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通之痛

 Lindex 2007-07-09

铁通之痛(铁通某省公司一副总经理的自白书)[揭开铁通真实面纱]

 
时至今日,铁通还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多少沸腾的热血变得冰冷,多少希望变成失望、绝望!每每见到铁通的现状,我的心如刀绞、夜不能寐,为此把我的痛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够引发共鸣,唤醒某些人的良知,以痛苦来刺激铁通越来越麻木的心。

铁通2000年底挂牌,一时间被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好像大家对铁通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但是现实残酷无情,时至今日,铁通还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多少沸腾的热血变得冰冷,多少希望变成失望、绝望!每每见到铁通的现状,我的心如刀绞、夜不能寐,为此把我的痛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够引发共鸣,唤醒某些人的良知,以痛苦来刺激铁通越来越麻木的心。

市场之痛

从成立之初铁通就没有想好自己要干什么,要在市场上得到什么东西,自己的竞争力、市场卖点在什么地方。以至于所有的业务都是盲目地跟进,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到现在还是靠固话、互联网接入的低价政策来捡别人的残羹剩饭。

市场部门不研究市场、不研究经营管理,在铁通表现突出。铁通早就有“全视通”视讯业务,现在连铁通公司自己开会都不想用它——请问花这么多钱建这套系统干嘛;铁通有自己的骨干智能网,各省还有省内智能网,开通两年除了电话卡还有其他业务开展吗?连电话卡都管理不好:全国通用的068300、197300卡是多好的东西呀,可市场上比其他运营商的IP卡折扣还低,为什么?各省分公司为完成指标不惜一切,总部对低价倾销无能为力、听之任之(如果没猜错的话,有些招数还是从上面学的),这样能管理好营销吗;CRNET也是铁通赖以生存网络支柱,也是号称VPN、MPLS都可以实现的精品网络,可是全网有几个象样的用户?总部还有部门专门下文规定:计费网终端严禁使用CRNET平台,必须物理分隔,请问:自己都不相信CRNET拥有的VPN、VLAN、MPLS的安全性,那铁通凭什么让用户去相信,有相关要求的用户绝不是傻子!

从总部、省分公司到地市级的市场部门全是摆设,不能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定位,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如下:根据领导要求的计划目标下达市场指标——分派到省分公司——加一点码分派到地市分公司——再加一点码分派到经营部。和别的部门完全不交流沟通,完全不了解省分公司网络容量、上年和今年的投资规模就下指标,然后就是对照指标收集数据:奖超罚缺。各省分公司比照办理:各种业务指标的各种不同业务提成纷纷出台,于是铁通有了世界上最麻烦的、提成比例最高的市场工资报酬计算模式。

后果之一:营销员对业务提成烂熟于胸、对铁通的业务特性倒是没有几个说得清楚,最常用的推销就是“用我们的吧,便宜!”,恶劣一点的是业务员互相拆台低价促销,为了拿到业务提成不计成本,很多人的脑子里想的是:亏不亏于我无关,趁铁通没倒闭,赶紧把钱搞到手。

后果之二:为了“完成”指标,不顾一切。个别业务员的行为还可以说是员工素质的良莠不齐,影响还不是很大。可是,各级领导层的弄虚作假给铁通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局部表现:不对业务成本进行分析,IP话吧泛滥、201电话泛滥、虚拟网电话泛滥,很多地市的“领导”只要话费够网间结算就鼓励员工去做——折旧成本、人力成本、营销成本何来?再大一点:买空卖空、虚定销售合同、虚假工程承包,这些违规、违纪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几乎没有经过财务把关轻轻松松就进了收入帐,然后就是隔一段时间列入呆账、坏账,没有“一把”的威逼利诱,没有上级领导的授意、纵容——试问:那个财务人员敢这么做!为什么总部的收入审计形式上年年搞,可是那么明显的假帐就审不出来——是地市、省分的财务假帐水平如此之高,还是收入审计本身掩耳盗铃?领导们,问一问自己的良心!最致命的表现:在明知有很多泡沫的收入面前,领导们自吹自擂相互歌功颂德,沉醉在虚拟出来的数字里不愿自拔。甚至有人靠造假发家致富、靠造假赢得荣誉,靠造假可以获得“铁通十大优秀管理者”、靠造假可以从地市总经理提拔到省分当领导。收入、利润虚增导致现金流急剧下降,而奖励、提成之类又居高不下,请问:钱从哪里来的?像这样饮鸩止渴的日子铁通还能支持多久?“领导们”——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有罪!

