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 夏的最后一代帝王——暴君桀。本名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 桀力大无穷,能空手拉直铁钩。他仗着这股蛮力,经常无端伤害百姓。他为政残暴,破坏农业生产,对外滥施征伐,勒索小邦。 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 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 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 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结束了。 暴君──商纣 汤带兵灭了夏以后,约公元前16世纪建立了商朝。 纣王的残暴加速了商的灭亡。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西边的周国出兵攻入商都,商的奴隶们纷纷倒戈,纣王走投无路在鹿台放了一把火,跳进火堆自杀了。商朝600多年的历史就结束了。 胡亥 又名: 秦二世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秦代 生卒年: 前230─前207 相关事件: 秦二世即位 生平简介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人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他暴虐凶狠,为秦始皇下葬时,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闭在墓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杀。 郁勃难舒--汉献帝 此时,刘协挺身而出道:“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董卓见是一个小孩,不由一愣道:“当然是来救驾”刘协高声道:“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遂朝少帝刘辫指了指说:“这就是当今天子,你还不下跪!”董卓其实早就看出他们的来历,只不过故意想在皇帝面前抖威风。但是刘协这么一说,再要抖威风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忙翻身下马,高呼万岁受惊。当时的刘协才九岁。能以稚龄之年面对这么大的阵仗而毫不慌乱,实属胆识过人的奇童。这次大胆的应答,既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最亮点,也是使他走向悲惨命运的转折点。 一番周折之后,汉献帝好不容易率领百官回到了帝都洛阳,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开始封赏有功的大臣,将军们。十岁出头的他已经非常懂得怎样为自己巩固势力。但洛阳已被乱军烧劫一空,物质基础非常薄弱。不过汉献帝并没有气馁,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度过眼前最危难的时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此时的汉献帝摆脱军阀的追杀,正要在洛阳大展一番拳脚,以舒胸中大志。可是命运偏偏和他作对。就在汉献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政治的拳击台,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时,便遇上了气势正旺,不可一世的超重量级拳王曹操。正是刚离狼窝,又进虎口。 曹操是何等样人物,无论从斗争的经验,手段还是智谋,心术都远远的超过了才十岁多一点的汉献帝。强中更有强中手,汉献帝 VS 曹操,可谓是碰上了今世的克星。试想一下,假如汉献帝进洛阳后,能遇上一支真正拥护他的军队,再加上有几年的时间来励精图治,以献帝之能力,未尝不能组成一支能和曹操相拼的势力。如果再能借着天子的身份号令群雄,说不定就能重振大汉王朝,从而改写历史。但假如永远是假如,成不了真事。 在一个薄暮的清晨,帝都洛阳终于迎来了第一支救皇大军。朝阳的光辉下,一个斗大的“曹”字正随着飘扬的大旗而跃动。这时候,便已注定了献帝一生悲惨的命运。他不得不再次接受被人挟持的命运。当然,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帝王,汉献帝的反击还是有的。可无力的反击,结果只能是惨败。早在建安五年,汉献帝就写了血书衣带诏,准备秘密推翻曹操。但机密泄露,反被曹操杀了一大批忠心他的大臣。连已经怀孕的妃子董贵人亦因为和这事有牵连而被杀死。 经过十四年的酝酿,到了建安十九年,汉献帝再度反击。他让伏皇后联合父兄伏完等人寻找机会除掉曹操。可伏完等人又怎是曹操的对手,三拳两脚便被摆平。曹操率人进宫捉拿伏皇后,并不顾及汉献帝的脸面,而是让军士强拉硬拽,拖着皇后和她的两个孩子出宫。伏皇后披头赤足,泪流满面,对献帝说:“真的不能活了吗?”献帝呜咽道:“我也不知道能活几天了。”眼看着伏皇后被人牵走,她那求生的欲望,那凄惨的撕裂人心的哭叫,使献帝心碎胆裂,但他只能掩面而泣。结果伏皇后和她的两个儿子都被斩首。曹操知道汉献帝是主谋,但并没有因此杀了他。因为曹操并不想落下弑君的罪名。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得和任何人接触。可惜一条真龙,从此彻底困死浅塘也。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他儿子曹丕可没什么耐心,立刻逼献帝退位禅让。本来汉献帝还天真的以为,曹操死后,他可以重新管理政务,没想到接到的是让他退位的诏书。情势所逼,四十一岁的他只能违心退位,被贬到穷地山阳,了其余生。东汉就此灭亡。 汉献帝的一生,是典型的倒霉一生。空有大志却郁勃难舒,空有帝号却被人视如儿戏。没有穷奢极侈,也没有暴戾专横,却一样被人灭国。不可谓不冤。从他从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从头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剧。
