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长培养:曦曦妈妈家庭教育启示录

 昵称22402 2007-03-27
特长培养:曦曦妈妈家庭教育启示录
[ 2007-3-6 17:38:00 | By: xx8855 ]
 

陶继新

编者按:曦曦的妈妈培养了一个走向世界的女儿但她不事张扬,少于宣传,她甚至不让作者写到她的名字。本文作者是第一个采写她的记者,曾从济南赶至重庆、北京和青岛等地进行跟踪采访。曦曦妈妈家庭教育理念的超前性和教育方法的精典性,为当代家长教育孩子提供了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14岁的曦曦,作为中国社科院宗教学会与中国茶禅学会的最小会员,不仅正式出版了个人演唱专辑与专著,而且12岁时就在法国巴黎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并在其他一些领域里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令世人惊奇,也令世人佩服。为此,笔者多次采访了曦曦,特别是采访了教其成才的妈妈。这更令我惊奇与佩服,她那圣洁的母爱与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使女儿脱颖而出,从重庆走向全国,并且走向了世界。

注重孩子忍耐力与专注力的培养

曦曦的妈妈认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与幼儿时期的教育培养息息相关。当代心理学研究显示:着意培养孩子静下心来做事的耐性与专注力,是促进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所在。曦曦乖巧而文静,妈妈便决定通过女儿曦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曦曦刚刚6个月的时候,妈妈决定用摘棉丝的方法锻炼她的专注力与忍耐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构建坚实的奠基工程。

妈妈在一张绒布上平稳地铺上一些棉丝,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巧地将一缕缕棉丝摘起。曦曦学着妈妈的样子,也摘起一缕棉丝。妈妈微笑着鼓励她继续摘下去。曦曦尽管涎水顺嘴而下,小小的胖手不停地抖动着,还是认真正确地摘下去,而且越摘越熟练。

妈妈开始给她加码,上午铺一张,下午铺一张。曦曦摘得既认真又正确,在妈妈的表扬声里,愉快地唱起了歌儿。此后,妈妈继续给她增加任务,她依然神情专注、不急不躁地摘下去。

一天,妈妈一狠心,决定给她布置超量的任务,以此观察她有无超常的忍耐力与专注力。曦曦刚刚摘完一张,妈妈就将第二张铺好,并让她马上摘下去。一气摘完10张之后,曦曦圆圆的小脸上已是汗水尽流,嘴里也不由得发出“哼哼”的呻吟声。妈妈心疼女儿,更想培养女儿的耐性,于是笑着鼓励她:“乖孩子,要忍耐,继续摘下去!”边说边不由分说地一张又一张地铺下去。其间妈妈还时常晃一晃奶瓶,笑着告诉曦曦,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喝上鲜奶。于是曦曦笑了,异常专注地摘下去,一气摘了20张。超越了平时数量的两倍多!曦曦喝着可口的牛奶,听着妈妈的表扬,那时她似乎就明白了妈妈的心思。

以后,妈妈继续用这种方式培养她的耐性与专注力,最多的时候,曦曦一次竟摘了80张。在这个紧张的摘棉丝期间,时间似乎凝固了,世界仿佛空无了,曦曦心里想的,眼里看的,手里做的,全是摘着的棉丝。裤子尿湿了,大便拉出来了,曦曦全然不知,依然一刻不停地摘着……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儿童专心注意某一事物时,一方面,在其意识中,极其鲜明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另一方面,他的注意也离开了其余的一切事物,在注意高度集中的时候,甚至可以看不见或听不见周围发生的事情。曦曦的这种高度集中注意,为其以后学习新知打开了破译困难的“门户”,而且也在完成任务中尝到了努力之后获胜的幸福与愉悦。

曦曦8个月的时候,妈妈开始让她学解橡皮绳打的结。曦曦笑嘻嘻地抓着妈妈的手,全神贯注地学习着。只有半个小时,她便一下子解开了。妈妈接着又给她打了5个结,她又一一解开了。然后妈妈又给她打10个、20个、30个……,她都紧张有序地解开了。这时候,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耐性,形成了专注做事的良好习惯。

曦曦1岁多的时候,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下去,而且一做便是两三个小时,一做便步入到忘我的境界之中。

两岁的时候,曦曦开始学习识字,不仅有耐性,而且有灵性,学得认真,也学得迅速。智商与能力明显高于一般孩子。

识了一些字后,妈妈便让她去读书。有时给她一本书,让她一遍又一遍地读。妈妈有意向她传递一个信息:新鲜有趣的事要做,单调枯燥的事也要做,真正的专注与耐心表现在各个方面。结果,曦曦不管看何等兴味索然的书,不管看多少遍,都认真如初,专注如一。

