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ociety 3.0 ≈3.0

 非常主体 2007-05-13

≈3.0

Web 2.0 带动了各式各样的2.0思维,所以最近我要参加一些有趣的不同领域的小活动,显然大家都受到了2.0的冲击,于是郑重其事地标签为“XXX 2.0”。当然对于真正的理解还有一个阶段,毕竟有了标杆,是蛙跳(Leapfrog)的目标,算是一种进步吧。但是 Web 2.0的创业却没有那么容易,创业的残酷在于人们要用金钱来衡量,所以无论是投资人开始退烧,还是媒体转移注意,或者是创业着自己反思,都是合情合理的反映。

聪明的2.0公司开始思考如何让1.0和2.0做加法了。例如 Threadless.com 和 Jpgmag.com,他们也能够更加和1.0的人群做衔接,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升级了人们对2.0的理解,也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思考未来的版本。

所以眼下有四到一百种关于Web 3.0的说法,我暂时做一些简单罗列,之后会在英文Blog中作一些整理:
  1. 3D Virtual World: 类似Second Life,国内也有了拷版。虚拟3D帮助人们建构新的理解,获得更好的应用体验,当然是网络越来越追求的目标。Ajax是2.x维的思维方式,但是纯粹的3D和Podcasting一样难以驾驭,文字仍然是Web n.0的重要基石。
  2. Semantic Web: 语义网终于翻身,希望能够搭载Web 2.0的创造力推进一步。其实Web 2.0用各种通俗的方法(通俗分类Tag),通俗的格式化(Microformats),以及通俗的API(Atom等)渐渐地表达了语义。所以Semantic Web 确实能够对2.0促进一步,只是要考虑新的社会计算模式,这是W3C过去不足的地方,第一次被商业应用所左右。
  3. Robot+Human computing: 互联网上能够把人和机器的计算良好结合起来,这是Google成功的道理。你想好关键词,Google的计算体系帮你找候选结果,你再自己挑候选结果。很多人不屑于这种做法,以为有更好的算法可以只让机器代替人来计算,显然忽略了人性。伴随着Web和IM的社会化趋势,更多的机器计算会来到人们身边。从计算的角度看,机器的参与会让世界有大的改变。
  4. Web 2.0与传统商业模型的结合: 这一点更加自然,因为Web 2.0企业不会落入窠臼,他们会不断寻求与离线经济的结合点,这样的结合点会越来越多,让UGC变成UGM。
我们可以很高兴地看到,这些努力都在并行发展,所以没有可能说哪一个方向才是真正的Web 3.0,就是综合。未来几年,恐怕Web 3.0就不只是Web 3.0了,很可能是 Society 3.0 了。

标签: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