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讨会专家发言:DV中国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吕尚伟

 leg8nd 2006-10-13

  发言精选:中国国家地理研究中心有一个博士,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课题,他当时把中国50部的纪录片带到英国做研究,他邀请了包括英国、美国的一些专家,给这些人作对比放映。先放一个默片,只有画面,没有音乐,甚至把字幕也打掉了这样的版本,大家感觉这些来自中国的作品非常好,影像也不错,甚至有些情节,他们觉得非常感动,但是第二次放映的时候,把声音、字幕这些全部打开,打开了之后,他们会觉得,这里面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说的问题。

发言全文


  吕尚伟(DV中国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大家好,刚才来自北师大和传媒大学的两位教授对作品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点评,高老师对于创作方面给了大家很多启发性的东西,但是我注意到刚才邓光辉同学,提了一个问题,非常好。他说:“为什么要拍纪录片,什么样的纪录片才是好的纪录片”,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学生DV纪实作品的大赛。我想这个问题留给身边的杜海滨,他这几年来一直在做DV纪录片,而且在国外也有获奖,我想先请他回答,然后我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杜海滨(评委之一、纪录片创作者):其实你刚才说的时候,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也有感触,比方我们上学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受教育的年龄,会有很多从自己各方面的角度形成的认识,以及对你所碰到的事情的思考。我觉得以前我们只用文字的形式,或者其他的形式、语言的形式把这种思考表达出来,讲述出来,跟周围的几个朋友去交流,或者用文字的形式交流。

  大学生DV纪录片的事情,我觉得现在好在我们多了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什么呢?比方我们可以用DV,同时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只不过不同于以前我们只用文字这种语言的符号表现,我们用了一种影像的符号,把我们的感受集合起来,转达给更多的人,我觉得这个可能是这个时代,因为技术、电视、电影、画面、图片对人的反作用的影响,产生了现在很自然的方式,大家很自然地用影像表达转述自己的欲望。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样的纪录片才是好的纪录片。我上次在川师大的时候,有个学生同样问到这个问题,他说现在他感觉到拍摄纪录片的时候,有很多人是功利的。就是比方为了电影节,或者为了得奖,要去拍纪录片。拍什么题材,要拍穷苦的,边缘的,拍这种东西容易得奖。他当时也是提这样一个问题,他问我怎么看,如果大学生拿起DV拍作品,应该拍什么东西。我觉得我不认同他这种观点,比方一个艺术工作者,或者正在学习艺术理论的学生,我觉得首先起码要建立起来一个艺术良知。这个良知,我觉得其实是在我们读了无数作品和受教育过程当中,我们自然而然形成的东西。在这个底线以上,所有功利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看到。比如你的目的是不是纯的,你的动机是不好的,我可以在你作品当中看到。同时我认为关注这些底层的和边缘的事情和人,我觉得这是在我们以前的大学生作品当中比较少见的,而且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提倡这样的气氛。当然我觉得还有更多的,比如不是很边缘的、很底层的需要关注的人,都是大学生应该去做的。最重要的是因为是DV,所以我觉得有一种自由的趋向,因为机器在你手上受你的控制,你的表达受你自己的控制,实际上我们要表达什么,我们要怎么表达,实际上都是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你可以想,我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我受到什么样的感染,我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同时我们在受教育当中,我们自己自由表达的愿望不能放弃,同时在慢慢成长的过程当中,获得自由表达的力量。

  吕尚伟:杜海滨是自己在做纪录片。所以他更多的是从自己的经验来说。我是一直在做数码影像的媒体和国内的DV相关技术的推广,所以我想从另外的角度说一下与DV大赛相关的话题。

  首先第一点,我想说两个现象。第一,DV技术的片子,实际上到今天,是连小孩子都会拍的,说这句话不是对今天的作者有任何的贬义。举个例子,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有一个同学,他是在今年暑假时候,在河北的一个县城,因为他父亲是一个医生。他拿着一台DV机拍了两个妇女剖腹产的过程,这个片子在自己的学校电视台播出过,被中央电视台的《讲述》看到了,就把这个作品拿过去,编辑成一个节目播出。这个节目的名字叫《感恩的心》。据学校老师介绍,这些中学生看到自己同学拍摄的母亲生孩子的过程,要比老师告诉他你要懂得母亲、你要疼爱母亲、你要珍惜母亲对你的感情,要强一百倍。

  所以这也是今天我们说到的,就是数码影像,说到的DV,特别是家用的几千块钱的DV,就可以获得我们十年前使用的大四三这些设备的影像质量,使得我们捕捉影像,很方便的,随时随地地能够捕捉感动了我们自己的影像,变的非常非常容易了,如果大家再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剪辑成自己的片子,刚才同学提到了40G的硬盘剪700分钟的素材,最后想办法解决掉。DV从技术上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第二点,今天很多同学获奖,我想讲警惕处女作现象。很多同学有用影像表达的欲望。我们希望拿到自己的一台摄像机,拍摄曾经感动我们、曾经我们对他有深刻印象的影像,这是很多人的梦想,所以大家怀着这种梦想,拿起DV拍到了,然后做了出来。但是我见过很多玩DV的朋友,很多时候,他只有一个作品,我们经常说搞电视摄像、电影这一行,不说是创作,只说“干活”,干活是一个什么概念,可能到一个地方去拍,几天不能洗澡,也吃不到什么东西,还非常地艰苦,衣服可能也洗不了。对于大家来讲,要警惕处女作现象,不是说拍了一个东西之后,可能一辈子不再碰DV这个东西。

