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是否一如基金公司所宣称或是刻意回避的那样--规模和收益率没有必然的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特意做了一番比较研究。时段选取了从2005.11.15(上证收盘指数:1087点)到2006.06.01(上证收盘指数:1684点),这段上涨近60%的牛市行情。选取牛市最有说服力,如果研究熊市中的表现,基金公司还有大市疲软净值难做为借口的话,那么牛市大盘提振,净值还做不上去的话,就毫无理由可寻了。 研究对象选取了2004年前两个季度基金发行小高潮时诞生的一批“大块头”股票基金(如,嘉实服务[首发90亿]、中兴经典配置[首发120亿]、华宝多策略[首发52亿]、德盛小盘[首发83亿]、申万巴黎盛利精选[首发68亿],考虑到这些“大块头”自成立以来规模一直递减,所以选择研究它们应该比较有说服力)和现今列净值增长位列排行榜前列的一批股票基金(如,景顺内需、广发小盘、中国优势、易方达积极成长、上投阿尔法、易方达策略成长)。 先看曾经的“大块头”们的表现(按收益率排序)。 基金名称 现存份额 收益率排名 华宝多策略 18亿 58.61% 可以看出业绩表现基本和规模反相关。嘉实服务的表现最说明问题,这个基金是同类规模最大的,配备的是双基金经理,两个基金经理也非无名之辈,嘉实的管理水平也不低,但业绩是同期发行的“大块头”基金里面最差的。如果把同期发行同样“大块头”的基金--银河银泰(首发60亿,现存23亿)包括进来一起排名的话,它的业绩(56.50%)甚至还比中信经典配置还好!可怜的嘉实服务,一个股票基金的收益还比不过一个股债平衡型基金。这充分说明了基金规模对业绩的影响。
再看看“小块头”中佼佼者的表现吧(选取收益率总排名前十的基金,按收益率排序)。 基金名称 现存份额 收益率排名 景顺内需 11亿 1(99.27%) 可以看出创造好成绩的,最大的规模都不超过20个亿,成绩特别好的基本都在10亿上下。如果把排名扩大到前二十甚至是前三十,规模都鲜有超过20亿的(仅有华安创新是22亿)。而且前三十中,规模甚至在5亿上下的也比比皆是。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业绩的确和规模相关。规模小的比规模大的业绩更好。 我个人感觉,基金规模在10~15亿左右是业绩比较持续、容易出成绩的规模(当然也和管理者的水平有关),最好不要超过20亿,极限是30亿。至于,小规模(低于5亿)的基金能不能买?我看也是可以买的,不过买之前要了解基金的历史业绩、基金经理的水平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整体水平。 想想广发的新基金,发了180多亿,如此之大的规模,我对其将来业绩表示悲观。当然如果身处牛市,净值总还是上涨的,比04年的前辈们脸上有光些。但是和小规模基金比起来。净值上涨的速度,就如蜗牛和兔子跑起来的差别。还有,易方达新发的基金,规模估计也不小,同样表示悲观。我是不会去买的了,尽管我非常认可易方达的管理水平。但饶是你水平通天,当面对这样大的一个规模时,还是没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