正因如此,曦曦养成了特有的耐性与专注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心理素养。后来她做搜集资料等比较枯燥单调的工作,也毫无厌倦感与急躁情绪,而且做得认真仔细,正确无误。画画写字,常常累得汗湿衣衫,甚至贴上伤湿止痛膏,也持之以恒地干下去。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摘食着胜利的硕果。

由此观之,对幼儿进行忍耐力与专注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注意的集中性与稳定性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有意注意甚至有意后注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使其受益终生。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孩子不但逐渐聪明起来,而且还能够形成一种有战必胜的健康心态。这心态将伴随着人的一生,使其总是平静地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并在充满信心战胜各种困难与挫折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尤其是欲成大事者,更不可缺少这种美好的心理品质。

目前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已经步入到一种令人可怕的教育误区,错失了对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培养的机遇,不知不觉地在做着加害于孩子健康发展的事情。看看曦曦妈妈的教育思想行为,我们年轻的爸爸妈妈,是否也该认真反思一下了呢!

教育孩子具备孝顺的美德与管家的能力

目前,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行为,以及不知孝敬父母的思想倾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这一困惑,一些家长在娇惯抑或指责孩子的时候,却鲜有省检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思想行为。因为他们确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孝敬父母的美德,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适应未来挑战的有用人才。但是他们步入了一种家庭教育的怪圈,认为孝顺父母是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的事情,现在则是家长全心全力疼爱孩子的时候;帮助家庭与社会做事是未来之举,目前则需要对孩子悉心呵护与尽力帮助。其实,孩子犹如一张洁净无瑕的白纸,父母在上面涂什么颜色,画什么图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与一生。如果一味溺爱,使孩子养成的是只图享受、不会做事、不知关心帮助他人,甚至不知关心帮助父母的心理定势与生活习性,即使长大成人,也是难以迷途知返。社会上这种令父母遗恨终生的事例比比皆是,然而不少人却熟视无睹,继续着这一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的“教育”。

曦曦的妈妈清醒地审视了这一畸形的家庭教育现象,认真剖析了产生这一教育后果的内在原因,结合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对曦曦从小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育培养。父母不仅要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爱心关心帮助孩子,而且也要使曦曦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关心与帮助,尤其是使曦曦能够反过来发自内心地关心帮助父母,从而养成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的美好品德,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曦曦有了自理能力之后,妈妈便教会曦曦炒菜做饭,并让她承担安排全家饭食的工作。每逢周末或外婆不在家时,曦曦便主动做饭。她先要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喜欢吃什么,她便做什么,而且符合色香味俱佳的高层次要求。然后再将可口的饭菜端到妈妈面前:“妈妈请品尝,如果不合您的味口,曦曦重新去做。希望妈妈多提意见!”妈妈满意地笑后,她才感到尽到了责任,喜吟吟地离去。妈妈刚刚起床,曦曦便将热茶泡好,轻轻端到妈妈面前,甜甜地问一声“早安”,然后才笑着去干其他事情。客人光临,也是曦曦迎到屋内,轻声笑语里,将茶泡好,轻轻地放到客人面前。曦曦精通茶道,泡的茶芳香四溢,每每受到客人的啧啧称道。

妈妈的衣服需要熨了,叫一声曦曦,便迎来一片笑语,而且很快熨得齐齐整整,使妈妈穿上精神倍增。妈妈与外婆生了病,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她都一清二楚,并会按时递送药物与开水,看着老人将药吃下方才悄然退下。至于打扫卫生等体力活儿,曦曦更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来。她认为,孝敬父母是从心里自然而然流淌出来的,能减轻老人一点劳苦便是奉献了一份孝心,便是一种美好与幸福。

曦曦的妈妈认为,培养女儿孝敬老人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小事开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所以,她经常给曦曦讲,孝顺之心体现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之中,做家务便是学习生活的一种调剂,也是人生的莫大享受。能够劳动,愿意劳动,并为别人做事,是一种幸福与快乐,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妈妈可谓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她孝敬曦曦的外婆,也无私地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天长日久,耳濡目染,曦曦认可了这种品行,并且逐渐渗入心灵,形成定势。所以,她的所有的孝敬行为,都是呈水到渠成之势,显返朴归真之美。

