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外患内争 广电力推手机电视标准前景迷离

 蜀中流氓 2007-02-26
面对外患内争 广电力推手机电视标准前景迷离
IT时代周刊 | 产业 | 出处:原创-IT| 2007年02月25日 19:52 | 阅读 89 次
        

原发于<IT时代周刊> 总第121期2007年2月5日
本文属于《IT时代周刊》,浏览更多:http://www.

  手机电视标准的问世,在短暂的风光之后便引来了无数的争议。先是国外企业抨击该标准涉嫌抄袭,接着国内电信部门也开始发飙
 
 

  2006年12月11日,中央电视台内,耀眼的镁光灯下,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和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标志着电信两大巨头和央视联合推出手机电视业务的合作正式开始。
  此时,距离广电11月1日推出的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简称CMMB)行业标准仅有1个多月。
  耐人寻味的是,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以及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双双出现在移动、联通和央视的签约现场。这不禁让台下的媒体心里嘀咕:广电对于采用电信系传输手段的手机电视到底是什么态度?
  “事情还不止这样。”知情人士说,“举行完签约仪式后。王建宙经人介绍认识了广电总局CMMB标准的负责人,当时王建宙对广电的该负责人说了一句‘我们中国移动一定大力支持广电的工作,对于CMMB标准我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广电系和电信系之间对于手机电视标准表现出的态度,暧昧得让外界看不清楚。而除开这个需要考量广电智力的因素外,广电总局对西方媒体怀疑CMMB剽窃欧洲标准的猜测更是烦恼异常。 为此,广电总局在2006年12月25日发布了一份声明进行澄清,从时间和技术两方面进行了解释。而在国内,电信部门也开始对这一手机电视标准发飙。
  接二连三的麻烦事让广电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手机电视标准能否顺利实施?
外患骚扰
  广电总局这段时间过得不舒坦。
  2006年12月12日,美国媒体发表了《中国移动电视规范类似欧洲DVB-SH》的报道。同时传出阿尔卡特-朗讯移动广播部门总裁奥立佛·科斯特和欧洲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论坛移动电视业务主席博斯科·费尔南德斯称中国广电的手机电视标准与欧洲手机电视标准类似的言论。顿时,在业界引发了广电标准是否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甚至质疑被怀疑为剽窃欧洲标准。
  “网络上这样的文章是阿尔卡特打电话告诉我们的,他们还为这件事情专门给我们发了函解释,这件事情问题的源头在美国的《EE Times》。”广电总局CMMB工作组内部人士这样解释关于阿尔卡特认为广电标准抄袭的事情。
  在堆满了书的办公桌上,《IT时代周刊》记者在广电总局科技司看到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发来的商洽函,内容是对此次事件的解释:“CMMB在本质上与我们所从事的内容十分接近”的中文翻译并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奥立佛·科斯特先生的本意。并表示:作为国资委下属的重点企业,一贯支持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发展并参与其中。
  据本刊消息,广电部门介绍,STIMI方案是基于TIMI方案发展演变而成的。2005年中期即确定在移动多媒体广播领域采用卫星覆盖为主、地面增补为辅的CMMB系统架构。同时在2005年,阿尔卡特与STIMI工作组进行过接触,当时阿尔卡特的方案与现在大相径庭,使用了“TDM+OFDM”的方案。在与广电部门进行交流之后,对广电的标准进行了评估,同时对自己的方案作了修改,完成了现在的标准设计思路,所以才会有两者大体思路相似的情况出现。
  “在3G标准上,为什么中国最终还是选择了TD-SCDMA,因为中国在这个标准上拥有一部分的专利,这样在谈判中才不会丧失主动权。”CMMB工作组内部人士说。
  标准已经成为商战中的最高竞争手段,由于缺少标准,中国公司每年缴纳的巨额专利费用让国外公司尝到了甜头。正因为如此,稍早发展手机电视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拼命推销本国或者本地区的标准。在2006年上半年,为推广韩国手机电视T-DMB模式,韩国通信研究院专门在北京设立了一个组织,主要负责其标准在中国的推广,而上海文广旗下的东方明珠和成都移动数字电视等企业大都采用了这一标准。
“我想这是因为中国信息领域出现了绝对领先的技术专利触痛了他们,因而别有用心。”CMMB工作组内部人士说。
  对此,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手机电视技术工作组组长孟斐告诉《IT时代周刊》,类似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本质的区别,发表这样的文章的确有混淆视听之意。
内院起火
  处理完了外部的争端,在家里面对咄咄逼人的电信系,广电也没有省心。
  2007年1月8日下午,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A座16层,北京新岸线公司,负责制定手机标准的工作组在紧张地开会,一直忙碌到晚上。对于正在申报中的手机电视标准,负责人三缄其口。作为代表信产部的手机电视标准,北京新岸线提交的T-MMB格外受关注。
