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网站别抱着绣花枕头不松手 网站纷纷亮相 问题相伴出现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造就了教育网站的兴起,其中以基础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网站更是引人关注。自1997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机构以及一些企业纷纷在网上安营扎寨,许多中小学校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一些个人教育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的大型教育城域网就有100多个,各种小型城域网也有几百个。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技术装备处蔡耘指出,目前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育网站拥有大量而有用的资源,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但是,从整体来讲,目前中小学教育网站还处在发展时期,不仅离成熟尚有一段距离,而且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 同为教育网站 差别却很明显 从宏观上看,同为中小学教育网站,但其内容和形式差异很大,全国性的教育网站内容相对丰富。去年10月至11月,记者有针对性地搜索和浏览了一些中小学教育网站。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主页上,记者看到包括学科教学、教学资源、教育专题、网上教师联盟、求职、网上投稿等在内的一些专栏,可供免费下载的教学软件也比较多。值得一提的是,该网站的论坛很有人气,主题多以针砭教育时弊和商讨、解决教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吸引了很多学生、家长及关心教育的人。 在中国教育在线(www.cer.net)主页上,记者看到,人教社网络教程一栏包括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科目,化学课程包括实验室制氯气、氯化铜的电解实验、喷泉实验三个内容;物理有白光通过三棱镜、船闸、飞机投弹等内容,这些课程均为SWF格式,形式比较新颖。在该网站的百年树人网络教程里,记者看到数学课程包括分类、乘法口诀单元复习和整理等内容,语文课程也有江河湖海起波浪、落叶、植物妈妈有办法、丰碑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多为动态的SWF格式,极具表现力。例如,在分类的数学课里,有很多卡通图片,当参与者将各类事物排放正确时,才会进入新的分类学习,对中小学生很有帮助。 相比起来,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育网站在内容上就没有前者那么丰富了,因此所发挥的作用就受到了限制。记者浏览了四川教育网所链接的一些学校主页,结果是,彭州市延秀(外语实验)小学网页无法打开;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主页是一张照片,所链接的内容大多是简单的文字说明;江油市龙凤小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页无法打开;达县石桥中学主页上虽然设有学校简介、师资队伍、校园环境、校园活动、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等栏目,但内容要么是文字说明,要么是几张照片。 其实,网站内容贫乏只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网站存在的问题之一。正在建设中、无法链接或长期不进行内容更新、有下载选项但无法下载等情况也比较常见。2003年10月初至11月末,记者在查询安徽小学教育网时,看到的一直是“网站正在改版中,谢谢您的关注……”;记者 此外,中小学教育网站网络实名混乱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记者在查询西安中小学网的网络实名时,显示的网页内容则是一家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介绍。由于很多网民在搜寻中小学教育网站时,往往采用键入中文域名的方法,而搜索的结果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浪费查询者时间不说,也影响了查询者的心情。 校园网异军突起 企业也来抢市场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校园网不仅成为校园政务与教育信息发布的场所,而且逐渐成为学生学习和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在上海市虎林路小学的习客网(www.seeker.net.cn)上,记者看到有数字虎林、习客教研、习客语文、互动数学、情景英语、彩虹心理、工艺美术、翼虎科技、习客社区等栏目,习客社区注册会员总数达到1104人。社区内有语文拓展阅读、网络伙伴、数学互动课程等内容,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充分地交流。 一些校园网还不断扩展网络资源,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朝着网校的方向发展,如北京的101网校、北大附中网校等。这些网校由于同步教学资源丰富、针对性强、使用方便,并将课堂实录搬上网络,利用卫星和宽带进行传送,很受使用者的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普及和网站建设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自己建设网站。在个人网站上,他们往往将自己的作品或收集的教育资源上传到网上,为关心教育的人士搭建起相互交流的平台。作为大陆教师中第一个个人教育网站——福州八中 网站要往哪发展 实用或许更重要 谈及中小学教育网站建设问题,K12网站主编李朝军指出,由于网站建设往往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成型期,因此,网站建设者首先要有一个成熟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给予网站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不要一时头脑发热,盲目建设网站。其次要考虑网站的建设目标、内容服务、交流形式、更新维护及网站建设的可延续性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状况及技术实现方式,避免重复建设、优质资源缺乏等问题。 从现有的网上资源情况看,大众化信息较多,针对性强、拿来就可以用的精品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资源的表现形式较为松散,用户查询困难,因此,中小学教育网站要改变基于让使用者单纯“看”的方式或思路,着力于为使用者搭建互动学习和共享平台,突出特色,注重传播新的教育思想,提供优秀案例,在实用和高效上下工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