同时,妈妈还着意培养了曦曦处理家庭事务的能力。还在曦曦四五岁时,妈妈便让曦曦帮助处理一些事务。做某一事情,尽管家长并非束手无策,却故意呈示出忧虑焦躁的神态,促发曦曦情不自禁地想方设法,出谋划策,为父母分忧解难。有时候,曦曦可以连续提出三四条处理问题的意见供妈妈参考,而且有的还确实言之成理,行之有效。渐渐地,曦曦成了决策家庭事务的主要人物。年龄稍大,妈妈干脆彻底放手,让曦曦总揽处理家庭问题的大权。于是,家里该做什么事,如何去做,曦曦都认为是份内之事,而且处理得当,应付自如。即便是纷乱如麻的事情,经曦曦条分缕析,很快也会洞若观火、迎刃而解。

于是,妈妈又大胆地将财政大权交付给曦曦。这位家庭“财政部长”,受命之初便接受了家庭“总统”——妈妈的12字旨意:“节俭为本,出入合理,账目清楚。”曦曦的家庭尽管已具小康水平,但该花的钱花,不该花的钱分毫不动。妈妈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平时生活俭朴,在外工作从不喝一瓶矿泉水曦曦如法效仿,在家只穿工作服,在校不买一根冰棍吃。节余钱款,可供以后不时之需,也可帮助生活贫困的人。平时生活不求精美,粗茶淡饭而已。所以,奢侈与她们无缘,浪费也远离她们而去。翻开曦曦的账本,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以及如何支出的,都一清二楚,分毫不差。

理财如此,管物也是曦曦的份内之事。家中诸样东西放置何处,父母未必详情,曦曦却如数家珍,了若指掌。只要妈妈提出要哪样东西,曦曦便会如探囊取物一样信手拈来,送至妈妈手上。

曦曦管理家务的能力与孝敬父母的美德同时放出了光彩,从而给妈妈一个安慰与欣喜。同时,这也给所有的家长一个有益的启示: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的培养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更换观念,改变做法,从小开始。所谓的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绝不可束之高阁或流于空谈,而要实实在在地从爱父母、爱家庭做起,一个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有何理由奢谈爱国的大道理呢?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展示出一个人的爱心,并影响到其良好品德的形成,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社会,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同理,能力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从家庭这一社会的细胞开始。我们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也不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更不宜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只要家长起到表率作用,信任孩子并指导得法,孩子的潜能便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而且这种能力一旦形成,便会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以致于以后在处理家庭以外的事情时,乃至于较大的事情,都可以游刃有余。这种可以给孩子终生有用的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非常有趣的是,培养孝心与管理家务的能力又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管家务,自然可以减轻父母的身心压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尽着一份孝心。反之,孝敬父母也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述与心理的潜动,它要表现在各个方面,帮助父母管些事务,也是尽着一份孝敬之心。所以,两者彼此关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作为家长,对于这一两全其美的事情,是否应该在顿悟之后马上付诸行动了呢?

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充满爱心

曦曦的妈妈是一位充盈着爱心与友善的慈善家,长期义务主持着一家颇具影响的专业慈善机构。她在向社会播撒爱心的时候,也“润物细无声”地感召影响着曦曦。所以,曦曦很小的时候,便知道了爱父母,爱人类,爱动物,爱自然,而且所有的爱都流自心中,和谐自然,顺畅地归依进友善的爱河。

曦曦未曾入学之前,在幸福地接受父母之爱的时候,也以各种形式去回报这种爱。同时,她照妈妈的旨意,在阅读中外名著之余,将小学课本精读几遍,直至将其中的知识全部掌握为止。入学年龄一到,妈妈便将她送入小学,以期让她到学校这个新环境里去感受集体的温暖,去将自己的知识奉献给新的同学,新的伙伴。

曦曦知道如何去爱自己的同学。她不仅以真诚对待同学,团结他们,还经常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补习知识,而且授以方法,给其信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迅速攀升上来。她对受歧视的长相较丑和家庭困难的学生,更是充满爱心,关怀备至,使他们真正地感到了生活的美好与集体的温暖。

