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教师字[2007]3号关于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龙行天下2008 2007-03-18

吉教师字[2007]3号关于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日期:2007-03-16] 来源:  作者:ylx [字体: ]

      吉教师字[2007]3

 

关于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检查评估情况的通报

 

各市(州)教育局,长白山管委会科教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有关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文件精神,推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20061122123,省教育厅组织评估组,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材料、问卷调查、召开进修院校和基层学校干部教师座谈会等方式,从保障机制、规划管理、组织实施、质量效果、特色创新等方面,对全省9个市(州)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评估。评估组认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启动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院校,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进取,开拓创新,本着“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方针,遵循“创新、发展、均衡、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了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评估结果看,9个市(州)都达到了目标要求,长春、四平、通化等市工作较为突出。现将检查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不断提高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启动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把继续教育工作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建立了有效的制度和机制。9个市()都下发了全面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有的市还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督导检查机制。各地普遍建立了教师培训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实行了继续教育教材推荐制度,加强对各地培训教材的管理和使用。强化了培训档案管理,制定学时学分标准,普遍实行了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各地都建有电子信息化档案,全员教师学习情况的记载变得方便快捷。长春、通化、辽源等地电子档案管理起步早,管理规范。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几年来,各市(州)加大了教师进修院校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强软硬件建设,使进修院校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组织和引领作用更加明显。队伍建设方面,教师进修院校内部职能都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集培训、教研一体的培训者队伍。这支由进修院校教师、学校业务主管领导、基层骨干教师优化组成的培训者队伍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硬件建设方面,各地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达标验收和示范性评估为契机,把进修学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促进了县级教师培训基地的发展。吉林市昌邑区2003年以来对教师进修学校搬迁校舍、改造暖气、增建微机室等建设资金累计投入100万元,促进了进修学校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的提高。延边州教育局拿出5万元,用来支持珲春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标准化学校。在桦甸市和永吉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受到了教育部表彰的基础上,全省又有9所县级进修学校申报省标准化验收和示范校评估,参评学校的硬件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入了500多万元加强进修学校建设,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

(二)面向全员,创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突出首位,全面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部署“十一五”期间师德建设的目标、任务,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着力培养师德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和示范作用。各地普遍开展了向“全国模范教师”李元昌和孟二冬同志学习活动,在总结、宣传、推广师德典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工作者。延边州开展“师德建设先进校”创建活动,辽源市举办全市范围的师德巡回报告活动等等,都体现了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的工作理念。

2.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教师培训新模式。2006年吉林市全面推动了“教师网联”工作的实施,通化、白山、四平也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新增学习中心14个,目前,全省在线学习人数已经接近1.5万人。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正在形成,开放多元的全员培训体系逐步建立起来。通化市在开展“网联”学习中,形成了培训、教研、信息中心三位一体,即培训部门组织协调,安排课时计划,制定学时学分的登记办法,教研人员作为辅导员与教师网上互动,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了“教师网联”的高起点、高水平。各地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吉林市船营区在网上建立博客群,使进修院校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形成网上互动,答疑解惑。白山市在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等培训中开发了《用教师博客作教育叙事研究》课程,促进教师网络教研水平的提高,珲春等地在网上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在网上发表教学反思日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蛟河市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专家与教师的直接对话。

3.以校本研修为载体,促进全员培训的开展。各地依托校本培训,创造了许多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经验。把教师培训的理念落在“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培研教三位一体”上,教师培训部门帮助和指导学校设计研修方案、提供信息资料,发挥了引领作用。一是建立教研教改基地校,开展校本培训。二是通过市级培训提高校本培训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为广泛开展校本培训培养合格的指导者。三是发挥典型校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形成了听课、评课、导课及会课制度。四是采取联片教研的方式,互帮互助,形成了联片学校信息互通、共同发展的小区域资源共享格局。五是依托上级部门、高等院校和先进地区,利用其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培训效果。另外,各地发挥研培结合的优势,创造了校本培训案例分析式、备课说评式、课堂观摩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一体式、沙龙研讨式、专题讲座式、师徒结对式、校际合作式、网络交流式等校本培训的模式和方法。如长春市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松原市农村校本培训探索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4.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2003-2006年,全省共组织近万名新教师参加培训。通化市东昌区在把好入口关上下功夫,形成了选聘、培训、考核、任用等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每年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全向社会招录30名优秀毕业生,全部派到农村任职,三年一个周期“转任、轮训”的新教师培养办法,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突出骨干,注重管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1.各地都把骨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了各级骨干教师梯次结构。目前,全省有3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4000多人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市()级骨干教师达3万多人。

