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个人知识构成及管理模式

 昵称10604 2006-08-03

教师个人知识构成及管理模式

彭文辉1,2杨宗凯1

1.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人知识管理对于教师在信息时代游刃有余地完成自己的职业角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分析教师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教师个人知识的构成和范围,给出了教师个人知识构成的知识地图表示,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式及其过程模型。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地图;教师个人知识;个人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最主动的因素。教师理应成为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目前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关注的重点是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和作用,偏重于教育叙事研究,因而忽视了教师这一独特的职业角色的特征,没有根据教师所教学科的性质差异、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策略、方式、方法做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角色的知识构成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并用清晰明了的工具表现出来。由此给个人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在实践中,教师并不明确知识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其次,对于软件企业,也难以开发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优秀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一、知识、知识管理与知识地图

1. 知识的分类及知识管理

目前,关于知识的内涵和分类,引用最广泛的就是经合组织(OECD)1997年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即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前两种知识已被大家认同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而后两种知识则被认同为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

显性知识的含义较易理解。隐性知识是指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是一类难以表达、描述、交流和共享的知识。

知识管理(KM),包括知识获取、整理、保存、更新、应用、测评、传递、分享和创新等基础环节。它通过知识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复合作用于组织的多个领域。使知识既被应用,又不断地生成和更新。

实现知识管理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当前,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图形化知识表达工具,已得到学术界较高的认同和企业界积极的应用[1]。所谓知识地图,是由知识单元及其联接关系组成的一个网状概念图,它清晰地描述了组织内知识的分类构成以及各知识单元的相互关系。当然,它本身不包括知识的内容,但却像一个智能的导航图,使使用者能掌握组织内全局性的知识分布并方便地检索到相应的知识资源。如图1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



图1  知识地图的一个简单例子

由图可知,知识地图中包含了如下三个要素:首先是知识单元节点,它是组织中知识的一个高度概括,如图1中的机械能等等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其次是这些知识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包含、转换、引申、原因、结果等等;最后是知识的存储地,在知识地图中应标示如何获取该知识,如:组织机构或专家名、文献索引、网址等。

目前,知识地图多用于企业内的知识表达,但其特性显然也适合于各类学科和领域。本文将这一工具应用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类别、管理模式、应用模式。

二、教师个人知识内涵及范围

上述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的一般描述,给出了知识一般分类,但显然还远远不足以解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一般问题。这些问题中,我们首先要予以解答的是:教师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其知识构成是怎样的?教师知识管理的目标和管理模式是怎样的?

首先应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教师个人知识,指的是教师这一“职业角色”应该具备的知识。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应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构建,当然,这并不排斥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也应具有社会交流和个人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由此,本文将教师个人知识划分成三大块:即教学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个体成长与发展知识。

1.    教学专业知识

教学专业知识指的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全方位的知识,显然这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可将教学专业知识又划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教学分析: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如何进行分析、以制订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策略:指教师根据教学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选用合适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局部的教学问题处理,如教材处理、知识点教法、媒体设计等。

教学组织与实施:指教师对整体教学过程(比如一学期)、一节课、一个具体教学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学习活动、竞赛、文体活动等等)的组织与控制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评估: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自身与其他教师教学的评估知识与技能,也包括整体教学绩效的评估。

学生引导和管理:指对学生心智的引导与教育、特殊学生的引导与教育、学生集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科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为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如语文、数学、物理等,它使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这部分知识当然也有子结构,包括概念、原理、事实等,但由于在一般的文献中有较多论述,且和具体学科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不详细讨论。

3.    个体成长与发展知识

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其学科专业知识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及时地更新和补充:好的教师总是将最新的学科知识和发展动态呈现给学生,即使他教授的是基础学科。同时,教师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为了个人事业和专业的发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交流、协作、展现、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当然,教师个人首先应具备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个人知识[1]。因此,教师个体成长与发展知识板块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个体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个人获取新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如查找、消化性的知识资源的技能;以及总结、整理个人隐性知识的能力;专业研究创新的思路、一般化程序知识等。