妈妈教导曦曦,关心同学,首先要尊重他们,真心地去爱他们,成为他们的兄弟姐妹。曦曦与同学们和谐相处,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曦曦不能穿的衣服,总要送给一些经济困难的同学。但她在送时又别具匠心,独出新裁。她认为如果说自己的衣服不能穿了送给他们,便成了一种施舍,从而使其形成收受“嗟来之食”的自卑心理。所以,她总是轻轻地笑着用祈求的口吻对这些同学说:“我的衣服不能穿了,您要是喜欢的话,就帮我穿好了。我们是朋友嘛!您就帮我这个忙吧!”这些同学听后特别高兴,欢欢喜喜地将衣服取去,愉愉快快地将衣服穿上。在感到有了意外“收获”之时,也有了“帮助”他人的自尊与愉悦。这种送法看起来是一种形式的变换,却可以洞悉曦曦对同学的一种赤诚与爱心,她在给这些同学以经济的援助,但更是给他们心理的资助。没有解读爱心的良苦用心,便没有这一独特形式的诞生。

曦曦对于老师的爱也是独特的。她从一年级起,就为繁忙的老师排忧解难。她不仅帮助老师维持班内秩序,而且帮助老师写教案,改作业。老师外出培训与活动时,曦曦便担任代课老师。曦曦确实堪当此任,教什么都认真负责而又应付自如。同学们听她讲课,真正地步入到愉悦审美的天地里,情趣盎然,乐此不疲。

所以,曦曦在校深受老师与同学们的喜爱,她的一颗爱心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也温暖了他们的心,于是他们也学着曦曦去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走出校门的曦曦,那颗鲜活的爱心也无时不在地跳跃着。她认为爱是人的天性,是从心里深层流溢而出的美德,而且永无歇止地流向人间,流向永远。于是,这份爱也便有了爱的结晶,爱的情趣。

1994年夏天的一天中午,放学归来的曦曦,除背着书包外,手里还拿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碎玻璃,被日光灼红的脸上,不停地流淌着无法拭擦的汗水。一向自信的曦曦,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这是怎么了?”妈妈惊讶不已。

原来,曦曦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地上一片打碎的玻璃。她想,前来城里打工的农民很多,而且不少赤脚而来,赤脚而去,倘若稍不留意,踩在上面,就会受伤。他们生活困难,无钱医治,万一感染了破伤风,后果将是不堪设想。于是曦曦俯身蹲下,小心翼翼地将玻璃一一拣起,使地面恢复了原有的洁净。

曦曦拿着这些碎玻璃,去寻觅可供放置它们的垃圾桶。然而,当她终于找到一个垃圾桶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停住了脚步。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奶奶,正用瘦骨嶙峋的双手,吃力地扒着桶内的垃圾,艰难地拣拾着认为尚可一用的东西。如果将玻璃倒进垃圾桶里,肯定会划破这位年老眼花的老奶奶的手。

曦曦无奈地离开垃圾桶,继续寻找着目标。

草地上有稚童嬉耍,曲径旁有爱侣浅笑……

曦曦低缓地向妈妈叙说着自己的无奈:“我真地找不到可放的地方了,只好将它们拿到咱们家来了。”

妈妈怦然心动,竟溢出许多激动的泪水。她希望女儿学识日进,更希望女儿有一颗善良的爱心。曦曦小小年纪,时刻挂系的是他人的安危。平凡小事,昭示的是崇高的品格与美好的情操。妈妈的言传身教,有了一个最令人满意的收获。

妈妈从曦曦手里将玻璃一块一块地接过来,又一块一块地放置到墙角里,然后送给曦曦一个满意而又慈爱的微笑。

那些赤脚打工的民工和捡拾垃圾的老奶奶,也许永远不知道曦曦为他们尽了一份努力,甚至他们永远不知道曦曦这个女孩的名字,但他们却在毫无知觉中享受了曦曦奉送的一片爱心。而曦曦母女在爱别人的时候,并不希望得到任何的回报,更不希望宣传出去。因为在她们看来,爱是神圣的,无私的,它不祈求报答,只有奉献!也正是这种奉献,使世界充满了美好,充满了希望。

1996年夏天,妈妈正值感冒发烧时,曦曦从《华西都市报》上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消息:一个高位截瘫的27岁的女孩,褥疮已经生蛆,高烧持续不退,生命危在旦夕,但却因经济拮据而无法住院医治。

曦曦流着泪问妈妈:“您生病很难受吧?”妈妈无力地点点头。曦曦泣不成声地说:“这么多人关心您,又不缺钱治疗,您还觉得这么痛苦。您看看报上说的那位阿姨,真是可怜啊!她以前尽管犯过错误,可现在她正想着悔改,她希望病好,她也憧憬着美好的明天。我们应当全力帮助她啊!”

