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需要对教师考核吗? 一次关于教师评价讨论的记录 讨论话题: 您对目前的考核满意吗? 您认为目前的考核能够表达您的工作状态吗? 您的建设性建议是什么? 参与人员: A:在学校中经常考核优秀的专任教师 B:在学校考核中经常称职的考试学科的一线教师 C:曾经有过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考核经历的考试学科的一线教师 D:曾经在油田和地方参加过考核的非考试学科的一线教师 主持人: 山东东营 齐人喻之 核心观点: A:目前的考核是一种教师工作的量化,量化的内容并不客观,掺杂了许多人为的因素。 论据:教师考核中有民主评议项如政治思想,从目前的真实情况看,人际关系决定着政治思想分的高低;不能量化的指标就不应该也不能量化,一个政治思想项得9.8分和得9.2分诊的能反映实际吗?即使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如教学常规和考试成绩,真的就能反映客观情况吗? B:目前的考核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考核,现实情况情况决定了考核内容和指标,存在就有合理性。对目前的考核满意度达60%。 论据: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总要有一种考核办法,非彼即此。就目前的工作状况而言,督促是必要的,考核是一种督促,因此考核有存在的合理性。否则,还有什么办法更好呢? C:目前的考核是打击大多人积极性的考核。即使考核优秀的人,也有相当一部分对考核不满。 论据:不管在油田还是在地方,自己工作尽心尽力,自我感觉工作能力还行,当被考核优秀的时候,认为考核能够体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当被考核成称职时,就感觉不行了,特别是发现有些考核项目和指标中人为的因素多时,就觉着不合理了。为什么考核优秀时还对考核本身不满呢,因为我看到考核要排队,要打分,竞争太激烈,太残酷,打击了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 D:当考核过多关注教学成绩时,教学成绩本身不能即时体现一个教师的工作水平;目前的学校工作不能够给教师均等的机会,竞争存在不公平。 论据:当我在农村工作时,当地教委根据上级考核政策制定适合本地的考核方案,基本上从教学成绩、教研教改、教学常规、工作量和民主评议项目来考核教师。广大教师虽然不愿意凭教学成绩来决定考核的优劣,因为教学成绩的显现不是即时的,是相对滞后的,否则就是杀鸡取卵;更不愿意教研教改,因为自己的水平有限,写论文、进行实验项目勉为其难。如果你要考核他能力所不能及的,就会出像造假论文假著作等现象。在无可奈何之下老师们还是会去选择相对容易比较和操作的教学成绩。至于工作量和民主评议,根本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事情,那是领导安排和人际关系所决定的。在一些考核项目上比如评优、教师学生外出比赛等可以体现工作水平的内容,这些机会不会均等而且只能是少部分人的作为,难免会挫伤多数人的积极性。我建议当机会不均等时,应该缩小因机会带来的差距。 思考风暴: 管理者总是有理的,考核制度是由管理者制定并用来约束和导向教师行为的。 考核要给教师划分等级和排序,使用一把尺子不合适。 政治思想的考核基本是人际关系的考核。 教学常规所谓的过程管理也是阶段性的结果管理。 工作是个量,量分大小;工作的无序和突发随意造成了工作量的考核难度。 非考试学科和考试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比较评价。 人是有惰性的,不用考核也得有其他办法来激励和督促。 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弊相衡取其小。 给教师一个自我发展的纵向评价而不是横向的群体中评价。 新课改中学生的评价应该对教师评价有所借鉴。 深度思考: 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现在的考核内容和方式真的是激励与鞭策的内容和方式吗? 当我们对目前的考核表示不满意的时候,考核改革的最终是取消考核还是改变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专家提醒: 绝对标准法是指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评价办法。工作分析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非常详细的工作描述和实施规范,而这些描述和实施规范使员工想取得好的绩效所必须满足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将每个员工的工作表现同某个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而不是将它同其他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比较。最常用的有检查表法、评述法、关键事件法和行为锚定法。 以结果为取向的方法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强调工作结果的评价,不会考虑员工的个性和在职表现。比较常用的有目标设定法,该方法通常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其一是在评价过程中,上级同下属一起讨论工作目标;其二是上级和下属一起将当初设定的目标同员工如今的工作绩效结合起来,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