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窥之见谈照片

 三元流云 2007-07-18
  摄影术的发明虽仅仅百年历史,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照片不仅深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新闻的重要部分。翻开任何一家报纸,人们不难发现照片在其中的比重,但是,见报照片并非都是新闻照片,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目前中国报业见报的照片中,80%以上不具备新闻照片要素!这不能不令人吃惊!那么,什么样的照片才是新闻照片呢?
新闻照片与新闻价值

  新闻摄影与电视、文字一样都是以负载和传播为目的,因此,从其新闻价值的共性来说是一致的。虽然,东西方新闻理论界对什么是新闻价值争论不休,但其中三个特征——及时性、客观性、典型性是无人否定的。
  及时性即时间性,所摄取的照片是否是新近发生,这是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客观性是与真实性紧密相连的,即摄取的人和事是否客观存在;典型性指出了价值的所在,所摄取的照片是否具有代表意义?
  改革开放使人们看到西方新闻界进步的一面,于是,一阵“改版”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几乎所有的电台、电视台、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一些报纸上,新闻摄影却令人惋惜地原地踏步!为了单纯地追求数量、美化版面,一些报纸对照片的运用远不如十几年前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笔者统计了某家报社1997年8月份的报纸,311张(仅前四个版)见报照片中具备新闻价值的照片仅27张(除新华社发的通稿外),其余的均有摆布痕迹。更有甚者,某家报纸至今还盛行“文革”期间的换头术!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个摄影记者的深思!
  新闻价值是新闻的命根子,任何新闻照片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才具有生命力!“漠河日全食”是新闻,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卢北峰把日全食定格于“日全食与人的关系”上,其作品为大家所共识;河北张北地区地震是新闻,全国十几家报社几十名摄影记者赶赴现场,从不同角度拍摄了大量生动的现场照片。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所有的摄影记者都去抢突发性新闻。事实上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更新思维、拓展思维,于身边、于平凡之中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这才是一个摄影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比如“打拐”是一个老话题,众多记者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老话题并不意味着没有新闻价值,摄影记者于先云跟随警方数天的“跨省大援救”以其真实的场景、惊心动魄的画面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一举夺得了全国新闻摄影金牌!所以,我们应脱离陈旧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多价值尺度地去审视和评价身边所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人和事,抓取鲜、活、有代表性的照片,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当然,作为现阶段的报纸完全彻底地杜绝非新闻照片也不太实际,一方面,“新闻法”还未公布,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记者在某些方面的采访,因此,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照片偏少。其二“照片美化版面”这一陈旧观点在一些编辑的思维中根深蒂固,新闻照片偏少,非新闻照片自然就“滥竽充数”!其三,一些摄影记者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其“扒工分”的小农意识,此意识既害报社(热衷于拍那些不痛不痒又容易得工分的非新闻照片,自然就不会费力费时费心思拍那些有深度的新闻照片,长此下去,新闻照片就越来越少!),又害了广大通讯员(记者的见报照片具有导向性,从来稿中可以看出,许多稿件从内容到形式上几乎同记者见报照片同出一辙!)
  转变思维,扭转局面,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新闻照片与形象价值

  一张新闻照片有了新闻价值不等于是一张好照片。而形象价值的作用就在于以外在的形式、一种直观性和现场感的世界性语言去揭示照片的新闻价值。为什么在同一事件中新闻记者所拍的照片会有所不同呢?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记者自身的修养,即对事件实质的把握和形象价值的运用。如1996年荷赛获奖作品《乘公共汽车离去的车臣男孩》,画面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光影效果,也没有与人有别的奇异构图。而其中的可视形象和信息符号却深刻表现了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关注的主题,真实反映了车臣战乱这一新闻实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闻照片的形象价值是新闻价值的外延。
  说到形象价值,很自然地就联想到构图。许多记者平日里津津乐道的不是金字塔构图就是S型构图、开放式构图……更有人在未采访之前便精心构思出了草图,并准备了相应的道具!有的为了追求画面效果,不惜重金购买特殊效果镜头,以“艺术”的手段反映新闻。还有的一味追求“冲击力”,无论何种题材,一律用20mm的广角镜头!如此等等,不顾一切地追求形式感。当然,作为新闻摄影,并不反对美感,光影效果好一些,构图完美一些,这对于照片、版面的美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长此下去,无论是记者本身还是报纸都会陷于一种误区。
  其实,形象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构图,变换不同的拍摄手法,也是外延的一部分,如一般的新闻照片都是以1/125秒以上的速度将三维空间静止于一个两维的画面上,强调人和物的涵盖和清晰。而近年来国外有些摄影记者不满足于现有的拍摄手法,强调一种流动,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对撞,他们使用1/30秒以下的快门速度,加上闪光灯拍摄新闻对象,画面表现的结果是闪光灯的一瞬定格了拍摄对象的某个决定性瞬间,而低速的快门又使拍摄主体形成了一种流动。这种新颖的拍摄手法不仅流行于国外,在我国许多摄影家的作品中也得到良好的运用。再如单幅与组照也是形象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价值决定形象价值,而不同的内容又决定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新闻用组照能更深层次地表现本质,而有的新闻则一叶能知秋。
  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既对立又互补,关键在于摄影记者对新闻实质的把握,对形象价值巧妙而恰当的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