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啦!考试啦!马上就要考试了,这几天复习特来状态,真是兴趣决定一切,在理想与兴趣面前,一切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踏踏实实的坐一上午甚至是一天,认认真真地复习,这似乎是高中时的感觉,现在又回来啦!哈哈哈,这两天大家见面难免会问复习得情况,我常用“激战正酣”形容现在的状态,虽然没有当年那样酣畅淋漓,但也不差几许。 某位哲人说过一句话,在这儿套用一下:我左手拿刀,右手拿叉,把考试慢慢享用!(原话是把生活慢慢享用,特牛!!)就是感觉这句话特牛,我才不管不顾的把牛皮吹起来,至于最终考试结果怎样,明年再说.......
下面是我这几天复习时冒出的一些想法,还是那个原则:只记述灵感的过程,不管它是否正确,一切让时间去检验。
搜索算法之线性规划
web2.0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到了以人为中心,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技术,甚至有些是几年前就出现过的一些技术,问题关键就在其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思想,web2.0是关于如何设计和构建web软件的有力思考方法,而并不一定是最先进技术才能带来最大变革。
这其中搜索引擎最能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输入关键词,最终获取相关的、最想得到的信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产生、获取以及合理利用成为整个信息时代的基本构架。搜索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的手段,其能以最简单的操作得到最人性化、最丰富,直至最符合需要的结果。无论是综合搜索的百度、Google、搜狗、有道........还是门类搜索里的搜房、营养搜索、导航搜索....甚至是站内搜索、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查找,可以这样说:互联网上搜索无处不在!而随着3G、WiFi的进一步发展,无线搜索也将显示强大的力量,最终,搜索必将扩展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宣称Google时代已经到来,而其也必将取代微软时代。
搜索的原理(算法)、搜索的现实状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这些我都考虑过,限于自己的能力,只能结合一点书本知识,加上一些经验,能说多少是多少,能说多深是多深。本文重点是谈搜索算法,但是我想先把搜索未来的发展提出来,这个应该是有必要的。
在《Web2.0社交体验》里作者提到:未来的搜索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我自己发明了一个词“残影搜索”,就是说计算机会模拟人脑,分析出你最想得到信息的模糊概念,当你向搜索引擎输入一段关键字信息时,智能化的搜索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在数以万计的信息里找到你的个人信息、你的喜好、人际关系网、最近浏览过的网页、接受过的服务.....接下来搜索引擎会利用各种算法模拟你头脑中的逻辑思路,确定你给出那段信息的意图和想要得到的最佳答案。这个其实就是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的思维,听起来挺科幻的,实际上Google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很明显,这样的搜索引擎越智能,获取你的个人信息(以合法的方式)越多,算法越优越,最终结果就越精确。
怎样才能使搜索更智能化?举个例子:Web2.0迅猛发展,每个人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写博客产生文字信息,上传产生图片信息、视频信息.......,这些巨量的信息不仅是对记录存储方式的严峻考验,对信息获取——搜索也是如此。在这巨量信息的检索中,倘若有卓越的算法支撑,智能化搜索就不会只存在于幻想中。所以,问题答案出来了:要想使搜索智能,算法就要优越,提出本文中心——搜索的原理(算法)。在Google黑板报上,大虾们正在连载关于搜索算法的系列文章《数学之美》 ,应该是到了第十八期,我呢,连小虾都不算,但是有些感想也说它两句。好了,好了,我也够唠叨的,做了这么多铺垫,接下就详细叙述:
线性规划是计算机算法的一种方法,简单的讲:线性规划追求的是结构效益,调整结构以得出最优解。其解决两类问题:一种是资源限制量一定,要产生最大的效益;一种是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完成一定的任务量。而线性规划的一个性质——确定性,Aij投入产出系数、Bi资源限定量、Cj效益系数,三者一旦确定,有无最优解就已经确定,有最优解时最优解确定。哲学上讲事物因果 ,前因确定了,跟着的后果必然确定。在搜索里,你输入了关键字信息,就必将会有最佳答案(也就是你最想获得的搜索结果)存在,它只是在某个地方等着你。这样问题又出来了,怎么才能找到这个结果?
线性规划我只学了单纯性解法,有个基本思路:
一、分析实际问题,确定其是否符合线性规划的性质。
二、符合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构造出方程,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
三、将实际问题标准化,一般方程变形成标准方程。
四、用单纯性解法对标准化后的方程求解。
单纯性解法的程序思路是:1、读入标准化后的原始数据,建立初始单纯形表。
2、在初始表中确定引入基,引出基,在由引入基、引出确定主元。
3、围绕主元进行初始表的变换,得出一表、二表....直至得出结论。
4、结论可能无最优解(NO Boundary),或是有最优解并得出解。
这些好像与搜索不挨着,人会说:哪跟哪啊?废话连篇。举个例子:营养搜索,根据人的需要(比如肥胖),确定最佳营养搭配,当你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减肥”时,就会有这样的分析:食谱要在满足人正常营养的限制条件下(即每天摄入的热量、盐分、微量元素.......是个定值),使你的脂肪积累最少,有点以最小消耗获取一定量任务的意思吧!你按下搜索键,很快就会出来结果,但这是需要计算机背后算法支持的(有时是经验支持)。也许这个例子不合适,谁让我是菜鸟,这个例子并不一定像我所讲,了解了具体情况后接下来我会再详细说一说。(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