家用于文教科卫、社会福利的事业费和基建投资,统称为社会发展总支出,不包括社会和集体个人投入。在改革开放前,社会发展总支出占GDP的比例在3%4%之间,改革开放后以六五’’时期为最高,达5.1%,以后即降至4%左右,近几年因增加了教育投资,2003年比例提高到6.2%,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上述社会发展总支出中未包括社会保障支出的财政补助,2003年为1262亿元,近三年约占GDP的1%左右,如包括这部分,2003年为8575亿元,占GDP的7.3%;如再包括城乡各种社会保障基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民政系统支出的优抚救济、各种福利院支出、民政基建等社会保障支出共为5364亿元,占GDP4.6%;加上科教文卫的支出约占CDPl0%左右,这个水平和比例还是很低的,人均不足千元,而用于经济和其他支出的高达90%左右。

    我国的社会发展支出与世界各国比也是偏低的。以基本可比的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三项社会发展支出合计占GDP的比例,我国2003年为7%左右,低于美、法16%和30%,也低于波兰、俄罗斯、伊朗、巴西、南非占27%10%的比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