妈妈看看万分悲伤的女儿,又去阅读报上那个悲惨的故事,然后擦一把泪水,毋庸置疑地说:“行啊!你说怎么帮助她吧?”曦曦转悲为喜:“我把所有的压岁钱,以及去法国画展时人们给的钱统统拿出来,不够部分您全部补上。”

妈妈忘却了自己的病痛,立即给成都的朋友挂通电话,详细安排了救助那位女孩的工作,迅速地将钱寄去,使她很快住上了医院。

走到生命尽头的女孩,脱离了生命危险,治好了生蛆的褥疮,重新面对了生的希望。

这时,曦曦与妈妈相拥在一起,痛痛快快地笑了。

爱心是自然的,又是博大的,多元的。充盈爱心的人,可以随时发现可以播撒爱心的对象,而且随时都会想出奉献爱心的方法。这是曦曦从妈妈平常的言谈举止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反过来,她也水到渠成地进入到这样一种境界。给妈妈送去一个又一个欣喜,给自己留下一个又一个欣慰。

正因如此,妈妈从事了慈善事业,曦曦的愿望也是做一位世界性的慈善家。妈妈从事慈善事业,不求分文报酬,彻彻底底的义务型。有时默默无闻地进行捐助,解人于危难之中。而且每做一次捐助,都是母女同行,秘而不宣,自然真诚,乐在其中。有时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进行募捐活动,这时候妈妈便亲临现场,奔走呼号,敬请行人献出一份爱心。何时何地何人捐献多少,一一详记在案;交款仪式时,账目与总额都是分毫不爽。妈妈的这种以他人痛苦为自己痛苦的同情心与助人精神,无声而又强有力地感召着曦曦,在为妈妈的这一高尚行为深感自豪之时,也生发了从事这一光荣职业的强烈愿望。并且踏踏实实地从现在起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既定的目标行进。因此,她勤奋地写书,作画,出唱片,都是为了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曦曦的妈妈同情弱者,救贫济苦,深爱人类,同时,她也爱动物、植物等宇宙中的万物,而且将这种博大宽广的爱传递给曦曦,并根植于曦曦的心中。于是,曦曦在挚爱人类的时候,对美好的自然风光,活蹦乱跳的各种动物,以及星辰日月、风雨雷电,都投以真诚的爱心。她会因鲜花盛开而兴高采烈;也会因小幼物突遭厄运而潸然泪下;仰观太空,她会进入空灵的境界,感受宇宙的奥妙。而且将这一片爱心,绘画到图画上,书写到文字中。她在爱人,包括爱自然、爱山水、爱草木、爱动物,并自然产生一种身心健康、怡情愉快的感受。而且这种博广的爱,将曦曦推向清静无为、超俗达观的境界。

这种宽广的爱心,净化着我们的社会环境,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素养。面对目前爱心流逝、冷漠人生的现实,张扬这种爱心,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孩子的爱要理智

曦曦的妈妈认为,家长对待孩子,既要充满感情地去爱,更要理智地思考这种爱的质量。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美好期盼,也都为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由于为表层的爱所左右,往往重于情感而缺少理智,使这种爱成了孩子成才的羁绊。心里思考着如何不惜代价地去实施至诚的父母之爱,实则悄无声息地阻碍着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既已为孩子订立了一个高远的发展目标,就要为此进行矢志不移的努力,即便临时对孩子严厉一些、苛刻一些,甚至让孩子受些苦难,也要理智地坚决地做下去。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爱。

曦曦的妈妈是这样思考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6年盛夏,曦曦随妈妈和电视台的同志一道到偏远的山村去做慈善事业。由于早晨6时起程,中午过后尚未到达目的地,年小的曦曦早已腹中空空、饥肠辘辘了。她多么希望妈妈给她一些吃的,可几次要求均被拒绝,尽管妈妈随身带有许多可吃的东西。同行的人们忍心不下,请求曦曦的妈妈高抬贵手,满足孩子这一要求。可是妈妈不为所动,温和而又坚决地对曦曦说:“你必须坚持到地点,与大家同时进餐。每一个人都没有吃东西,每一个人也都饿了,你没有权利吃在别人前面,你要好好体验一下挨饿的滋味,感受大人们忍受饥饿的心情,特别是体味那些还没有吃饱饭的人们的艰辛,从而去思考我们这次慈善事业的意义!”

电视台的同志看着不断落泪的曦曦,眼睛也已湿润了:“曦曦是个孩子,和我们大人不一样,万一饿出胃病来怎么办?”

