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证据力挺供应学派理论
Keith Marsden
上
世纪80年代初,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采纳了一小批供应学派(Supply-Sider)经济学家的观点。这些学者认为,减税与精简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增长,鼓励进取与努力工作,提高储蓄与投资水平。这些观点当时遭到了普遍嘲笑,甚至被嗤之以“巫毒经济学”的恶名。虽然里根的确成功地降低了某些税赋。但当时由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大幅增加政府开支,削弱了减税措施的效果,导致了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 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后,现在有更多的国家走上了减税和克制政府干预的道路。那么他们在这条道路上进展怎样,又成效如何? 我今年在伦敦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Policy Studies)发表了一篇题为《Big, Not Better?》的研究报告,回顾分析了2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在过去20年的表现。 我将这些国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每组10个国家。前一组的国家政府规模较为精简,财政收入与支出水平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以下。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爱沙尼亚、香港、爱尔兰、韩国、拉脱维亚、新加坡、斯洛伐克以及美国。(以下简称小政府国家) 另外一组则走的是高税收、大政府模式,它们分别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瑞典以及英国。根据国民收入总值,两组国家都含括了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经济体。而且两个组的平均人均年收入也相差不大(2005年分别为27,046美元与30,426美元)。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世界银行(World Bank)公布的数据,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国家政府都下调了最高税率,降低了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但小政府国家在这方面进展更为迅速,成效也更为明显。这些国家的平均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1996年的36%一路降低到2006年的30%。相应地,同期企业税最高税率也从30%调降至22%的平均水平。这10个国家财政总支出占GDP的平均比重也从此前20年的平均最高水平40.4%降到了2007年的31.6%。 2000年至2005年,这些小政府国家的投资保持了平均每年5.9%的增长势头,增速快于此前10年的3.8%。2000年以来,出口每年增长6.3%。这些强劲数据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经济的加速增长。据IMF的数据,1999年-2008年(包括对本年度的预期),上述小政府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为5.4%,增幅高于此前10年的4.6%。 与此同时,大政府国家在减税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他们平均的个税最高税率从49%降至45%,企业税率从35%下调至29%。而且,财政支出占GDP的平均比重只是从最高时期的55.2%下降至48.3%。 因此,那些大政府国家无法产生或吸引更多的投资基金,难以在全球市场取得竞争优势。2000年至2005年,这些国家的投资增速放缓到0.8%的年均水平,远低于1990年至2000年的4.1%。同期,出口年增速降至3.1%,较1990年至2000年的6.1%几乎回落了一半。1999年-2008年,这些国家平均的年均GDP增长率为2.1%,低于此前10年的2.3%。 而且,大政府国家的财政预算也未能实现平衡。2006年,这些国家的预算赤字占GDP比例平均达到1.1%,而小政府国家则实现了占GDP 0.3%的预算盈余。当年,大政府国家净政府债务平均占GDP的39.2%,这一比例比小政府的四倍还高。大政府10国的债务利息支出平均占GDP的2.3%,而小政府10国的这一比例仅为0.5%。 小政府国家还在社会其他方面取得了更为明显的进步。从1995年到2005年,这10个国家平均的就业年增速从0.9%提高到了1.7%,增速快于大政府国家。2000年以来,小政府国家年轻男性和女性的失业率都一直呈下降趋势。小政府国家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也增长更快。这使得他们的实际消费从2000年到2005年保持了4.1%的年增长,快于1990年至2000年2.8%的增速。而在大政府这边,同期家庭消费增长放缓至1.3%的年均水平,低于1990年至2000年2.1%的增速。 在小政府国家,虽然政府削减了整体税务负担,但由于经济增长加快,因而财政收入也加快增长,这恰恰符合供给学派的观点。 在利用医疗资源方面,小政府国家也似乎效率更高。2004年,大政府国家医疗项目总支出占其GDP的9.5%,较小政府国家平均水平高出了1.6个百分点。然而,小政府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自1990年以来一直加速增长,2005年平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岁,只比大政府国家平均水平少了一岁。尽管新加坡政府与民间医疗项目总支出只占其GDP的3.7%,但该国人均预期寿命目前却高达80岁。 最后,大政府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例如失业与伤残救济、住房补贴以及政府养老金)也高于小政府国家,2006年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0.3%与9.6%。但更高的社会福利支出似乎并没有创造更加平等的社会收入分配。两组国家的基尼系数相差无几。 其他因素也推动小政府国家明显缩小了收入差距。这些因素包括:工资设定惯例、储蓄习惯、雇主出资的退休金计划以及大家庭的收入分享。 过去10年两组国家的国防支出占GDP比重都在下降。小政府国家这一比重平均下降了0.1个百分点,至2005年的2.2%,但仍较大政府国家高出了0.5个百分点。大政府国家中,武装部队人员占总劳动人口的平均比重从1995年的1.5%下降至1.1%,而小政府国家这一比重却平均从1.5%上升到了1.7%。 我没有获得治安与安全支出方面的完整数据。但分析11个数据完整的国家,小政府国家似乎更为重视这一方面。2006年,他们在这方面的支出平均占其GDP的1.8%,而大政府国家这一比重为1.5%。 早期的供给学派学者们是正确的。尽管社会曾普遍认为,减税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公众服务质量,拖累经济放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但我的研究结果有力反驳了这一观点。对于今日的决策者来说,他们更应当注意到减税与精简低效的政府项目在刺激经济走出疲软方面的作用。 (编者按:Marsden是伦敦政策研究中心的会员。他此前曾是世界银行的顾问,并在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担任过高级经济学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