  我说两点,是因为我刚才听到了大家的介绍,大家都是来自传媒、新闻或者是相关的院校,像一等奖的作者董钧是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大部分都是这些专业的同学。如果现在连小孩子都会拍DV,你想想你未来的从业之路,实际上你的从业之路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如果你不努力学习新的技巧、表达方式的话,很可能会被这些非专业人士替代。

  第二,如果你只有一个处女作,只有一部作品,你在第一部作品当中保持创作的热情,可能一辈子你再做的所有东西,都是一个职务的作品,都是非常水的东西,或者在行当里叫行活,就是我拍这个东西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工资,或者为了我在这个单位混下去。
从这两点来讲,我们传媒专业的学生,在数码影像新的DV相关的拍摄设备非常普及的情况下,遭遇到了更大的危机感。刚才高老师讲了很多非常好的问题,包括画面、声音,如何创作能够让观众记得住的作品,我觉得她讲了很多,我旁敲侧击一下。

  第一关于画面。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中国国家地理研究中心有一个博士,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课题,他当时把中国50部的纪录片带到英国做研究,他邀请了包括英国、美国的一些专家,给这些人作对比放映。先放一个默片,只有画面,没有音乐,甚至把字幕也打掉了这样的版本,大家感觉这些来自中国的作品非常好,影像也不错,甚至有些情节,他们觉得非常感动,但是第二次放映的时候,把声音、字幕这些全部打开,打开了之后,他们会觉得,这里面问题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解说的问题。中国人做纪录片很多的时候,要靠解说去完成整个故事的结构,这种方式,现在看来,不管是创作作品也好,还是把作品拿到国外,放到国际大环境里竞争也好,画面会变成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前一段时间,在云南做的全国纪录片比赛,会选十部作品到明年一月份法国电视节做参选。法国的评委,他看作品,如果你的作品频繁出现采访,一上来就是一个事件,没有事件,只有一个采访,他认为这种作品没有深度,这个事件发生,你再去做回忆性的采访,这个作品就没有感染力了,就完全靠一个讲述,这跟一个播音员讲一个故事,或者听广播是没有太多的区别。大家既然想做DV纪录片,想从事影视传媒这个行业,第一点就是要学会如何用画面讲故事,我想在之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你们老师会给你们这方面的指导。

  第二点就是声音。刚才高老师也提到过声音,我想特别是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将来你去国外参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上次我们做活动的时候,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科技系有一个教授,他提出来,他说我们今天放的片子都很好,但是为什么都是单声道?为什么连立体声都没有?或者这个作品一会儿左声道出声音,一会儿右声道出声音。我们国家的电视播出都是单声道的,但是在欧洲,从9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丽音广播了,所以至少你做的作品是一个立体声的声音。第二现在国外很多的大型纪录片,或者重量级的纪录片,很多都已经做5.1环绕处理。大家通过拿一台DV就可以上街拍素材,拿回来剪辑,但是声音不管对于国内电视台的从业人员来讲,还是对于专业的影视创作来讲都是很薄弱的一环,包括我,我也很怕声音,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声音。我想请在座的各位,能够重视声音的处理。

  第三点我想说一下比较技术的东西。大家现在手里拿的都是DV拍片子。但是现在我们在场的两台摄像机都是HDV的。从去年开始,几个大厂商都推出了高清摄像机。中央台已经在全国开播出了高清的频道,目前在杭州等几个城市试播,明年可能大规模地播出。高清,一方面是个技术趋向,另外一方面高清也有便宜的HDV设备,我们现场这台摄像机的价格大概2万多块,不到3万。这个可能对于很多学生,买190、180,这个价位非常接近,但是高清带给我们的意义并不是价格上的。这里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经常会说纪录片是一种叫雕刻时光,或者有人叫他时间的重量。为什么会这么讲呢?你一个片子,如果没有时间的积累,很可能这个片子会很薄,就是没有重量感。我们一等奖的这个作品,作者董钧介绍说,他前前后后拍了一年的时间,才拍了一部20几分钟的短片,如果完成50分钟的标准的纪录片,实际上花的时间可能会更长。刚才我觉得上海师范大学的桑田老师说得很好,他提到因为时间很短,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当时指导学生拍摄的时候,你们可以没有情节,但是必须要有细节,可能一个月的时候,拍《盲人大学生》的话,一个月肯定不够的,这里面很难发生很多故事,因为没有季节的变化,没有时间的推移。但是他抓住了细节的东西。这是非常讨巧的方式。但是对于一部真正有重量感的纪录片,需要时间的磨砺,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现在一个纪录片跨度四五年,或者五六年,或者更长的话,都是有可能的。今天可能HDV或者高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新的东西,但是今年一个作品,到五年后才能完成的话,但是五年之后,标清的东西,不管播出也好,到国外交流也好,都可能成为一个障碍,就是格式上的障碍,到那个时候,可能有大量的高清频道的出现。我想大家如果有志于DV纪录片的创作的话,从现在开始,包括你去做一些大的选题的时候,要对技术规格敏感一些。比如你预测到这个作品可能会拍两三年的话,我建议大家在拍摄的时候,是不是要选择HDV的格式,或者是高清的格式。我大概就讲这几点,因为大家都是学传媒专业的,技术上的或者专业上的东西,我想你们的老师会给你更多的东西。我只是从这几点经验,给大家一些旁敲侧击。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