2 铁通真的是好吗?高级管理层是不是心亏

在虚假收入可以得到上级认定成事实的情况下,玩数字游戏比实实在在做市场轻松多了,什么样的任务指标、什么样的增长率、什么样的利润率都敢定!泡沫将会越来越大,估计很多领导们都胸有成竹,要不然每次市场部下指标为什么都那么“科学”,各省分、各地市每个月都刚好能够完成任务,总部、省分公司市场部的同仁们水平如此之高,应该到哈佛去讲学!如果还是这样走下去,铁通的路似乎就快走到尽头了。

建设之痛

建设在成立之初就没有摆脱一个“乱”字,在没有市场业务规划的情况下,铁通还没有挂牌上来就建了号称800G的“京沪穗”DWDM传输环,北电的设备有多贵!到现在还是背负在铁通身上的超级重负,“京沪穗”环的建设完美地继承了铁道部搞工程只看长官意识不计建设成本的恶习。接下来的长途交换网北京贝尔高价中标、计费系统(以及客服系统)华泰贝通超资质中表、“西北环”的马可尼设备长时间无法开通,这么多重要工程的决策失误到现在还在不停地困扰着铁通的经营活动,这是偶然的吗?看看铁通的领导们分期分批地一次次国外之旅吧,还是铁道部的作风。

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的建设构不成单项的重大决策失误,可是有句话形容铁通的工程建设最贴切不过:工程建设是个筐,啥样的烂桃都可以往里装。首先是超计划建设问题:绝大多数的省分公司经营思路就是依靠建设的扩张来带动经营,加上经营指标考核紧迫,不计成本、不顾一切去建设,没有钱就向厂家借货、向施工单位欠款,骗完了这家骗那家。如果在网上调查运营商的信誉度,铁通无疑是千夫所指。湖南去年的超计划建设看起来很严重,比湖南情况严重的省份多的是。其次是工程自己施工问题:脱胎于铁路电务系统的铁通从娘胎里就有向工程要效益的本能,“一把们”向来极其重视工程(工程款!呵呵)实施,往往是事毕亲躬,结果工程款进了收入帐、成本支出帐也入了工程帐。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变成了电缆,吃喝拉撒的招待费变成了多媒体箱,桂林、黄山、深圳XXX日游变成了培训费,办公室用的空调、员工发的奖金很可能变成了工费,营业厅、经营部的房租则变成了机房装修费。铁通经营部自己哪怕是只放一根电缆,也会有数不清的房屋、绿化、道路、物业赔补费,心思都用到了这些方面,工程质量可想而知。再其次,工程建设是必然的替罪羊:市场发展不好是建设速度跟不上,大客户谈不下来不是建设速度赶不上,就是网运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反正营销人员不研究铁通业务、营销人员不提供解决方案是天经地义的!再往大里说:地市公司、省公司、总部的市场部又有几个人在研究市场、研究业务的管理、推广。别人有的业务铁通没有不行——要追究建设责任,业务平台建起来了营销不出去——追究过谁的责任?

有的省分公司老总就明确表过态:只要有市场就必须拿下,绝不允许错过市场。建设成本呢?省公司老总都不考虑,其他人还不乘乱狂建,搞建设的员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没有办法。“一把们”清楚的很:如果不靠扩大建设规模来带动市场发展(当然主要是投资规模扩大,手里的钱多了好周转),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门都没有。这种情况下,有谁去好好研究工程管理,有谁去研究建设具有最佳投资收益比的业务解决模式(比着花钱呗!)

