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次著名阻击战看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的传统

 zkygh1963 2007-09-29
四次著名阻击战看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的传统
 
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
  战役背景1952年10月8日的朝鲜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中断停战谈判,14日,向上甘岭阵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疯狂进攻,妄图一举夺取上甘岭,尔后夺取五圣山,在我战线中央打开一个缺口,分割我防御体系,逼我后退,以挽回前一阶段形成的败局。彭德怀总司令因此说:"敌人要动。在哪里动?可能在中线,五圣山是中线门户,所以要守住五圣山。"
  战役经过五圣山海拔1067.1米,控制着金化-铁原-平康三角地带,美军称此战区为"铁三角"。上甘岭是一个小村庄,位于五圣山南面。整个上甘岭地区只有3.7平方公里的面积。
  上甘岭战役(美军称之为"铁三角"战役)爆发后,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和"联合国军"总指挥官克拉克,企图用天文数字般数量的炮弹和炸弹攻下上甘岭,进而夺取五圣山。然而,他们的进攻遇到了秦基伟率领的志愿军第15军的顽强阻击。战役期间,敌军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向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最多的一天达到30万枚,平均每秒6枚,每平方米土地落弹76枚,山头被削低2米。但英勇的志愿军凭借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和闻名于世的坑道作战,克服了缺粮、缺水、缺弹药等严重困难,顶住了敌军的"超级炸射"和"超级攻击",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45师作战科科长宋新安在10月25日的一次战斗后,向军里报告伤亡情况时有这样的叙述:19岁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擒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的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说:"龙世昌拖着残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被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另一个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个人。在对4个子母堡的爆破中,3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多处负伤,并用胸口堵住了敌人喷火的机枪枪眼......
  面对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军队,志愿军指战员以劣胜优,愈战愈勇。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没有坦克、飞机,炮弹只有40多万发(敌方的四分之一),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我们可爱的战士--为了祖国,他们从不讲条件,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可以在长津湖-28℃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前
  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大量伤亡后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条人命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战斗历时43天,我军击退敌人650多次冲击,歼敌25000余人。美军在上甘岭战败之后,再没有向我方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朝鲜的南疆北界从此奠定。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也正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中国开始在军事上赢得了美国和西方的尊重。(综合摘编自《党史纵横》、《科学奥秘周刊》和《百战将星秦基伟》一书,作者:古力、陈刚、楚春秋)
  专家点评
  以"气"胜"钢"的战争奇迹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战法,依托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的防御体系,构筑了攻不破、打不烂的钢铁防线,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从而成为朝鲜战场的转折点。直到今天,美国人通过电脑模拟,仍然分析不出他们在上甘岭战役中惨败的原因。大概为他们所忽略的是,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要素,却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巨大力量。这也正如毛泽东所说,抗美援朝战争敌人"钢多气少",而我们"钢少气多"。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样一场以"气"胜"钢"的特殊战例。(空军指挥学院副教授孔宪东)
  一个连挡住了几个师,战斗之惨烈令斯大林落泪--
  以少胜多的松骨峰较量
  战斗背景1950年11月30日拂晓,参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追击南逃的美军,一路穿插,赶到了松骨峰一带。为了给大部队合围赢得时间,聚歼敌人,一营三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截击敌人。6时30分,三连击溃敌尖兵小部队,爬上了光秃秃的山包,未及修筑工事,便与在军隅里遭40军痛击后败退下来的美二师部队打了个"照面",敌人黑压压的汽车,坦克和步兵蜂拥而来。
  战斗经过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但英勇的志愿军官兵毫不畏惧。
  敌汽车刚驶近三连阵地前沿,连长戴如义一声令下,机枪射手、火箭筒射手和爆破组便向敌汽车、坦克发起了猛攻......刹那间,公路上几十辆汽车、坦克燃烧起来,成百辆汽车挤成一团,美国兵纷纷跳车乱跑。
  约半个小时后,不甘失败的敌人在8辆坦克、10余门大炮和11架飞机掩护下开始反扑,但反复冲击5次均未得手,丢下百余具尸体溃退。
  三连趁机抢挖工事,准备长时间激战。阵地上,指导员杨少成召集支委们开会,号召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员和连长还烧毁了全部的文件和自己的笔记本,表示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数小时后,敌人增大了兵力投入,炮弹、汽油弹和燃烧弹把整个阵地烧得火光冲天。随后,400多名敌人分两路向二、三排阵地同时实施轮番进攻。战斗异常惨烈,全连战士伤亡很大,连长戴如义不幸中弹牺牲,副连长杨文海3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
  与此同时,我军正从四面八方开始步步合围,敌预感不妙,再次纠集了18辆坦克、几十门大炮和32架飞机对三连阵地进行了长达4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把三连阵地轰成一片火海,然后组织步兵实施冲击。
  战士们一面扑打身上的火焰,一面利用炮弹坑做工事,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杀。指导员杨少成子弹打光了,捡起烈士的刺刀冲向敌人。一个美国兵抱住了他的腰,他掏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向其脑袋,并拉响了手榴弹,与合围他的六七个敌人同归于尽。共产党员张学荣身负重伤,捡起烈士遗留下的4颗手榴弹,拉开弹弦冲入敌群......
  战斗结束后,一营营长王宿启带领战士们上了三连阵地,收殓烈士的遗体。他在阵地上看到:"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有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颗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场最壮烈的战斗。从上午6时打到中午12时,三连剩下6个没有负伤的人,敌人死亡600多,敌我损失之比约为6∶1。三连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使主力部队及时赶来,被堵截的美二师主力、美二十五师、伪一师等敌大部被我聚歼。
  事后,关于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松骨峰战况的报告被斯大林看到了,酷烈的松骨峰之战令这位苏军统帅流泪说:这是一支伟大的部队。(综合摘编自《亮剑长津湖》、《钢铁"万岁军"》、《38军传奇》等书,作者:赵忆鸿、胡海波、谷办华)
  专家点评
  "亮剑"精神的经典诠释
松骨峰战斗是一次典型的遭遇式阻击作战。三连官兵以百人之力,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阻敌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他们敢打硬仗、恶仗、大仗的英勇善战表现,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称号,他们敢于与任何强敌亮剑交锋的英雄主义精神,将永远彪炳史册,成为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