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囊创业的年轻人 - 邹剑宇 - 新浪BLOG

 smithereens135 2007-01-30
2006是让人激动的网络2.0生活年,无数个被美国《时代》周刊点名所指的“你”一年里都兴高采烈的,这股乐观的情绪和美国少数几个web2.0网站被巨资收购后形成的个人财富一起雀跃着,2006年底美满得让人陶醉,“让它留一留吧!”

在中国,前几波海归+VC创业的故事之后,web2.0网站带来了草根的机会,网民自主的时代好象理应由网民当家,创业成了一个忍不住、也按不住的事情。一批信奉YouTubeMySpaceDigg神话的年轻人也相信自己的力量,梦想着一个小主意变成一个大事件,把自己的钱砸了进去,没有人对他们说:“小伙子,你留着点……”

把自己几年工作的几万、几十万元所得,倾囊投入一个创业项目,这是笔可能一去不回的钱吗?几年前,几个IT业内“比我更老的老头”对我私囊相授说:“千万别拿自己的钱去做……”

“我担心自己被公司塑造得太多了。”张锐辞职创业时这么说。26岁的张锐一年多前离开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部门,而他在香港的同事,还过着周末租游艇出海、与他们的富豪客户类似的生活。他在公司里一顿午餐的补助几百元,而他怕自己养成一个花钱的习惯。1998年,张锐作为广东省的文科状元考入北大,一直是同龄人当中的领跑者,2004年硕士毕业后直接去了摩根伦敦分部,月薪超过6000美元,加上补助、奖金等,年收入约百万人民币。

因此张锐的创业启动金有80万,三个伙伴中他承担了大部分的投入。

从网易辞职的黄渊、李明顺与张锐几乎同时开始创业,他们分别拿出了在网易工作的收入积蓄、50万和30万元,黄渊多拿了20万是因为他比李明顺在网易多做了两年。从TOM辞职的中展创业只有5万元。张锐要做一个事件分享互动网站,黄源要做一个图片分享网站,李明顺要做一个在线广告交易平台,中展想做一个校园传播网。

四人都不超过30岁,之前都没有过独立经营公司的经验,没有经历过类似的培训,在决定创业之后也没有找到天使基金出启动资金。因此他们承担了来自项目开发和日常运转资金两方面的双倍压力,他们个人的劳动和平生第一笔积蓄都面临颗粒无收的风险。

这么难的事情都有人要去做?算起来,他们是用自己仅有的钱和唯一的项目,和风险投资公司冒一样的风险,投资公司允许低于百分之十的成功率,而他们呢?因为他们要做的生意短时间内几乎无法赢利,所以在自己的钱花完之前找到一个投资方成为最紧要的事情,四个人的资金衔接方式都不相同。

现在张锐最向往的,是土豆网的创始人王微能说出:“5年内,土豆不用考虑盈利的事情。”当然他最佩服的还是周鸿祎,因为周鸿祎凭一个计划书就可以拿到投资。有了充裕的资金,才能实现遥远的理想,张锐的理想那么完美而遥远,他的网站把城市生活里消费和社交的事件作为关键词,让人交流、聚会,网站精致而充满情调,却不晓得怎么赚钱。

从投资银行出来,应该比其他创业者更有途径。但是张锐在摩根工作时间两年不到,个人资历和工作阅历到没涉及到互联网创业,辞职后他拿了一份项目计划书见了一轮风险投资商,“他们听不懂,不理解我的网站是个什么模式。”张锐说,他见到的VC都在寻找在美国已经被投资界认可的商业模式的中国版,“见到一个新的模式,他们一点都不兴奋。”终于有一个愿意投资的,付款方式却无法让人接受:每一笔款项都要经过投资人的批准,张锐无法接受,他认为创业者要对项目负责。

尽管如此,张锐还塌塌实实地在一栋商住楼里和他的7个同事干着,年后公司就将有12个人了。即使公司万一资金困难,张锐还有一些有钱的前同事和上司,以稀释公司1-2%股份的代价迅速从他们手中融到5-10万美元,“他们愿意帮助我,也相信我,即使公司失败,也能把钱还上。”

在国内寻找VC未果,张锐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个美国的投资人,对方曾经在美国投入过和张锐类似的项目,张锐的工作履历和语言能力派上用场了。而在国内、网络业内,张锐举目无故人,他想去认识“Keso”,一个著名的IT评论家,个人博客的一篇文章就能带来流量。

黄渊和张锐一样坚持,他的图片网站还在运营着,不过调整了当初创立时的方向。

2005年底,传言3G牌照马上就要颁发,黄渊设想未来的手机需要大量的图片,于是开设了一个为移动手机移动图片博客服务的网站。这个想法得到一些无线服务供应商的认同,深圳华为公司的3G手机部门也来谈过,黄渊的网站有可能直接捆绑到手机上了。这些合作如果实现就意味着一些现成的收入和稳定的渠道,面对投资商有了很好的谈判条件。但是3G牌照发放顺延了数年,把业务不能落地的黄渊挂在空中,不得已网站从面对未来的3G服务转向了数码相机、图片处理,“我们和大公司不能比,缺少资源,要随时能转向、随时能提速。”黄渊说,创业资金将告罄,他说公司今年上半年要找到一些生存下去的业务。黄渊要找的投资人不但要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能把他现有的产品带入一个市场。

李明顺的钱比黄渊先耗尽,所以他先走了另外一条路。同样是看到小网站大量崛起,李明顺看到了分销网络广告的市场,他的网络平台帮助广告商在分散的流量中寻找合适的发布方式。另外有一家软件公司,李明顺的朋友经营着,以低价甚至是免费的方式把公司的开发的社区软件推广到中国众多的网站中,最终的目的和李明顺一样:在这些网站上卖广告。两人都分别去见了若干风险投资公司之后,朋友的公司拿到了红杉投资的数百万美元,李明顺关了自己的网站,到朋友公司做了副总。不过他的说话内容、谈论的业务和自己的公司十分类似,创业过程变成了好的职业履历。

只有5万元起家的中展看起来状况最好。因为没有资金,中展号称是校园媒体公司,实际上他既不做媒体也不做网站,但是他进入了目前网络业争夺最热门的学校领域,就像传统广告公司一样整合学校传播资源也能做出不少生意,2006年公司有近700万元的营业额。

投资人是在中展只剩下8000元时找上门来的。事后中展想起来,再需要2个月,他的业务就能周转开,投资人带来了700万元很多还在帐上呆着。投资人并没有以中展原来的公司为基础,而是新开一家公司,中展拿着自己的公司入股。这样中展就从一个老板变成了占股10%多一点的小股东,但是他个人并没有因为股份减少而“套现”。

张锐还努力在投资人面前讨价还价;中展让自己的创业坚持下来,不过业务下一步如何要看大股东的意思了;他们俩都还属于幸运者,黄渊和李明顺的创业价格沉重。网络创业的矛盾就在这里,谁都想先找钱再创业,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凭什么证明自己能成功呢?而更多的创业者,则以为自己是跟脑子里的那个想法、而不是跟钱在博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