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周谈中,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中文搜索引擎的竞争。 谷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堪忧: 去年9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62.1%的中国用户最优先选择百度为其提供搜索服务;与此同时,谷歌的首选率仅为25.3%。 艾瑞中国于今年初公布的“搜索引擎用户使用页面搜索引擎的月度访问次数”的数据表明,在2006年12月份,百度的月度访问次数高达66.3%,而谷歌则有18.1%。 谷歌的市场占有率远远落后于百度 对谷歌而言,不同的数据共同表明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谷歌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发展状态不佳。 现状堪忧并不意味着前途渺茫。如今半年过去了,谷歌是否已经扬眉吐气了呢?
如何运筹帷幄,方能迈向成功? 谷歌拼音输入法的发布同时引发了盗用搜狗拼音输入法词库的质疑;涵盖房屋、工作、火车票、物品和餐饮等范围的“生活搜索”确实能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只是堂堂的搜索引擎巨头却与新兴的垂直搜索引擎争夺市场未免有失大将之风;谷歌推出“热榜”服务无疑会让百度笑掉大牙,而学人家做“网站导航”这种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服务则让人对谷歌的创新精神深感担忧。 都2007年了,谷歌才(还)推出网站导航服务! 那么,谷歌如何运筹帷幄,方能迈向成功? 首要的一点是,谷歌不能只当“桥梁”而应该成为用户喜欢光顾的“网上乐园”。作为搜索引擎,谷歌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用户访问目标站点。虽然用户不至于过河拆桥,但是过了河的用户还要桥来干什么呢?无论是从巩固市场占有率来看,还是就创造广告营收的需要而言,谷歌都应该想方设法地让用户“把根留下”。 在此方面,谷歌已有的Blogger、日历、Picasa网络相册和“文件”服务以及即将推出中文版本的YouTube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远远不够!换句话说,谷歌能留住用户的产品并非没有,而问题在于这些产品与搜索引擎的整合度并不高。 ![]() 谷歌的在线服务其实并不少 因此,谷歌迈向成功的重要一点是:在多维社区化方面做足文章。
上周的6月28日是“百度知道”的两周岁生日。在百度搜索庞大的用户群体的推动下,“百度知道”虽然比竞争对手迟了一年才上线却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赢得了具有优势地位的市场份额。据悉,目前“百度知道”已解决的问题数量多达17184313个,每天使用“百度知道”的用户数以千万计! “百度知道”是百度搜索服务的衍生产品,其对用户的强大吸引力印证了百度中文搜索确实已经深得“民”心,也再一次证明了百度搜索以社区化增强用户黏性的策略是成功的。 “百度知道”等服务之所以能取得迅速发展,和它与百度搜索的强力整合不无关系。比如,百度在其首页提供贴吧、空间、知道的入口;在搜索结果中优先排列知道、词条等服务的内容,引导用户进入贴吧创建与搜索关键词有关的帖子……相比之下,谷歌显得过于“深藏不露”。
当然,谷歌的广告技术、模式和口碑都是百度当前无法与之匹敌的。然而没有了庞大的市场占有率作为基础,谷歌也只能当一名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 革命尚未成功,谷歌仍要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