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人口亮红灯:劳动力“绝对过剩”

 胡琳柟 2006-09-06
重庆人口亮红灯:劳动力“绝对过剩”

 

 


  “在人口的种种问题当中,当前最为重要,最紧迫的,仍是控制总量。否则,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8月30日,谈起当前重庆的人口形势,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蒲奇军称。
  近日,《重庆市人口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完成。这项调研启动于去年11月,由重庆市社科院和市计生委合作进行。据悉,这份研究成果将成为下一步制定《重庆人口年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参考。
  
  拐点:2020年
  2005年,陆续有纺织企业反映,招农民工困难,甚至出现争农民工的现象。有关人士据此断定,重庆将在一二十年后出现劳动力短缺,并提出重庆长期偏严的生育政策,应有所松动。
  但此次调研的结论显然对上述论断给予了坚决的否定。
  调研课题组认为,“民工荒”的根源在于企业待遇差、工作环境不稳定;相反,人口就业压力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绝对过剩”,未来任何幅度的人口增加都只会增加这种压力。他们的结论是,应坚持现有的适度偏严的生育政策,否则,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据2005年重庆统计年鉴,至2004年末,重庆市户籍人口为3144.23万人,每平方公里336人,另每年有400万左右外流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约为2771万人。常住人口的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相比,为最高。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环境状况,课题组认为,重庆2005年的理想人口约为1780万,到2020年,为1870万。现有人口数量,显然远高于这个目标。
  课题组预测,虽然持续低增,但由于人口基数大,重庆人口要在2020年才出现拐点,届时户籍人口为3288万,此后缓慢下降。
  随着经济发展,重庆将在2020年以后成为人口净流入区域,常住人口上升,总数量与户籍人口相差150至500万,离理想目标亦很远。
  庞大的人口带来最明显的负担就是巨大的就业压力。据统计,2004年末,重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达71.53%,数量达到2259万,劳动力总量处于“绝对过剩”状态。
  
  15年“人口红利期”
  需要指出的是,重庆未来15年都处于“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由增长到下降的转型期,大规模老龄化尚未出现,少儿人口比重小,社会总抚养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发展经济黄金时期。
  据课题组测算,在2020年之前,重庆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在2000万人以上,占总人口比例高于65%。他们将为社会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红利”,即使到2050年,这个比例也处于60%。
  但未来15年也是重庆就业矛盾最尖锐、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如何分享“红利”,成为巨大挑战。
  据该市统计局2005年鉴,2004末年全市登记失业率为4.12%,与专家测算的失业率警戒线5%已相当接近,而社会供给却十分有限。据统计,2000至2004年,全市就业人数年均增长5万人,仅2005年的劳动供需缺口就达565万。
  蒲奇军称,这主要是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以资本、技术密集性为特征的产业逐步取代过去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GDP虽然能够持续增长,但这些产业提供的劳动岗位非常有限。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随着东部产业升级换代,一些低端产业或关闭或转移至中、西部,将带来大量原在东部打工的西部人口回流,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对此,课题组提出的对策是,应注意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加快非公制经济发展。据重庆市劳动局统计,重庆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有70%由非公有制企业吸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