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一方面,人们把高等学校看成是专业人才的“成品车间”,把高校的学术水平看成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对高校教师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学科的专业性客观上要求教师有更精深而广博的知识,因而人们对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敬重,对高校教师的工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高校教师自身由于感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厚望,也往往会不顾生活的清苦、任务的繁重而努力工作。 高等学校教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军的一支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教育大军的中坚力量之一,是人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宝贵遗产的继承者、传播者、新知识新文化的创造者,是教育目标的组织实施者,是专门人才的培养者。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艰巨任务。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委托,肩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和开展社会服务等职责,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广泛的重要作用,对社会的进步、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的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没有知识、没有知识分子、没有高等学校教师、没有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高校教师的教育地位
我们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活动的调节、对教育影响的控制、对教育手段的改造等都体现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教师决定着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成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 高校教师在教育中同样处于主导者的地位。高等学校教学的全部过程,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到课堂讲授、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全部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和实施,都是教师在起主导作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从选择科研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工作,到科研成果的总结和鉴定,都是依靠教师或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就是说,在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教师同样起着主导作用。在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具有学校其他人员(包括政工人员)起不到的特殊作用。教师同学生接触时间最多,范围最广,无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和学生接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书育人、培养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三、高校教师的作用 1、高校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高校教师通过知识的传递培养着人的劳动能力 ![]() 2、 高校教师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高校教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繁荣 高校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推动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3、高校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引路人 高校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指导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高校教师通过自身的品行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进步 当然,肯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否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正是构成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另一个侧面。 四、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
教学-科研说: 教学-科研-服务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高等学校一般应有三个基本职能;第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第二发展科学;第三直接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要实现这三个职能 主要依靠广大教师。 教学-科研-服务-管理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现代高校教师不仅要从事教学和科研等传统的工作,有服务社会的意识,而且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参与学校管理是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