交流协作:包括团队合作、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与他人进行交流、共享知识的方法和技能;人际关系,创造和谐气氛的技能;认识他人、展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自我管理:包括对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按照流行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划分观点,以上知识构成中,一小部分包括教学分析和设计方面的知识因为已具备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方法,因此可归结为显性知识,另外学科专业知识也属于显性知识以外,其他知识都属于隐形知识的范畴。

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给出教师个人知识的知识地图表示,如图2所示。该图除了清晰地显示了知识结构中的层次关系,也给出了各种知识单元之间的联系,例如,我们知道,教学分析的知识是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设计与选择知识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这两个单元之间加上标注“支持”带箭头的连线。为了避免该图过于复杂,对于存在于相关文献及教师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来源索引,图中没有标出。

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式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对个人知识库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几个环节的一般方式、方法、步骤。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首先应明确的是,知识管理不能取代学科研究,知识管理的目标不是代替科学技术、教学技术和艺术的研究工作,它甚至也不能取代学科方法学的研究。知识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使这些研究或者是日常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思路。具体分析,知识管理是为了构建、管理、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其最终目标体现在以下几点:

l         将个人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l         将个人经验性的隐性知识提升至理性化、显性的知识;

l         将个人无意识的学科行为上升为自觉化的学科行为;

l         从个人旧的经验和显性知识中发现新的规律、新的知识;

l         让其他人可以分享你的个人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方式方法,需要围绕上述目标进行。总体来说,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或步骤:

1.获取知识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培养个人知识获取能力;了解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

2.分类、整理、维护个人知识

分类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的分类整理、教学方案的分类整理、分析评估方案的分类整理。教师也可以根据上节给出的个人知识构成的知识地图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整理。相应的工具和手段,在这一阶段的作用非常重要。应该说,所谓知识管理工具软件主要任务就是尽量方便地实现这一步骤。

3.自觉利用

当教师个人大量的、主要由其个人经验构成的隐形知识得到系统地维护与管理后,教师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方便地对其加以利用。例如在新的教学任务中,适当使用老的教学方案等。这样,教师就有时间与精力从事其他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研究中。

4.交流共享

交流共享既是教师展示自己的需要,更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需要。在频繁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个人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私人领地里封闭、陈旧的空间。

上述知识管理的模式,可用知识地图清晰地表示如下。在图三中,我们还给出了各步骤的详细内容。


 

图2 教师个人知识的构成

图3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式

   

四、结语

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一样,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两个最基础的问题——知识构成与管理模式,并使用知识管理技术中的一种有效工具——知识地图,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了描述。期待这些研究能引起国内学界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视,更期待能为教师个人教学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郑兰琴.一种关于“个人发展”的隐性知识结构[J].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

[2] 邓三鸿,金莹,杨建林.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以图书、情报学为例[J].情报学报.2006,25(1).

[3] A. Gómez ,A. Moreno ,J . Pazos ,A. Sierra2Alonso. Knowledge maps: An essential technique for conceptualizaiton. 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 ,Volume :33 , Issue : 2 ,May ,2000. pp.

169190

[4] 陈力行.论个人知识管理[J].情报科学,2005,23(7).

[5] 周福盛, 王嘉毅.论教师个体知识观及其对教师知识管理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 2005,(11)  

[6] Lisa A. Petrides &Thad R. Nodine. KM in education,defining the landscape[M].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March 2003.

[7] MizueKayama & Toshio Okamo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upport in the INTERNET Learning Space[J].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 ICALT) 2001: 273-278.

附:

作者简介:彭文辉,副教授,博士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430079)。

杨宗凯,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联系人 :彭文辉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430079

电子信箱、电话: pzyao@sina.com   027-67867597 , 1397137467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