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与灵魂

 老庄走狗 2007-08-20

死亡与灵魂

   其实,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一直都在逃避这个话题。
   我不愿提起死亡,是因为我太留恋尘世。虽然,在世间过的并不怎样愉快。可是,我依然那样眷恋。KEKE总是说我读了佛学,却总没有佛性,呵,,,没办法!我是个俗人,也就只能这样俗了!
   其实,眷恋亲情,同类相怜,是人类的天性。毕竟是种情感动物。亲朋亡故,为人生最大不幸和痛苦,而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却是苦中之苦。“父母及妻子,兄弟并眷属,目观生死隔,云何不愁叹!”我们每天都可能在接触死亡,因为,死亡总是和生命并存的。按因果的关系说:生是死之因,而死是生之果。我们生存的最终结果就是必定的死亡。也就是说,生命中最大的价值就是“死亡”。
   “逝者如斯夫!”“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今一代代人,从平头百姓,到帝王将相,从山野村夫到文人墨客,当面对现实的死亡时,谁都不免会感叹唏嘘,形之于色。那麽,我们到底该怎样去面对死亡,又该怎样去迎接死亡?
   必须承认: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永恒的焦虑,它永远盘踞在人们的精神活动中。怕死,惧怕危险,怕墓地,怕鬼等等,每个人都不难察觉自己在意识深处对死亡的本能畏惧。
   所以,从我们的祖先有思维意识的那天开始,便开始了对死亡的思考和抗挣。各种宗教的生死观,正是典型的人类恐惧死亡所自我蒙蔽的手段。当代的大多科学研究,也是人类进一步对抗死亡的方式。虽然形式不同,其目的却是一样的。
   不管怎样,既然我们是人类,我们就得去面对。
   古埃及俄尔甫斯教的“灵魂不死”和古印度佛教的“轮回”,还有中国道教的“气一元论”(现在中国的中医高等教育还在沿用,呵,,,)无一例外的都有“灵魂”的说法,大多数的人类,也相信人是有灵魂的。灵魂(anima)其原意是“呼吸”“气息”的意思,古欧洲人认为,人生命的本原和内在的主宰者就是“呼吸”和“气息”;我们华夏的古人认为:万物都是有“阴阳”两个对立面的,而人体也是“阴阳”的结合体,阳为魂,其作用是神(包括意识,思维,精神等);阴为魄,就是肉体或肉身。
   灵魂和肉体是相对统一的,就像电脑的硬件(肉体)和软件(灵魂)都是单独的物质,却离开对方无法单独构成一个有行为意识的整体。其中,我们所说的“死亡”一般就是肉身的死亡,而灵魂,应当是不灭的(宗教思想学说都是这样认为)。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无灵魂的物体由外力而动,但有灵魂者则自己动,因为这是灵魂的本性”灵魂中居住着心灵或理智,各人的灵魂有高等低等的差别,是因为人的肉体欲求越高则灵魂越低,反之则越高。
   柏拉图则更深一步提出: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分别位于脑胸腹,三部分常处于斗争中,但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和谐(就像有时我们喜欢平静的生活,有时却渴望激情一样,是对立的,但却不矛盾)。灵魂在取得人形之前,就早已在肉体以外存在着,并且有着知识。
   佛学中的灵魂学说,更多讲的是轮回。“上而至于诸天,诸界皆有轮回。”人在肉体死后,灵魂受其前生所作必然引起后果的善恶行为——“业”的支配,所谓善恶有报,因果轮回。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也是大众对轮回一种通俗的理解。
   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意识是在脑中产生的,各种生命体征和思维活动等,都是由脑部产生并控制进行的。医学上的死亡,也一般以脑死亡为标准(可不是电影里演的那样:试试没呼吸了,就说是死掉了,,,呵,,,)包括:心跳呼吸停止,各条件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等。从医学理论上讲:意识是以来于脑部活动的,某一个过去的兴奋点(记忆,回忆)常常和现在正在进行的脑细胞活动有密切联系(比如:走到认识初恋的地方会产生心酸的感觉或是甜蜜的回忆,,,呵,,,)。所以,现代医学一般认为,只有有了肉体,才会有意识确切说灵魂的产生,所谓灵魂就是脑细胞活动所产生的记忆元组合。
   可是随着医学解剖学的发展,一些现象却和我们所人知的医学理论相矛盾。
   世界上有为数不少的无脑人(就是脑中只有脑脊液),按医学理论的说法,无脑就无法产生思维意识,甚至于不可能产生生理活动。可是大多数的无脑人智商却比正常人要偏高!再者,我们现在医学常见的一个手术:切除大脑皮质的一般,并不影响人的正常思维记忆活动。所以,灵魂是脑所产生的说法,应该是错误的!(个人观点,,,呵,,,)
   那麽,我们还是回到“灵魂不死”的讨论中。
   既然说灵魂不死,那麽,我们再生以后为何没有了前世的记忆?
  