后主刘禅是愚是智? 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赐其住宅,供给用度,赐绢万匹和僮婢百人。还把他的儿子刘瑶及樊建、谯周、郤正等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爵。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西蜀旧臣,稳定对原来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竟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有办法扶持他,使蜀汉维持下去,更何况是姜维呢!” 于是,司马昭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国吗?” 郤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在刘禅起身方便的时候跟了出来。郤正对刘禅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说自己不思念蜀地。” 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郤正说:“如果晋王以后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故国。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到蜀地的。” 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牢牢记住就是了。” 回到席间,酒意半酣时,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我们这儿很不错,待你也很好,您还想念蜀地吗?”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样子,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啊?” 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傻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郤正教我的,您怎么知道”。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诚实的糊涂人,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不再怀疑他、杀害他。“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这是后人给他做的最后定论。 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但也正是刘禅的愚救了自己的性命。人人都说刘禅愚,我觉得刘禅的行为实则是聪明,从这一点上说,刘禅不能说不是一位智者。他以后的另一位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刘禅表现的就极为明智,他的愚,我觉得有些可能是装出来的。刘备在白帝城时,曾托孤于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我们在这里先不说刘备此话是否虚伪,也不论诸葛亮心中是否敢想,取代刘禅为成都之主,就从诸葛亮对刘禅一直忠心耿耿、不怀二心上,就可以证明刘禅还有“可扶”之处,并非什么事理也不明白的傻瓜笨蛋。 刘禅装疯卖傻,糊弄住了多疑的司马昭,得以颐养天年。抛开国之大节不讲,单从珍惜个人生命这一点来说,刘禅才是最聪明的人。或许是刘禅想通了,小国终究要并入大国,作为国力衰微的小小蜀国,绝对抵挡不住强大晋国的进攻,蜀国即使不灭亡在自己手中,也会灭亡在自己子孙的手中,正象《三国演义》开篇讲的那样,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蜀被晋所吞,不过是早晚的事,是这一规律再次起作用罢了。若是刘阿斗也象南唐后主一样,整日愁眉苦脸,梦回蜀地,闹得司马昭起疑心的话,结果也只会是被杀害,客死他乡。其他什么也不会得到。 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智若愚”吧。
暴君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次子,被封为晋王。他的野心很大,心术不正,又诡于伎俩。他早就凯觎长长兄杨勇太子的地位,想取而代之。为达目的,先要博得隋文帝的好感。他听说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就设法在隋文帝面前装出节俭的样子。有一次隋文帝要到他的府里来,他事先让平时陪伴他的许多美女都躲到后面去,只留下年纪比较大,又长得不怎么好看的迎候隋文帝;还让人把一张断了弦又落满灰尘的琴放在显眼的地方。隋文帝果然被他蒙蔽,夸他不好声色又知节俭。还有一次他看人打猪,天突然下起大雨,随从拿油衣(涂有桐泊的雨衣)让他穿上。 他说:"你们都淋着雨,我怎么能一个人穿呢?"一直和大家一起受雨淋。隋文帝听说后,很是高兴,夸他有仁爱之心。