2.各市(州)在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都注重了过程管理。培训中普遍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上,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核,形成了选拔、培训、考核、使用等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为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平市实施“园丁培训工程”,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送骨干教师到北师大、东北师大和吉林师大等高校培训,取得显著效果。

3.在骨干教师的使用上,各地都从中选拔优秀者作为兼职教研员,使其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上发挥作用,同时重视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骨干教师资源,广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欢迎。

(四)倾斜农村,重心下移,促进教师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各地采取措施,努力实现培训、教研等工作的重心下移,加强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倾斜农村”的工作方针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全省各地广泛地开展了送教下乡等活动,受益教师数万人。

各地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在政策上采取了对农村师资培训的倾斜政策。如在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认定,以及向上级推荐骨干教师等方面都实行了倾斜政策。一是定期免费面向农村举办专项培训班,依托东北师大等高校,保证培训高品位高层次;二是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开展支教、任教(转任)和送教;三是选派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上挂研修;四是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研人员采取分片包校,下乡蹲点的办法,解决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引领匮乏问题;五是城镇以上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

长春市开展了“百人下乡,千人进城,万人受益”活动;通化市了开展“促进双转变,千人听评课”和“推进新课程,落实三维目标,千人听评课”活动;四平市实施了“春风行动计划”;白城市洮北区采取定点调研方式培训农村教师,收到了明显效果。各地都在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帮助农村骨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上下功夫,促进了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多方筹措,加大投入,积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地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长春市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每年保证200万元的继续教育经费,使高层次培训、农村教师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吉林市采取了市级骨干教师学费由财政、学校和教师个人按433的比例分担。四平市将每年省教材发行款全部拨给市教育学院作为培训经费。

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继续教育经费明显不足,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政府、学校和个人分担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是大多数地方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继续教育工作实际需要;二是地方未将培训经费多数列入财政预算,培训经费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三是缺少专项经费,骨干教师和新课程培训等没有专项经费。

(二)市、县两级培训基地建设尤其是市级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加强。一是培训者数量不足;二是培训者综合素质不高;三是教师进修院校校舍、办公条件、教学设施、信息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亟待改善。

(三)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还很薄弱。

三、加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照新《义务教育法》中关于“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教育事业经费经常性支出渠道,确定教师培训经费按照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保障,积极探索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分担的机制。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明确定位,加大投入,继续抓好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达标验收和示范校评估工作,把市、县两级教师进修院校建设成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硬件建设上,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投入;在机构建设上,促进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机构的整合,实现研培一体、研培结合;在队伍建设上,要求各地严把入口关,建立选人用人的有效机制,配齐配强教研人员。同时大力加强培训者的省级培训和高层次培训,加快培训者队伍的培训步伐,多给培训者提供培训信息,创造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促进培训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均衡发展。一是深入调研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现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和农村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三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构建县级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四是要通过各种农村教师培训援助项目向农村倾斜,如:组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赴农村巡回讲学或送教下乡等,继续组织中心城市骨干教师或青年志愿者到边远地区支教,向农村学校提供文本、光盘和多媒体培训资源等活动;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进修院校,特别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经常指导农村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校本教研和校本研修,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OO七年三月十五日

 

 

 

主题词:中小学  继续教育  检查评估  通报           

  抄送: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吉林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7年3月15印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