 
 
 
 
 
前几天过生日,,,呵呵,,,忙着应付祝贺,也没时间续KEKE的稿子,抱歉了!!
   其实说到生日,倒是让我想起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话:“做寿不好,做一次就少一岁,那不是越做就死的越快?还是不做寿多活几年好!”“大家都不做寿,这个封建习惯要改。你们知道,做一次寿,这个寿星就长一岁,其实就少了一岁,不如让它偷偷走过去,到了八九十岁时,自己还没有发觉,这多好哇!”
   他老人家无疑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明白“人生不过百年”,却也喜欢听“毛主席万寿无疆!”
   我们呢?何尝不是希望自己能够多活几年,逃避死亡,甚至于拒绝那个字眼。
   其实,先知创造“生日”其实是种警告,而不是让我们来“happy birthday ”的!它的含义应该是生命过程倒计时的滴答声,或者,它只是迎接死亡的仪式过程中的预备式。生日,应当是让我们检讨:过去的一段生命里,我们做的和经历的,是否能对得起生命存在的价值?!
   诚然,我们不管是用消极的方式,还是用积极的方式,结果是不会有所改变的。但是,一段生命存在的价值不是肉体的永生,而是灵魂的超脱。众生总有贫困与富贵,这不管在什麽样的社会中都不会改变。但是,上苍给予众生的基础却是平等的:同样的生死。
   所以,追求荣华富贵不可太过贪婪;向往美好生活不要挥霍无度;身在贫困不要终世堕落;身处险境不可怨天尤人。尘世间的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眼睛和肉体所感觉到的,但真正的世界其实只是一个“无我”,也就是,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我”,因为“它”也不属于任何的“人”所拥有。
   好了!废话一段,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灵魂不死。
   先说正常人体的灵魂结构。按柏拉图的说法,灵魂是分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其中,理性部分是最基础,也是灵魂中的本质,而激情和欲望,则是在生命过程中所逐渐产生的次灵魂,这个和咱们古人所说的“三魂”类似(也就是说:我们从生命的开始,接触的人或事物,决定了我们激情和欲望的不同,所以,我们会产生亲情,爱情,友情等等)。这当中,理性是不变的,但激情和欲望却会随着接受的外力的不同而产生改变(比如移情别恋等等呵,,,)。要是还哪电脑比喻的话,那Win98,,me,,xp什麽的就相当于灵魂的理性,但是后来装的解霸呀,,office,,,ACDSee什麽的,就相当于灵魂的激情和欲望部分了,呵,,,所以,每个人的电脑都有不同的“高级功能”和不同的桌面,但它们的“灵魂”却是一样的。(看来,盖茨也算是上帝呵,,,)
   那麽,肉体死后前世的记忆却没有了,这是为何?中国有“孟婆汤”的故事,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但总的说来是相当勉强的。
   现在的人体学说认为:构成人体的物质中,肉体是属于“阳性物质”而灵魂则是属于“阴性物质”。宇宙万物都是有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按各自规律的运动组成的整体。这个和前苏联科学家沙哈洛夫提出的:有物质的宇宙就有反物质的宇宙是相同的。死亡就是阴性物质脱离开阳性物质的制约(随着肉体的细胞老化,阳性物质已经没有能量再控制阴性物质在体内运行,相对论表明:物质运动中为急速光速的物质相对的就是运动为最低光速的物质,呵,,有点饶口,,)脱离开肉体后,肉体便死亡了。但阴性物质总是能受到阳性物质的相对引力,又更强的阳性物质吸引时,便会再进入一个新的阳性物质运动的范围之内,完成一个新的物质整体。但我们说,灵魂有三个部分,其中只有理性部分是为永恒的物质,而激情和欲望的部分在离开肉体后3-4年就会逐渐消失了。
   按佛学的说法,往事遗留信息虽存储于第八阿赖耶识中,为人的记忆之本,但明显的记忆却主要是第六表层的意识功能,第六表层意识的功能需要借助脑部的记忆机制而发挥其作用。人一般不能记忆3,4岁前的事情,应当就是脑中的记忆机制尚未发育完全导致。
   当脑部的发育机制健全以后,也就是4岁或者5岁以后,灵魂中的激情和欲望物质也大多丢失掉了,所以,新的环境和人群将会引导新的“生命体”重新建立起新的激情和欲望(人生和价值观)
   当然,在记忆的深处,还是会有前世的记忆残存。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不会再出现,但当患过大病(特别是脑部疾病)或经历过“濒死”却很有可能会导致前世记忆的突现,忆起前世或者隔世的东西(这个和精神妄想是不同的呵,,,)就算正常人,有时去某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一个第一次看到的东西或者景象,却心里出现莫名其妙的伤感或是很熟悉的感觉,那很可能就是和前世有关的模糊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