人才之痛

铁通最大的缺陷就是人多而人才匮乏:首先是管理人才、其次是营销人才、再次是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管理的不科学导致铁通内耗过大、效率低下。营销、财务、技术人才匮乏导致既定的方针、政策无法有效地执行。

管理人才的匮乏首先表现在高层:铁通的高层目前除了张永平总经理之外,全是铁道部的干部,我们不能说铁道部的干部素质低,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这些人的水性不好是铁的事实。而且年龄偏大,缺乏中坚力量,有些人在到铁通之前就是铁路部门想扫地出门的败类,有些人除了热衷于权利斗争,其他的业务、管理是一窍不通——在铁路里就是靠政治斗争成长的嘛!他们到铁通能干什么?欺上瞒下、跑官、买官、卖官,拉帮结派,挑动领导斗领导、调动群众斗群众!这些人还有职有位,甚至连基本的人格都不具备的渣滓都能混在省分公司的领导层吆五喝六,铁通到底往哪里去,能靠这些人吗?铁通总部难道就不能狠狠心,扬起手中的刀吗?

3 铁通真的是好吗?高级管理层是不是心亏

财务、技术人员匮乏是任何一级领导都能够认识到的不争事实,可是让人搞不明白是:为什么铁通的用人政策还在沿袭铁路的非应届毕业生不招的政策。本来现有的财务、技术人员的经验、经历、精力就不足以支撑铁通的健康运营,再让他们去培养新来的员工,毁人呀!都说新招的学生呆不住,为什么?人家不愿坐在铁通被人毁!铁通走了这么多年弯路了,到现在用人制度还不能有所突破,还好意思到处嚷嚷“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人才”吗?为什么不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来——领导们的思想有问题!成天叫嚷着让员工转变思想、转变观念,其实最需要转变的是领导们,是高层的领导们!不把铁通高层(省分公司领导及以上)的脑袋换一换,就算有张永平在,也还是死路一条。

在“向市场倾斜”的口号下,不管市场作的如何不好,市场人员的收入上去了,可是运维、建设的人员还在死守着铁路留下的那么几档工资:技术好坏一个样,累死的和闲着的一个样(还不如市场部闲着的)。这些技术骨干们相对年轻,收入太低已经影响到谈恋爱、买房、结婚,他们为铁通拼死拼活,可是铁通给他们的回报是什么?仅仅够吃饭、穿衣的可支配收入,能不让人寒心吗?有人留恋铁路的生活是有道理的,最起码铁路局是很有人情味的,从某种意义来说:铁通是极其残忍的企业!靠着对企业、对同事的朴素的留恋感情支撑下来的员工,面对着供房子、供老人、子女生活的巨大压力,还能撑多久?凭什么干一样活的电信、移动、联通的运维人员就能比我们强那么多?真是铁通的员工无能?是不是非要等到他们支撑不下去土崩瓦解的时候再去花高工资招人?各级领导都有人才的危机感,为什么不去正视这个问题,非要矛盾激化以后再去想办法?官僚,混日子!反正现在的大部分领导要退休,难题交给后人吧!

运维之痛

运维之痛在两点:一是人,二是财。

经过大规模的建设,铁通的网络急剧扩张,维护人员的基本素质没有随之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因为市场也在急剧扩张、建设也在急剧扩张,都很需要人。铁通的员工里,肯踏踏实实干活的人就那么几个,大家都需要人,那就平均分配,随着市场人员的收入提高,多数愿意到市场去,运维收入那么低,又招聘不到人,所有的地市靠着几杆老枪死撑,维护人员捉襟见肘。

人员紧张要靠维护手段先进来弥补,可是原来用于更新改造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市场开发项目。维护手段、设备更新完全跟不上急剧扩大的网络需求,拼设备吃老本、拼人员超长时间劳动是铁通公司的基本现状,现在的网运之痛也许是胃痛,随着时间推移,网运之痛就会胃溃疡乃至心绞痛、心肌梗塞。救救运维、救救铁通吧!

写到这里我不忍再这么痛苦地分析铁通了,也许铁通没有我认识中的这么糟糕,但愿我是在杞人忧天。但是我快撑不下去了,为了铁通我一直在努力,为了铁通可爱的员工我一直在争这口气,铁通员工辛辛苦苦的付出、无言的忍耐全是为了能够翻身的那一天,我们一直在盼着铁通的根本转变。可是,一任领导让我们无奈,换一任却胡作非为。我为铁路、为铁通付出十年了,失望得就快绝望了。铁通的几年我辗转流离,过着最不愿过的流离生活,倦了! (古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