“一顿两顿饭不吃饿不成胃病!”妈妈的心里也在流泪,但理智告诉她,真正的爱不单单是让孩子吃饱,因为这在动物都是可以做到的,要有长远的观点,要给孩子精神的食粮。从这一次挨饿中,可以让曦曦体会许多人生的真味,以及提升忍受艰难与关心他人的思想品位。

曦曦了解妈妈的苦心,擦一把泪水,一声不响地坚持着。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很沉重,但每一个人也都在重新思索着爱的真正内涵。

下午3时多,方才到达目的地。看着曦曦狼吞虎咽吃饭的样子,妈妈的眼里溢出了许多泪水。这泪水里有圣洁的母爱,也有孩子的进步所带来的激动。

理智并非没有感情,理智有时还令家长痛苦;但理智始终没有舍弃培养孩子成才的高远目标,而且一次一次的理智将孩子推向胜利的彼岸。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严冬的深夜,妈妈照例去检查曦曦的毛笔字,只见一些字少了以前的工整秀丽,显露出草草收兵的匆忙。她顺手将这些字拿起,径直走进曦曦的卧室。只见一张稚气未脱的脸,在酣睡中露出甜美的笑容。房间里没有暖气,被窝之外一片冰冷。将女儿叫醒重新去写,于心不忍,于情不容;但理智的妈妈马上意识到,这一次的迁就,便有可能养成曦曦终生了草从事的习惯。她要对她自己负责,我也要对她负责。于是将挚爱深埋心底,严厉地将曦曦叫醒。

曦曦愕然了,一向温柔可爱的妈妈,脸若冰霜地立在床前,指着几个歪斜的毛笔字,一边声色俱厉地批评,一边命令曦曦立即起床重写。曦曦极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多么冷酷的妈妈啊!不,简直是有些残忍!难道第二天重写就不行了吗?

“不行!”从妈妈严峻的神态上,曦曦读出了那两个斩钉截铁的冷字。

书房里,曦曦冻红的小手握起了沉重的毛笔,微微颤抖,字又写歪了。

“重写!”坐在对面的妈妈,毋庸置疑地命令道。

曦曦泪如雨下,心也在打颤,只好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地将101个字重新写好。

在妈妈点首称许的那一刹那间,曦曦扔下毛笔,冲到卧室,泪水泉涌般倾泻到枕巾上。

妈妈静静地坐着,泪水刷刷地流着。但是,她后来还是欣慰地笑了,理智告诉她,这一次对女儿的近乎残酷的惩罚,对她终生的成长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天起床后,曦曦决定不再答理妈妈。可偷眼看看妈妈,昨夜的冷酷无情荡然无存了,依然那样慈祥和蔼,说起话来幽默风趣,好像昨夜的行动与她无关似的。

从那一天后,曦曦不仅每一个字都写得认真工整,读书、写作、绘画、弹琴,也都一丝不苟,进入境界。而那一次的不愉快,也在妈妈那无私的爱的沐浴中渐渐消溶了。她开始反思自己,也进一步解读妈妈的一片爱心。如果没有妈妈处处时时的严格要求,曦曦还会放松自己,还不能更快地进步。曦曦开始感谢妈妈,那一天晚上一向深爱自己的妈妈,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如此的决断,只有一位伟大与最有远见的妈妈,才能够用理智战胜感情!

后来,曦曦的文章、字画不断被人称赞,而且还出国举办了画展。这时曦曦问妈妈:“您一向以‘善解人意’为座右铭,那您为什么对女儿如此狠心呢?”妈妈笑笑:“你还记着呢!如果我当时只是感情用事,怕你冻着,不理智地去做这件事,能有今天的曦曦吗?”

曦曦调皮地点点头:“我不但现在记住您的‘狠心’,我还会记您一辈子!因为您的‘狠心’使我受益终生!”

妈妈笑了,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欣慰。

妈妈的教育思想是“润物细无声”地融进曦曦的思想行为之中去的。时间一长,任务重些,艰难些,曦曦也便视为自然了。而这一思维惯性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使曦曦感到不对自己严格要求成了一种惩罚。而且不管学什么东西,干什么事情,都可以学得快,干得好,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

理智需要勇气,也需要眼光。

曦曦小学三年级时,妈妈便决定让她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走向自学成才之路。记者采记时,她已经通过高等自学考试的4门课程,而且唱歌、弹琴、书法、绘画、写作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岂不知开初下定决心时,没有认真理性思索与超越常人的眼光,是不会有如此决定的。世俗的看法,外界的压力,前途的未卜,都在向妈妈传递出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冒险!但知女莫如母,妈妈了解曦曦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内在潜力,认为这样去做更有利于她的发展。至于别人的看法,那是暂时的,事实将给人们一个最好的回答。

