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樱花与牡丹

 春雨 2007-01-29

西园寺 一晃 朝日新闻

上上次的栏目中,王京和五十川就樱花畅谈了各自的感受。今天是4月15日了,东京的樱花已经开始凋零,到处落“樱”缤纷。

欣赏着怒放的染井吉野樱花直欲把世间的不景气吹得云飞雾散似的艳姿,我想起了在北京曾经和朋友进行的一场关于花的清谈。

从中学三年到大学毕业,我在北京住了十年。当时的中国,政治运动不断,经济也极为困难。而且,正值东西方冷战,每天都很紧张。但是,学生们还是以自己的方式享受着生活。当时的中国与海外几乎没有交流,可周围的同学对外国的情况知道得并不少,也知道日本人喜欢樱花。







在北京大学上学的一个春天,一天,一位同学向我提起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日本人其实就是樱花嘛,国民性也好,思维方式也好,简直就是樱花式的。如果用花来比喻中国人的话,你说用什么花好?”我们就“花与国民性”展开了热烈的议论。

依他说,日本人是樱,中国人是牡丹。樱花开得快谢得也快,一起开放,一起凋谢。花谢的样子非常美丽。一朵一朵的樱花单看时没有什么特征,不怎么显眼,可是,如果是一棵樱花树、一片樱花林,其华丽和气势能够压倒一切。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属于集团主义,注重纪律,不脱离集体。具体到每个个人,没有什么个性,可是集合起来,就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相反,中国人个性较强,不太喜欢集体行动。倾向独创,不愿与他人雷同。牡丹花即使同处一株,花期不同,花形花色彼此微妙区别,相互竞艳。因此,牡丹更像是中国人。

的确,一般来说,日本人不太强调自我,不善论辩。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好辩是有定评的。 “中国的领导人太难当了,要把几亿充满个性的人拢到一起。”同学说这话时的音容笑貌,至今难忘。

随着时代进步和世代交替,属“樱”的日本人也在变化。比如说,公司是个大集体,有很多“公司人”为了这个集体,到了可以牺牲个人和家庭,为公司粉身碎骨工作的程度。休个公休日,都要感到有点说不出来的内疚。现在的年轻职员则不同,不愿意受组织束缚,公休日作为自己的权利,堂堂正正地享受。以前公司每年要搞一、两次集体旅行,现在也不怎么搞了,因为年轻人不太喜欢。理由是,旅行应该是个人或者是同合得来的朋友一起去的,个人的时间不希望公司支配。另外,公开坚持自己主张的人也多起来了。我认为这不是坏事,当然同时也要承认,有些上点年纪的人对此多少有些不快也是事实。这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应该说是一种代沟吧。

属“牡丹”的中国现在如何?我听说,已经到了出现“新人类”的程度,不同世代之间想法和习惯的差异,同样也是越来越大。

绚烂的中华文明哺育的中国人,受中华文明极大影响的日本人。然而,年轻的一代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身置国际化浪潮的席卷之中,各种文化必然对他们产生影响。新中国人和新日本人也就由此诞生。

不管时代怎样变化,世代怎样变化,我殷切希望,“樱花”和“牡丹”能够继承各自的好传统,世世代代,友好相处。因为,日中的友好与合作是亚洲和平与安定的基础。

西园寺 一晃 (朝日新闻)

牡丹樱花缘

关于花与国民性,西园寺先生的见解很有独到之处。细细想来,以樱花比喻日本人、牡丹比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虽难说十分吻合,却也不算勉强。

在我的故乡山东青岛,也有许多樱花,都是远道的来客。德国的西洋樱,日本的东洋樱,在这里争奇斗艳。青岛的季节比东京略晚,春末夏初,东京的樱花早已开过,故乡的樱花却是盛开时节。“五一节”前后,几天休假,给人们提供了极好的赏樱时机。

如果说樱花是“进口”花,那牡丹就是中国原产了。牡丹以山东菏泽和河南的洛阳为多。从西园寺先生到访的济南,西去三个小时就是菏泽。花开时节,一望无际,天南海北的游客摩肩接踵,盛开的牡丹给人们带来了忘情的欢乐。牡丹娇艳却生于僻乡,但承杨贵妃的宠爱,加之文人墨客的鼓吹,富贵有加,早早赢得花王的桂冠。

然而,成就她们的杨贵妃却是红颜薄命,留下了一个美丽而凄惨的故事。

留学日本时,没有想到,居然听到了这个故事在日本的下篇。名古屋的热田神宫,一所千年神社,流传着杨贵妃在此与牡丹相伴的美谈。据说,多情的皇帝避开人的耳目,偷偷将贵妃送到了遥远的扶桑,贵妃在这里伴着牡丹渡过了寂寞的一生…… 。这个贵妃东渡扶桑的传说,给人们在遗憾中留下了些许安慰。

时代是发展的,正如先生所说,无论是社会,还是人,都会有不小的变化。如果说,有一点不会变的,大概就是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中国人对牡丹的钟情吧。就在前两天,我们收到来自日本冲绳某高中的一封来信,询问牡丹的栽培方法。他们和中国的学校结成姐妹校,他们送去了樱花,对方回赠的是牡丹种子。他们一心要把这牡丹栽培成功,因为没有经验,特来信询问从种子开始的培育方法。

很愿意为这象征交流和理解的樱花、牡丹祝福,希望她们能够生根,发芽,开花。实际上,中国各地已有很多樱花树林,欣赏樱花早已成为中国人春天的一大盛事,而日本人也同样喜爱牡丹。相信今后,中国的樱树会越栽越多,日本的牡丹也越开越旺,这种樱花和牡丹的交流,将在中日人民相互交往的历史上,留下一个牡丹樱花缘的佳话,甚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两国人民的“国民性”吧。

顺便一提的是,第十八届国际洛阳牡丹节刚好于今天(四月十五日)开幕。西园寺先生有些时间没有来中国了吧?如能抽出时间,不妨忙里偷闲地来荷泽和洛阳走走,观赏一下牡丹的风采。 徐志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