  手机电视的主导权,是广电和电信都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
  在目前的体制下,两大部门争论的基本点是手机电视的定位问题。广电部门认为,手机电视被称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之后的第5媒体形式,手机电视是新媒体,不是电信的增值业务,这应当属于广电管辖的范围。对此,在2006年9月举办的“中国百名IT青年精英论坛”上,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这样问,“在手机上看电视,你说它是属于电视业务还是电信业务?”
  这一认识上难以统一,也难怪在广电的标准推出后,电信部门颇为不服。“让广电一家独吃这块‘蛋糕’是不可能的,信产部不会放弃。”一位接近信产部的权威专家对《IT时代周刊》表示。
  知情人士向《IT时代周刊》透露,广电和电信之间的态度很难说清楚,说相互对立,但私下的沟通也很多。有一次,信产部方面出头,一些主管官员组织包括几大运营商在内的电信企业一起在北京南粤园宾馆就广电提出的方案进行过商谈,当时大家对这个方案都认识得比较清楚,认为具有可行性。同时信产部的一些官员非正式表态“应该加快步伐。”可以说对广电的标准是比较支持的。但是在广电将这个标准正式推出之际,他们的态度忽然又发生了变化,“提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借口,做了些小动作阻挠方案进行。”
  电信这样的态度,也难怪在采访中,广电的内部人士会表现得气愤,“电信不能强势惯了,就抱着强势思维不放。广电并不是就离不开电信。”广电方面能放出这样的话,也并不是没有依据。 据广电部门对将来开通手机电视后可能的业务需求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开通手机电视,人们最多的需求发生在点播,而点播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不能实时收看,通过提供的存储功能,先把节目存下来,等方便时再播放。这种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互动,但却实际上解决了人们进行互动的目的,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的费用要远远低于用户通过电信流量方式进行的点播。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广电标准交互性差的缺点。
  对于广电总局突袭猛进,誓把CMMB捧成国标的劲头,不买账的电信部门一点都不感到忧虑。上述接近信产部的权威专家表示,即使广电的标准真的成为国标也不会怎样,关键是哪种标准商用人数最多,最符合市场需要。言外之意是,我们也会有自已一套更合用的标准。
广电标准是否难产
  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MMB标准,无疑给在中国市场上争得热火朝天的各国际标准泼了一盆冷水,面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各方都不愿最终放弃努力。近日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一些国际巨头也在不同场合表示,中国市场应该向其他标准开放市场,允许多个标准并存。
  这一点遭到了广电总局的否认:“我们决对不会开放,这是根据国务院的精神执行的。同时,我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标准最近经过了国外第3方权威机构的测试,证明广电系统方案完全可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另外,我们这个标准在整体性能上绝对优于欧洲手机电视标准。”
  既然排除了多种标准存在的可能性,那么广电标准的产业化就又作为一个难题浮出水面。首先广电的资金并不充裕,一年收入仅为700亿元左右,而实施其方案需要架构大量的地面增补站,花费巨大;其次,在目前广电标准的技术联盟中并没有诺基亚等国际巨头的身影,这是否会给标准的产业化造成一定的障碍?
  对此,王联指出,“可以透露的是,我们目前资金没有问题,也不认为存在资金问题。这个方案中,只需要在地级以上城市增设转接补点,而地级以上城市所占国土面积还不到5%,所以成本非常低,大概就在200亿元左右。虽然我们采用的S波段穿透力相对较弱,但是只要适当加大发射功率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与此相比,3G网络一期就会超过5千亿元。同时,基于CMMB标准的芯片已经问世了,产业化进程不成问题。目前,加盟CMMB技术研究工作组的单位已达80多家,其中包括广科院、广电规划院等广电研究机构,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电台等播出机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以及创毅视讯、中星微电子等芯片生产商,中兴通讯、UT斯达康、长虹、夏新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商,这已经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广电方面对此信心十足,但是没有成功的案例在先,产业链下游的厂商对此却没有更多的热情。
  “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不敢大规模介入。”英特尔的杨钟仁表示。
  一位终端厂商告诉《IT时代周刊》,芯片的成熟期至少要经历12个月到18个月,再加上设备的大规模供应,形成成熟的产业链需要更长时间。而现在距离2008年奥运会,也只有18个月。并且广电手中没有客户源,所以看起来,广电标准的前景并不那么明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