实践证明了妈妈的正确,理智的选择结出了硕果。

不过,理智与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相去甚远。理智是建立在深爱孩子的感情基础之上,而且铸进了深思熟虑,明确了前进的目标,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点而作出的科学决断。

与孩子同步健康成长

人们大都认为,在家庭中,家长是天经地义的教育者,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受教育者。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有权对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但曦曦的妈妈认为,孩子同样是教育者,家长也有受教育的义务,女儿不仅可以向妈妈提出合理的要求,也有盼妈成凤的迫切心情。家长与孩子之间,应当平等和谐,形成一种互相关心、互相促进的朋友关系,家长应与孩子同步健康成长。

家长品格高尚,可以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与良好的影响;而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又都给家长送去惊喜与安慰。曦曦的妈妈有着高尚的思想品质,而且有意将这一品质渗透于女儿的言行举止之中。久长的努力,妈妈的愿望已成现实。而曦曦许许多多美好的品质,也一次又一次地给妈妈以鼓舞。这种交互影响与彼此促进,使她们都在向着真善行进中感到莫大的幸福与欣慰。特别是她们的慈善事业,在和谐努力中结出了美丽的果实。有时妈妈提出一个计划,曦曦在全力支持之时又不断使其完善;而曦曦提出一个设想时,妈妈也在含首微笑中使之更臻完美。在活动中,母女二人共同努力,共同感受助人所带来的欢乐。高尚的品质将她们紧密地维系在一起,共同的追求使其更加相亲相爱。

母女行进的道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但顽强的精神,健康的心态,使她们笑迎艰险,遇难呈祥。妈妈认为,女儿虽小,但却应当共同与妈妈承担起克服困难的义务与责任。那种担心孩子尚小而独自承担艰难的家长,看似爱护孩子,实则缺少培养孩子成才的战略眼光。其实,让孩子与家长分忧解难,可以使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特殊信赖与深爱,并且进而转化为与家长休戚与共的责任与行动,肩起与家长共同抗争命运的重荷,驶向艰难过后的胜利彼岸。这是妈妈与曦曦共同健康成长的重要一课。曦曦很小便有了与妈妈排除困境的思考与行动,而且给了妈妈莫大的安慰与有力的支持,使妈妈感到女儿在长大,能力在增强。这种良好的心态与独具的能力,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这对曦曦心灵的塑造和人格的完善,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母女二人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迎来胜利朝霞的时候,她们都会发自内心的激动与骄傲。看似柔弱的母女,原本有着惊人的勇气、坚韧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仅曦曦感到在锻炼中成长起来,妈妈也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在《微妙音——曦曦的歌》中,曦曦有一段异常精彩的朗诵词:“远在天涯的我,不知几时才能回到妈妈的怀里,经历了沧桑,我的脚步是那样凄凉。听远方妈妈的呼唤多么的甜蜜。我一定回到妈妈的身边。妈妈的爱为我遮风蔽雨,妈妈的爱是黑暗中的明灯,为我照亮了远方的归航,纵然岁月消逝,纵然千山万水,妈妈,亲爱的妈妈,我这只小小的帆船,一定停在你慈爱温暖的港湾。”

这段朗诵词,没有了一般孩子的天真烂漫,弥漫着经历沧桑之后的凝重与深邃,只有与苦难为伍并深感母爱的伟大之后,方才有了如此如泣如诉的咏唱。这是对母亲的依恋,同时也是与妈妈共同奋斗中的深切感受。没有妈妈的爱,没有妈妈的支持,便会在黑暗中迷茫;而有了妈妈的爱,有了妈妈的支持,便有了明灯照亮的归航。母女相依为命而历经千辛万苦取得胜利的情结,经曦曦动情的诵唱,显得耐人寻味,意蕴悠长。

而将母女之情升华到一种至高境界,则起源于1996年曦曦于巴黎举办画展的时候。当时正值国内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侨们,心焦如焚,奔走呼号,主动自愿地捐款捐物,表现了空前的积极与热情。纵然万水千山,也阻隔不住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热爱之情。“母爱”的宏博伟大,以及游子盼归母亲怀抱的热切期盼,都弥撒在一张张激动而又真诚的海外中国人的脸上,从而给曦曦感情与心灵以巨大的冲击,使她重新深入思考“妈妈”这个平凡的字眼所蕴含的更深更远的内涵。所以,不管听曦曦的朗诵词,还是听她的《游子吟》的歌唱,都会令人们在情溢于胸中的激荡中,重新审视“母爱”的深邃。