为了美化自己,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得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要离开的时候,都是难舍难分,很得皇后的欢心,还谎说太子要害他,使皇后对太子杨勇更加不满。他还巴结拉拢皇帝和皇后身边的人,请吃饭,送东西,施以小恩小惠。这些人就会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杨广还把隋文帝的宠臣杨素拉拢过来。这样,在隋文帝身边,就形成了以独孤皇后和杨素为首的反对太子杨勇的势力。他们合谋,要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杨广。 604年,隋文帝得了重病,太子杨广和杨素等人密谋,派兵包围皇宫,把隋文帝严密控制起来。这时太子杨广调戏隋文帝的夫人(陈夫人)不成,隋文帝发觉后,非常失望和生气,怒斥杨广为畜生,要人把杨勇找回来,重新立为太子。但是一切都晚了,杨广抢先一步,指示心腹把隋文帝杀死。接着又派人杀了长兄杨勇o杨广就是这样登基当了皇帝,他就是隋炀帝。 通济渠和部沟开工不到半年就完工了。当年八月,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巡游江都。龙舟高45尺,分四层,上层有正殿、中殿和东西朝堂;中间的两层有160个房间,装饰豪华富丽,下层是宦宫和内侍的住房。龙舟就是一座活动的水上宫殿。皇后乘坐的大船略小于龙舟,装饰一样华丽。随行的妃娘、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等分乘五千多艘船,跟随其后,浩浩荡荡,首尾相连,长达二百多里挽船的纤夫有8万人,两岸还有20万骑兵护卫,白天班旗蔽日,晚上游船灯火通明。所到州县五百里内的百姓都得奉献精美的食品,开船时就把吃不完的东西挖坑埋掉。 第二年,隋炀帝要从陆路返回洛阳,于是又得筹办大量的车马,制作各种仪仗仪服,为此需要大量的羽毛皮革。官府又驱使百姓十几万人,到处捕捉鸟兽。各种水陆禽兽几乎都被捉光了,也达不到官府规定上交的羽毛皮革的数量。百姓只得出高价向豪富人家购买,一只野鸡尾羽,要十匹绢的价钱,弄得很多人倾家荡产。春天,隋炀帝千乘万骑,前呼后拥,返回洛阳。真是皇帝出游,百姓遭殃。 隋炀帝下令修建的大工程还有:挖掘连接洛阳到长安的长笙(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今陕西西安)等等,这些工程有的征用民工一、二百万人少的也有一二十万人。隋炀帝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德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当时全国的人口是四千六百多万人,若男子占一半,是二千三百万人,除去老弱病残,也不过一千多万人。成年男子不足以服役,就由妇女充当。元休阻止的德役和兵役,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农民无以为生,只得吃树皮、树叶,甚至监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隋炀帝奢侈元度,残暴元比,他的所作所为已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给人民带来元穷的灾难,也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611年,反隋的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各地响应,回反隋的起义风起云涌。616年,隋炀帝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乘着新龙舟第三次巡游江都。在路上有个地方官冒死拦路劝阻说:"如果你到了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隋炀帝把他杀了。在江都隋炀帝醉生梦死,日夜都沉浸在声色酒宴之中。在强大的反隋力量的打击下,隋炀帝自知末日将到。有一天,他对着镜子,不无惆怅的说:"好头颈,不知谁来砍它?"眼看着大隋的江山保不住了,众叛亲离。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绞死。一代暴君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十大末代帝王之唐哀帝 十大末代帝王之宋钦宗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朝内朝外怨声载道,崇祯皇帝抓准时机,先以迅雷之势除掉了魏忠贤倚为左右手的崔呈秀,然后对魏忠贤的爪牙痛下杀手,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魏忠贤自知罪恶深重,在途中上吊自尽了。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大明江山的中兴成为了可能,但是随后的一系列错误使得他最终没有实现中兴的梦想。 末代皇帝溥仪 宣统 (1906-1967) 溥仪是醇亲王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慈禧太后于十月发懿旨,立溥仪为嗣帝,十一月初,溥仪登极,号宣统。 三年后,辛亥革命暴发,宣统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宣布成立,并优待清室,让宣统在紫禁城继续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几次都想为清朝复辟,但都是事与愿违。 为中华帝国最后皇帝。 附清帝逊位昭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