妈妈与曦曦诚挚的母女之情,使她们彼此的关照异于常人而又和谐融洽。曦曦有时做得不好的时候,妈妈便及时地给她指出来,这时曦曦总是高兴地说:“妈妈,我马上改。”有时曦曦也给妈妈提些意见,妈妈也满口答应,立即改正。母女二人在共同前进的路上,形成了一种民主的朋友的关系。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玩的时间少了,陪着他们遛公园,逛商场,极尽其乐,但是,却鲜有思考如何与孩子同步健康成长。这不能不是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个悲剧。曦曦认为,妈妈抽出时间,与自己谈谈心,交流交流思想,让她对妈妈倾诉自己的欢乐与苦恼,并得到妈妈的理解与支持,这比遛公园逛市场价值大得多。同时,曦曦也有了聆听妈妈心事的机会,从中深深体验到母女之间的深厚亲情与密切关系。感到只有女儿才有这份权利去知道妈妈隐藏的秘密。这种倾诉心声的情感交流,紧紧扣住曦曦的心弦,精神上也与妈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倍加珍惜这份浓郁美好的母女之情。于是,这种归属感增加了曦曦对家庭生活的重视与珍爱。

母女二人都对读书有着特殊的嗜好,妈妈读到一本好书,总是推荐给曦曦,于是曦曦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而曦曦读过的书,如果特别喜欢,又适合妈妈阅读,也建议妈妈去读。然后一块儿谈论读书的体会,交流彼此的看法。

曦曦对妈妈说,冰心老人说生命从80岁开始;妈妈刚刚40岁,我说妈妈的生命从40岁开始,还可以学好多好多的东西。妈妈听后非常高兴,连声称是。于是曦曦给妈妈拟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半小时弹古琴,半小时学英语,半小时练书画。她还鼓励妈妈说,你现在练习画画,画白菜,画萝卜,坚持10年,说不定可以出个大画家,到那时可以同我一道去办画展。

妈妈非常高兴,要与孩子同步健康成长,就要扎扎实实地按女儿的要求去做。对妈妈的学习,曦曦要求格外严格。见妈妈练书法,认为好的,画一个圈,以示鼓励。她说,做好做不好是一回事,态度端正不端正是另一回事。曦曦感到妈妈与自己有了共同的爱好,在共同前进,不仅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而且也越来越努力了。

有时妈妈感到力不从心,恳请女儿高抬贵手。比如妈妈以前学过日语,英语发音总带日语味,而且记不准单词。一天,妈妈说,我差不多就行了。曦曦立刻严肃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来教你。”妈妈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只好跟着她学音标,背单词,读课文,令曦曦欣慰不已。

现在,妈妈各方面都已日有长进,曦曦满意地说:“您是盼女成凤,我是盼妈妈成凤啊!愿咱俩一块儿成凤吧!”

妈妈与曦曦在共同的健康成长中,感情更加深厚,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大。

与孩子同步健康成长是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一个冲击,它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孩子的成才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期望每一位家长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

启示录

曦曦妈妈的教女成才之路,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与启示。

其一,家长要为孩子的发展订立一个高远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理智对待,又要平等民主,和谐相处,从而形成一个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氛围。

其二,家长要特别重视被隐藏起来的儿童的创造力。因为每个儿童天生就是一个无以伦比的创造性的实验室,他们具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想象力,具有无穷的不可遏止的发展趋势。实际上,孩子的潜能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而我们的家长,却忽视了这种潜能的存在,甚至在无意之中将它扼杀了。所以,认识与评估这种潜能,不遗余力地给孩子的驰骋想象创造一个宏阔的空间,从而使其具备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是导引孩子走向成才之路的关键所在。

其三,家长要加强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曦曦不仅品德高尚,而且诗书画乐样样皆通,展示了特有的思想风貌与文化品位。其实,每一个体素质都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并环环相扣地构造成一个人才工程的有机整体。所以,家长要用新的观念审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特征,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其四,家长要珍爱孩子既有的天性之美。自然纯洁是孩子的天性,能够永葆童真之美,不仅对塑造孩子的心灵之美大有裨益,还可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少年老成在扼杀天性之时,也泯灭了内在的智慧。在返朴归真这一哲学命题里,有着“复归于婴孩”的奥妙。惟其如此,方可进入心灵美妙的创造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